中山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中山,一个位于北江下游的城市,每年都以端午节为特色。
如果你对中山文化感兴趣,那就来看看中山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吧。
中山端午习俗1:
石齐赛龙舟最受欢迎的是张西、夏楠、姬扁、元丰、西昌、上吉、大墩、岐头和后兴等靠近河边的地方。每年4月下旬,各乡镇选择吉日,在祠堂、寺庙祭拜完龙船头尾后,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带领群众将去年的龙船埋在龙船码头,取出,洗净,修理,上油。然后,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们用陆游树叶作为龙舟来清洁自己,在龙舟里放一条龙尾,并在龙尾上放上鲜花和红花,进行龙舟下水仪式。村里近80名年轻力壮的男子会划着龙舟到河边练习,称为“龙出”。5月5日,石齐各乡镇的龙舟将在綦江进行比赛并赢得金牌。获胜者将获得大昭烧酒和一只大烤猪。那天晚上,农村有一个“龙舟饭”。参加赛龙舟,为赛龙舟做贡献的人可以吃龙舟饭。吃完龙舟饭后,经过一个祭祀仪式,再把龙舟埋在河中的龙舟码头,称为“采龙”。
中山端午习俗二:
特色粽子中山的粽子很有特色。芦豆粽子的特点是圆滚滚,粗如手臂。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和学习,所以特别擅长做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代村民觉得乡下芦苇多,认为这种百合科的野生植物没有别的用处,不妨作为包饺子的试验品。果不其然,芦豆叶的味道融入粽子中,别有一番风味。所以,长久以来成为家乡特色的鲁兜粽子。几百年后,在宾馆饭店的茶市上,每年农历四五月,切好的一片片芦豆棕仍保留给茶客,甚至在饭店门前装饰宣传,彩纸飘飘,大量芦豆粽子售出。
鹿豆粽子,食材也分甜咸。甜的有莲蓉、红豆蓉、栗子蓉、枣泥;咸的有腊肉、烧鸡、蛋黄、扇贝、香菇、绿豆、叉烧。
典型做法:糯米洗净,用少许精盐和生油拌匀,夹入烤猪肉和咸蛋黄,用圆草捆绑;粽子呈圆柱形,两端交错扁平,一般直径为12 cm,长度为30 cm。先把水烧开,放入粽子,小火炖4个小时,中间加点开水,在汤里泡4个小时。味道香、腻、滑。
据说它用的烤猪肉,加上少量五香粉,香味更浓。一些家庭主妇在煮芦苇浸泡的饺子的水中放一些菖蒲,以增加“香”的味道。茶馆、蛋糕店和小摊贩已经制作了芦苇饺子出售给消费者和送礼者。
鹿豆粽子一直出口港澳,但港澳称之为中山鹿豆粽子。港澳人认为中山人善用鹿豆,他们可以创造独特的美食。
端午节概述: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节、午节、五月节。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它围绕着杰出而独立的楚大夫屈原,流传到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乐此不疲,屈原名人尽人皆知,怀揣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怀。然而,也有例外。吴栋的端午节总是纪念5月5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而不是屈原,而且吴越在这一天赛龙舟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比春秋时期要早得多。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