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

满族有尊老、敬老、好客、守信的美德。在待人接物上,满族也有严格的礼仪要求。满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真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有客人来家里,全家人都要盛装去外面迎接。即使是现在,一些满族人也不习惯穿着睡衣或衣冠不整接待客人,因为这被视为对客人的怠慢或不礼貌。满族人自古以来就有不避外人的习俗,尤其是第一次上门的客人,主人要主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亲戚,以示尊重。在家里留宿客人吃饭时,也很有礼貌。“斟满酒,倒半碗茶”,因为有“酒满敬,茶满欺”的说法,客人不放筷子,主人不能先放下。主客在边吃边聊,晚辈绝对禁止插嘴,除了格格(未婚少女)。出门做客,长辈和晚辈不能同桌,父子不同桌。年轻的学生通常会打开另一张桌子。

满族还有一些禁忌,至今还保留着。比如满族人还有放狗的习俗。家家养狗,但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不使用狗皮制品。满人也是不准射无涯和喜鹊的,曾经有“喜鹊神救世主”的传说。满族人家的院子里,大家都喜欢种柳树,不许在柳树下拴马喂家禽。

汉语已经成为满族人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当朋友和亲戚见面时,问候已经是中文了,如“你好”、“祝你好运”、“向你的老人致敬”...在通信中,我喜欢在结尾使用“祝你和你的家人好运”和“祝你一生平安”。

满族节日“金投赏节”是满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在农历十月十三日,被命名为满族的纪念日。相传皇太极出生时,女真原名改名为满族纪念日。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传统体育活动如“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一般在节日期间举行。

金奖节“金奖”是满语,意思是满族命名的日子。明朝崇祯八年(1635 10 6月13),后晋王努尔哈赤之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废除了女真(又译沈竹)的旧称,改姓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同构的形成。皇太极正式宣布,从此满族人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在10,13这一天,新疆的满族人聚集在一起,用歌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上旗袍等民族服装,跳传统民间舞蹈,唱民歌,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了奶茶、萨其玛、蛋糕、金丝糕等美食供大家品尝。1989 10,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研讨会上,一年一度的12.3被正式定为“黄金节”。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人在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前插上“佛花”。“佛多”是满语,翻译成汉语是“柳树”或“柳枝”。按照满族的信仰,柳树是人的祖先,人是柳树的后代。为了表示后继有人,坟墓里要插柳树。

中秋节满族家庭也在中秋节吃“团圆饭”。另外,月亮升起的时候,会有月亮。即在庭院东面西侧放置木屏风,屏风上挂鸡冠花、黄豆枝、鲜莲藕,供月兔使用。屏幕前有一张方桌,上面放着一个大月饼。祭祀时,女先拜,男后拜。

满族婚俗满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婚俗。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婚俗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细致的满族婚礼礼仪,就是媒体沟通、做小决定、拜女儿家、喝茶、切菜、接别人的老婆、结婚、坐帐、喜结良缘、分大小、回门、对月生活等等程序。

通过媒体。清朝末年,满族男孩十岁以上就可以决定婚姻,举行婚礼。缔结婚约的具体过程仍然是男方主动选择女方。有儿子的家庭,父母给儿子定下择偶目标后,找媒人和女方家和解,女方家同意媒人向男方家汇报,然后交换门户帖子。帖是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已婚者所属的旗帜,其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功名、职业、住址,以及已婚者的功名、职业、年龄、生肖、出生日期。通过媒人的交流,看他们是否心虚。

小丁。媒体之后,男方母亲去见女孩决定选择。坐起后相视,如果男方同意,就择日庆祝仪式。由男方母亲给女孩戴上首饰。这是满族先民“男人把羽毛插在女人头上”这一古老习俗的演变,以示爱意。

拜女儿家,又称大定。在吉祥的日子里,男家会和宗族的亲友、新丈夫聚在一起,询问女家的名字,女家也会和亲友聚在一起见面。该男子进入合适的位置,老人发表讲话表示录用意向。这个女人的家人做了一个谦虚的讲话来感谢她。新丈夫去拜了家族的女神,然后拜了家族的亲戚。最后,女家入茶,宾主易位,男家入左位,设宴祝贺。

茶礼是男方在聘礼谈妥后,选择一天去女方家。彩礼的种类和数额根据地位和财富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有鞍马,猪羊,金钱,珠宝。聘礼放在铺着红地毯的高桌上,抬到女方家,陈列在西康的祖宗案前。双方父母一起跪下,斟酒,互递,以祭祖,俗称“换杯”。

开剪子,又称“中彩票”,是指男方在婚礼前一个月通知女方结婚日期,称为“送日”。男方家会把女方的花花绿绿的布匹和衣服送到女方家,这叫“嫁妆”。并请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有福女子为姑娘裁衣服,这叫“裁”

摘塔哈是满族婚俗中的一种特殊仪式。女方必须在婚前一个月内的吉日举行“接他”仪式。接他的时候要先打扫好室内外卫生,从母亲兜里拿出缆绳放在祠堂板上,一端绑在祠堂板的斜架上,另一端拉在屋外祭祀用的柳枝上。萨满主持仪式,嫁出去的姑娘全家给祖先磕头。牧师在女孩出生时取下绑在绳子上的塔哈补丁,扔到河里或街上,以示长寿。

婚姻是满族婚俗中最重要的一环。满族的传统婚礼一般是“三日婚礼”,第一天叫“敲钟棚”。这一天,男方为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准备酒席,并在自家院子里搭一个带席或布的棚子。更有喜字挂在棚柱上,对联给男女老少帮扶。因为这一天不仅要敲鼓,还要煮炉劈柴,所以叫“敲钟棚”。第二天叫“轿子表演”。这一天要杀猪,跑油,摆桌子。满族习俗是新郎骑马,新娘端坐。这一天,新郎和结婚的人要跟着鼓乐沿街走。第三天,婚礼就要举行了。这一天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铺地、插车、抱背、挂铜镜、扛火盆、射三箭、跨鞍、扛盖头、拜北斗、捧瓶柴、坐帐、入洞房等等。

撞到地面。婚礼当天的前一天,新娘向祖先神跪拜,向“佛罗多母亲”跪拜,向她祈求幸福。然后在送别女子和她哥哥的陪同下,用花车将女孩送到事先选定的亲戚家住宿。岳“打下地面”。母亲不为她送行是惯例。一般下一个地方靠近男方家,标准是看不到男方家。

给车插上电源。新娘和送别队伍早上从“下处”出发,临行前要留点钱给主人,以表示留宿的感谢,俗称“压炕钱”。送别队和迎亲队在途中相遇时,汽车和轿子同时停下,新娘的哥哥把新娘从自己的汽车上抬上新娘轿子。之后亲队会集合,游行到男方家。这个习俗叫做“插车”。

憋着也叫“劝”。这是指把亲队送到男方家前门,暂时不让新娘下轿子,意思是动摇新娘少女时的脾气,让婚后生活更幸福。当然不能憋太久。

火盆指的是新娘下轿子前的“垫脚鞋”,在小红凳上走下轿子。沿着铺好的红地毯走进医院。新娘在路上要跨一个火盆,表示结婚的日子红红火火。

新郎下轿子时,要象征性地向新娘射三箭,赶走随新娘而来的恶鬼。也有人说是来自“抢婚”的旧俗。

接下来的仪式是“坐帐”,也叫“坐福”。据一些满族老人说,早些年,满族男子外出与八旗军作战。举行婚礼时,他们把新娘送到军营结婚,于是这个习俗流传下来。所谓的“账号”是在主窗口前临时设置的。有钱人用毛毡布,普通人用凉席。以前坐单需要很长时间,有的要一天,现在只要一两个小时。在算账结束前,女长辈会掀开新娘的脸,给她梳头。所谓“开脸”,就是用一根细线把新娘脸上的头发拧下来,表示她已经成为已婚女子。“梳头”就是把新娘的姑娘发型改成满族已婚妇女的“两头”或“大翅膀”。

然后“拜北斗”,已经临近中午了。院子里有一张天地桌,上面有神像和供品。新郎新娘拜天地,满语叫“拜北斗”。老满族人常说我们是长白山人。拜北斗就是拜长白山,就是拜我们的祖先。一对夫妇跪在一张矮桌前,送行的妇女被鼓励喝酒。两人交换了三杯酒。萨满用满语向新人念祝福语,称为“Achabumi”歌,分为三段。每切完一段,用刀切下一块肉扔到空中,倒上一杯白酒,洒在地上。人们笑着说再见,* * *祝这对新人“喜结良缘”。

在一些地方,新娘的面纱直到那时才被揭开,新郎必须用秤杆将其摘下,放在屋檐上。这里取谐音,意为“知足”和“步步高升”。在新娘进入洞房之前,两个女孩用铜镜给新娘照张相,然后将两个铜镜挂在新娘的肩膀上,以辟邪。

新郎新娘入门时,要拿柴火和水瓶座,以示“抱宝”。马鞍交叉也是满族婚礼中流行的习俗。也就是新娘进洞房,要在房子的门槛上跨鞍。这也是“平鞍进门”借助谐音的意思。“合一人”把对方领到床边,坐下来吉,在床垫下放一把斧子,说“坐在斧子上”。女孩家准备糖饺,让新郎新娘一起吃,叫做“童饼”,问题是:会生吗?。吃完后,新娘盛装祭拜祖先、公婆和男方长辈,说“分大小”。

之后,婚宴开始。一般富裕家庭要举行满族特色的“三套碗席”,新郎要“拜席”答谢亲友。新婚之夜,年轻人自然要办婚礼。新郎新娘都坐在炕沿上,客人们把果盘里的枣子、花生、栗子撒到帐内,背诵一些祝福语:

一撒荣华富贵,二撒金玉满池,三撒三元早来,四撒龙风吉祥,五撒五子拜丞相,六撒六河同春长,七撒夫妻同载志,八撒八马归乡,九撒九寿,十撒十金日吉祥。

婚后三天、七天、一个月,新郎会陪新娘回娘家,说“回门”。临行前,婆婆要准备“四色礼”并举行。一个月后,新媳妇要回娘家住一个月,叫“住对月”,即在婆家和娘家各住一个月。

满族礼仪满族的人际礼仪习俗,既有尊老、敬老、待客等美好的礼仪,又受汉族的影响,吸收了一些儒家的“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当然也保留了一些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

(一)“尊老敬老”是满族礼仪的中心内容。

入关后,康熙帝、乾隆皇帝多次举行“千宴”,倡导尊老敬老。所以满族人,无论是官员士绅还是普通百姓,都把尊老作为一种美德,成为家规家法的重要内容。

平日里,住在一起的晚辈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拜年。长辈的教导要听,不要抵触。与长辈同行,但要跟在后面。进出时,要提前几步给长辈开门,让他们先走。在屋里,请长辈先坐。长辈说话,一定要允许,一定不能打断。长辈出门远行,要把他们送出大门,回来的时候到大门迎接。年轻人外出回来,要先和父母打招呼,然后各自回房间。

当道路相遇时,年轻一代必须袖手旁观道路,让长辈先走。吃饭时,长辈要先坐着吃饭,这样才能坐着动筷子。吃完后,长辈放下筷子,晚辈才能离开。以前满语是“父子不同桌”,现在变了。

媳妇对夫妻最有礼貌,最尊重。如果每天要早起做饭,要包烟,要用水洗漱,还要招呼人。站着伺候一日三餐,不要和公婆坐在一起。而未婚的女生,地位特殊,“可以在翁谷这边吃饭”。

(2)满族人非常“以客为尊,值得信赖”。

满族人好客,信任朋友,看重感情。入关后,满族仍沿袭这一做法。客人来家里,一定要摆炕桌,买酒招待。宴席菜肴均匀,饮酒会以大杯结束。满族人说话算数,对朋友的承诺,他们会不择手段。

山区的满族家庭比较好客,因为很少有客人。当主人外出或在田里工作时,门不上锁。路人或游客可以随意进去,喝水,吃东西,离开时只需把木棒点在门前的箱子里。这个装着木棍的小盒子叫“克明盒”。

(3)满族人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礼仪是:

见面礼见面礼主要有磕头礼、迎面礼、拥抱礼、牵手礼、鞠躬礼、搓肩礼等。磕头仪式是年轻人见长辈的一份大礼。以前平民见王公贵族,奴隶见主人。磕头有四种。一种是“一跪三叩”,一般是对父母、主人或长辈;另一种是“两膝六叩”,一般也是对父母、爷爷、奶奶、长辈;另一种是“三跪九叩”,主要用于祭祀神灵、祖先、帝王时;还有一种是“一跪四叩”,一般是过年的时候孩子见长辈的时候用。

面对面的仪式是老夫妇久别重逢时的礼节。女方把头靠在男方胸前,男方左手抱着妻子,右手摸着她的后脑勺。

当很久没有见面的亲戚和朋友见面时,拥抱和见面的礼物是一个很好的礼物。如果是同龄人之间,无论男女,双方抱肩相向;如果长辈遇到晚辈,晚辈双手抱住长辈的腰,长辈俯身把脸贴在晚辈身上,然后直起身子,用手摸晚辈的背。这也叫“腰面礼”。

牵手仪式应用广泛,老少之间,同辈之间,亲朋好友之间都可以。古代说满族人“无鞠躬之礼,欲见牵手。”相遇的双方伸出右手握住对方,但并没有握紧,就像现在握手一样。

鞠躬礼,这是平日亲友见面的礼仪。如果是长辈和晚辈之间,晚辈应该向长辈鞠躬行礼,或者是同辈之间,这样做。

赠送大礼是主客之间常见的礼节。满族家庭经常免费招待路过的客人。客人走的时候,客人和主人可以用一个肩膀互相蹭几下。这表示客人对主人的感谢。多日不见的朋友也做这个礼物。

问候仪式问候仪式主要包括:千年礼、跪礼、下跪礼、摸庙等。

千子礼是男性常见的问候礼物。又称“单腿跪”、“肩挑头”。行礼时,凡穿箭服或长衫者,应先放下袖头,再将左脚向前移动半步向前弯曲,右腿后移半步下蹲,左手搁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头颈和上身略前倾,说“请”和“请”。仪式结束后站直。

跪拜仪式也叫“鞠躬仪式”,是一种男子的问候仪式。礼拜者把手放下,向受礼者低头,双手抱膝,跪在地上,然后说“向某某问好”。随着声音,他站了起来,走到一边站好。

下蹲礼也叫半蹲礼,是女人对长辈的问候。敬礼者站在受礼者面前,双脚平行,双手支撑双膝,然后鞠躬,双膝微弯,像深蹲一样,嘴里念叨着“请注意安全”。

抚太阳穴的仪式是同龄女性日常见面时互相问候的礼节。见面的女子用右手摸了三次额头,同时向对方点了几次头,用眼神看着对方表示问候。接受者也通过触摸太阳穴来表达敬意。

告别仪式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打拳、拥抱、亲吻、牵手和鞠躬。

洋子,又称倒退洋子,是客人离开时的告别仪式。一般客人走的时候,主人会把他送到院子外面。客人随主人离开时,转身后退一步,双手贴近身体走一两步。然后他向主持人点头道别,主持人也用手点头。

在告别仪式中,拥抱、亲吻、牵手和鞠躬的礼仪类似于见面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