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侗、瑶八大瑶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大部分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时吃三餐,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午餐和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餐和中餐比较简单,一般是粥吃,晚餐是正餐,干饭吃的多,菜也比较丰富。大米和玉米是壮族地区丰富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的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北京白菜(大白菜)、大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羽衣甘蓝、空心菜、萝卜、苦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是蔬菜。煮是最常见的,还有腌制蔬菜的习惯,如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烹饪时加入猪油、盐和葱花。
壮族人爱吃任何一种畜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的地区不吃狗肉,有的地区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煮熟,然后切成方形块,再放入调料回锅。壮族人习惯把新鲜的鸡鸭鱼肉和蔬菜做成七八成熟,然后把蔬菜放在热锅里炸熟再出锅,这样可以保持菜肴的鲜美。
壮族人喜欢狩猎和烹饪野味和昆虫,对三七的饮食很有研究。用三七的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制,嗜酒,口味辛辣酸辣,喜欢吃脆香的菜肴。主要特色菜有:辣血、烧腊、庄家烤鸭、咸肝、酥炸蜂、五香豆虫、炸虫、皮肝、姜兔肉、白花花炸田鸡、舂鸡。
壮族人也酿米酒、红薯酒、木薯酒,都不算太高。其中黄酒是节日和招待的主要饮品,有的黄酒叫鸡胆鸡杂酒,鸡杂猪肝酒。一口喝下鸡杂酒和猪肝酒,把留在嘴里的鸡杂和猪肝慢慢嚼碎,既能解酒,又能当菜吃。
典型美食:壮族的名菜小吃很多,主要有:马蹄竿、生鱼、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子、状元柴火、白切狗肉、劲脆鸡、红烧断面狗、龙抽。
侗族饮食
侗族的饮食以米饭为主,人们还是喜欢糯食。亲戚朋友来访时,往往互送糯食;大部分婚礼吉祥礼品都是用糯米做的,节日粽子、糍粑都是用糯米做的。南方地区山坡多,田地远,糯米不仅便于携带,而且不易变质。很多村子以糯米为主食。糯米分糯米、黑糯米、白糯米、长须糯米、秃糯米、干糯米、香河糯米,同一种又分不同品种。其中“香河糯”为糯米糍之王,被誉为“村里一蒸饭香”。吃糯米的时候,因为粘度大,不方便盛在碗里。你要洗手,把米揉成一团,这正是史料中“用手争米”的记载。吃的时候和吃包子没有碗用手抓是一样的。
玉米、小米、高粱等作物也是侗族人的辅助食物。随着与汉人的交流,小麦、荞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相继传入。
侗族男子经常饮酒,主要是在应付仪式、节日、祭祀和社交中。每当客人到来或喜宴时,总会闻到酒香和歌声,让人心醉神迷。
董家人一天吃三顿饭,早饭在上午10点左右;中餐是下午2点左右;晚餐大约在晚上9点。在汉族人聚居的村庄,晚餐时间更早。
侗族的特色美食有扁饭、油茶、酸菜、烤鱼、紫骨肉、牛肉干等。油茶是侗族人的家常食品。游客通常以油茶相待,尤其是女性经常聚在一起吃油茶。油茶的制作过程称为“打油茶”。油茶从“银米”开始,即把糯米晒干,把“银米”放在茶油锅中炒成米花,然后炒花生、黄豆,再把糯米放在锅里炒,即把茶叶放入锅内搅拌,倒入适量温水,加盐煮沸茶汁。将少许葱花、菠菜、菊花等食材放入碗中,倒入茶汁。将米花、花生、大豆和其他东西混合到碗里,然后上桌。
酸汤可分为坛制品和桶制品。有酸汤、虾酱、咸菜、麻辣菜等等。酸汤是把淘米水储存在罐子里,放在火边做的。主要用来煮鱼、虾、蔬菜。酸汤鱼比较好。
虾酱的制备方法是将生虾与干和辣的面条混合,粉碎,加入米粉、豆粉、姜粉、桔皮和盐,搅拌并储存在坛中备用。吃的时候用油煎,或者用来炖汤,吃起来很香。
油盐鱼和油盐肉油盐鱼的制作方法是将鱼开膛,去内脏,撒上盐粉,将糯米和辣椒粉与水混合,放入木桶中,将鱼放在桶底,将鱼放入桶底,盖上阔叶和草圈,用石块压平,然后注入清水隔绝空气,一年后取出。那些长期当选一二十年的人,都视为珍宝。做油盐肉就是把肉切片,方法和油盐鱼一样,但是油盐肉有很多种,比如油盐猪肉,油盐鸟肉等等。住在山野的侗族人捕捉了如此多的鸟,以至于有些人吃不饱。他们将它们储存在桶中,制成单一的菜肴,其中鹌鹑的味道最好。
烤鱼是董家最喜欢的一道菜。烧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暗火上烤,最好是内脏烤透,颜色发黄不焦;然后放入茅草中烘烤。草烧完了,鱼就彻底煮熟了。用草煮鱼很香。鱼的烹饪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蘸,即将烤好的辣椒捣碎,加入葱、蒜、香菜等配料做成辣酱,将煮好的鱼蘸上它的辣酱,拌上酸汤。辣椒酱烤鱼是将煮熟的鱼捣碎,混合到用上述方法制作的辣椒酱中制成的。酸汤鱼是用芋头酸汤、辣椒面、葱、蒜、香菜、碎耳根等做成的。
紫骨肉是将瘦肉烧至成熟,与坏血、辣椒粉、香菜、葱、蒜混合而成。紫色的骨肉不仅好吃,还有清肺热、防病的作用。
牛的平板肉是从牛的胃和瘦肉中取未消化的草汁,加入调料,放在锅里炸制而成。牛胴体吸收草药溶剂,具有药用效果。这两种菜肴不仅是一些侗族家庭的最爱,也是定居在侗乡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餐桌佳肴。
瑶族饮食
瑶族服饰丰富多样,不同地区、支系也不同。男女装以深蓝色和蓝色土布为主。男士喜欢无领短衫、长裤或及膝短裤,一般系腰带。南丹县“白Ku瑶”的男人喜欢齐膝的绣花白裤子。一般女性穿无领大排扣上衣及腰、长裤、短裙或百褶裙,有的穿及膝长的农民长后短前,在显眼的地方绣上五颜六色的花边。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穿汉服,只有在庆祝的时候才换上国服。女性头饰款式多样,风格独特。她们经常佩戴耳环、手镯、银章等银饰,戴上彩带时,大瑶山有的妇女还会佩戴弧形银簪,重约1kg。从瑶族妇女的头饰可以看出,少女、未婚女子、已婚女子以及她们属于哪一个瑶族支系。
饮食:瑶族饮食以大米、玉米、红薯、芋头为主,部分地区流行“油茶”。大瑶山的瑶族人喜欢保存“鸟的肫”和“动物的肉”作为上品待客,而其他人则保存具有独特风味的食物,如熏猪肉和熏牛肉。
住所:瑶族人的房屋以竹木为材料,一般为三室一厅,长方形,有的建成干栏式建筑,多依山而建,群居。
婚俗:瑶族未婚青年男女谈恋爱比较自由。他们利用节日庆祝活动、聚会和农闲时在村庄游荡,通过唱歌或其他方式建立感情,互相赠送信物,并独立结婚。有的人要征得父母同意,找媒体征婚。瑶族婆媳现象比较普遍,一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异族通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丧葬:农村瑶族的丧葬以土葬为主,部分地区和分支实行火葬、崖葬、吊葬。
禁忌:女性在分娩满月前不喜欢外人来访;婚期不能选在父母去世纪念日;唱歌时男女不能坐在同一个凳子上;不要在女性面前说脏话;不要在大厅里吐痰;男人不敢坐在柜子前。同代的男女,应该算是兄弟姐妹,忌讳“姐夫”“姐夫”之类的称呼。
瑶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瑶族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历史经历、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和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