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的历史故事和成语

1,最后一站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刘邦有个将军叫韩信。韩信原籍淮阴。项梁起兵后,过淮阴,韩信到他那里去,在楚营当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追随项羽。项羽看他比一般士兵强,就让他做小官。

韩信几次向项羽献上计策,项羽都没有用。韩信非常失望。汉王刘邦去南郑时,韩信投奔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细分析了楚(项羽)和汉的条件,认为汉王出兵东征,一定能打败项羽。

汉王越听越高兴。他只后悔没有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此后,韩信一直在指挥士兵,训练兵马,项羽东征的条件也逐渐成熟。

公元前205年,韩信攻打魏王保,灭了魏国。5438年6月+10月,刘邦派他和率领数万大军东征赵国。韩信的部队会经过一个很窄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燮和赵军统帅陈郁立即在井陉口集结二十万大军,严密防守。

赵王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郁说:“韩信一路打了许多胜仗,现在又起兵攻赵,势不可挡。

然而,它们必须跋涉数千英里来运输食物。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齐头并进,汉军粮草队必然落后。这样,你可以暂时给我三万人,从小路进攻,截住他们的武器、粮草,切断他们的补给,让汉军不死也饿死。

你坚守这里的堡垒,不要和他们打仗。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过几天就能活捉韩信。“可是将军不听,凭借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得知后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扎营,到了半夜,让战士们吃点点心,叫他们打胜仗再吃。

后来,他派2000名轻骑从小路偷偷前进,让他们在赵离开营地后迅速冲进赵的营地,挂上汉旗。然后韩信派65,438+0,000人沿着河岸后面排队。挑水从来都是绝地,一旦挑水,必死无疑。陈郁得知消息后,嘲笑韩信不懂兵法,没有退路,自取灭亡。

拂晓,韩信率军出击,双方激战。不久,韩信和张耳假装撤退,靠近河岸的位置。吩咐赵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出击,没有退路的士兵掉头扑向敌人。就在这时,韩信埋伏了2000名骠骑兵,看到赵军进攻,立刻飞进赵军大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不能取胜,正要回营。忽然,大营中插上了汉军的旗帜,他四处逃窜。此时汉军两面受敌,赵军大败。

士兵们杀死了陈郁,抓住了王召。庆祝胜利时,将领们问韩信:“按兵法,阵可背山,阵可临水。现在你让我们背水一战排阵,说能打得过赵军,饱餐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但我们真的赢了。这是什么样的策略?”

韩信笑着说,“这是兵法中的东西,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孙子兵法不是说‘困死而后生,留之而后存’吗?若有退路,兵士已逃,怎能不顾一切!”

这就是“最后一战”这个成语的由来。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带有“决战”性质的行动,意思是与敌人决一死战,没有退路。

2.拔旗换旗。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下魏国和代国,然后在的帮助下,带着数万将士东进井陉攻打赵国。赵王和将军陈郁在井陉口聚集了20万军队来阻止他们。

谋士李左车建议陈郁给他三万兵力,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拦截汉军的后勤装备和粮食;而其前军到井陉也不战。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和张耳的头可以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被删除。

陈郁是个学者,不喜欢使用诡计。他认为韩信的士兵只有几千人。行军数千里后,他非常疲惫,可以直接进攻,所以他不采用李左车的策略。

韩信的手下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们下到井陉,从井陉口行军三里。韩信下令休息。

半夜,他挑选了2000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一面红旗,从一条小路来到井陉口山躲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再派一支军队去和赵军对峙,假装战败。这样一来,赵肯定是被他们窝了,要追击了。趁此机会速入赵营,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我汉军红旗。”

接着,韩信又派了一万大军,叫他们站在背后。赵军看到汉军排出了兵法中最忌讳的阵法,都笑了,以为汉军断了后路。

天一亮,韩信就率领一万大军向井陉口进发,赵立刻打开营门迎敌。经过一段时间的战争,韩信和张耳命令汉兵扔掉他们的旗帜,撤退到水边。汉兵退到水边,不能再退了,只好拼个你死我活。

这时,隐藏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大营不备,冲进赵大营,迅速拔出赵军旗帜,插上汉军红旗。

在水边作战的赵,由于最后抵抗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没能取得胜利。他想回营,却见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被汉兵抓住了,顿时军心大乱,纷纷逃命。接着,汉军从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郁被杀,王召被活捉。

3、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报,说韩信已经收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造反了。于是,他采用谋士的计策,假装要去云梦泽巡游,请群臣在陈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去陈见刘邦。刘邦下令逮捕韩信。回到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没有造反,想起了他过去的战功,于是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非常不满意;但是我无能为力。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放进宫里聊天,请他评论朝中将领的才能。韩信告诉他们所有人。

当然,那些人不在韩信眼里。刘邦听了,笑着问他:“依你看,我能带多少人?”“陛下可以拿十万。”韩信答道。刘邦又问:“你呢?”“对我来说,当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笑着说:“带兵越多越好。你怎么会被我抓住?”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掩饰道:“陛下虽然兵力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刘邦看到韩信被贬淮阴后依然如此嚣张,非常不高兴。

后来,刘邦又出去了,刘邦的妻子吕后最后设计杀了韩信。

4、胯下之辱

在淮阴,一群流氓当众羞辱韩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背剑,其实很胆小!你敢用你的剑刺我吗,如果你敢?你要是不敢,就往我胯下钻。”

韩信知道他是一个人。于是,当着众多围观者的面,他挨了屠夫的胯下。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史书称之为“胯下之辱。”

5.韩信木漂渡黄河。

魏王宝是秦亡后项羽加冕为王时建立的,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金殿),辖河东郡。刘邦定下三秦后,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朝义镇东南)渡过黄河,向东扩张。魏王宝顺应大势,不战而降,向汉王投降,并带兵随汉王东征,讨伐项羽。

后来汉王讨伐受挫,魏借口亲戚生病想回去探望,离开了汉王。回到魏国后,他立即关闭了黄河东岸的渡口,断绝了与汉的往来,回到了楚霸王的怀抱。

对刘邦来说,看到魏王宝控制的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从魏向西推进可以威胁关中,向南可以切断汉军的粮道,从而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夹击。

为了解除这种威胁,刘邦先派李去劝说魏归顺汉王,并许诺封城万户,但被魏断然拒绝。见劝说无效,刘邦准备出兵魏,于是向询问魏将领的情况。

刘邦问:“魏将军是谁?”李诗琪回答说:“是白质。”刘邦说:“乳臭未干。你怎么能抗拒韩信!”又问:“骑兵将军是谁?”回答:“冯京。”刘邦说:“他是秦将军冯的儿子。虽然他很贤惠,但他无法抗拒婴儿喂养。”

又问:“步兵将军是谁?”回答:“它。”刘邦说:“我们不能抵抗曹参。我有什么好担心的!”于是,韩信被任命为左丞相,和关英、一起攻打魏。

在出兵之前,韩信还找李了解过魏国将领。他听说魏不用有作战经验的当将军,而用没有经验的当,心中有计。他分析,魏必须依托黄河天险,扼守黄河主渡口,采取固守之策,长期作战。

于是,审时度势,针锋相对地制定了速战速决的策略,决定用奇袭战术破魏军的防守。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韩信率大军从关中出发,到达黄河岸边。

魏闻讯,调集重兵到蒲坂(今山西永济周浦镇),封锁了晋关附近的黄河渡口。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侦察。对岸全是魏兵,上游夏阳(陕西韩城南部)魏兵不多。

于是决定在夏阳渡河。过河需要木船,但是他们只有100多,不够用。韩信派人去砍柴,买小口大肚的瓶子(古称罂粟花)。

关颖和曹参要求韩信解释他购买罂粟的意图。韩信说:“把几十个小口大肚的瓶子封起来,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捆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它叫‘木筏’,比普通木筏能载更多的人。”

关颖和曹参印象深刻,所以他们忙着伐木和买瓶子。再过几天,一切都准备好了。

这一天,韩信命令关颖率领10000兵马,100余条小船在临晋关黄河对岸列队,佯装渡河。魏率领重兵,正虎视眈眈,准备迎战。没想到,韩国信徒曹参秘密率军连夜将木商运到夏阳。

魏等了几天。临津关对岸没见他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报告说,韩信已经攻下了安邑,正在向平阳赶来。

王维大惊:上游夏阳从未有过船。汉军飞过江了吗?仓促领兵阻止,但汉军在安义与木商渡河成功后,士气更盛,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能抵挡得住?

魏欲退临晋关,关公乘虚渡江夺关,亦奔平阳。魏的,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只好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国。

魏闻讯,大惊,急来救李。但军队士气大乱,难以迎接汉军的冲击。全军遭受重创后,被迫东撤。韩信率领汉军追击56分攻。

九月,汉军在东源(山西垣曲县东南)攻下魏,韩信不流血进入魏国都城平阳。随后,韩信分兵平定河东五十二郡,置河东郡于黄河以东。

韩信木朴子率军渡江击败魏王保后,消除了魏国对关中及黄河以南地区的威胁,取得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的第一次胜利,对缓解刘邦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的压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战例,就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百度百科-臀部的耻辱

百度百科-最后一站

百度百科-多多益善

百度百科-韩信木漂过黄河

百度百科-拔招牌换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