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中的杰作——元代石窟水月观音像赏析

水月观音、静平观音、鱼篓观音、卷轴观音、朱珠观音、松滋观音、千手千眼观音都是观音菩萨的法身。雕像包括黄金铸造,玉雕和瓷雕。笔者介绍的这尊元代洞窟水月观音,堪称青花瓷中的杰作。

首先,美人龛里的水月观音像是一个如意的坐姿,一只脚翘起,另一只脚放下,呈现出一种优雅飘逸的半交错状。她戴着皇冠,手腕上戴着手镯,胸前戴着珠子。右手持丝带,手臂放在弓起的右膝盖上,左手放在左大腿上。面部端庄秀丽,表情稳重平和,优雅自然,极具艺术魅力。

千河万月倾祠堂——元代青花瓷窑洞水月观音像赏析

千河万月倾祠堂——元代青花瓷窑洞水月观音像赏析

千河万月倾祠堂——元代青花瓷窑洞水月观音像赏析

其次,观音菩萨的道场是普陀的珞珈山。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详细描述了普陀珞珈山的景色:中国的南海岸有一座山...山东有一条险峻的山径,岩谷正在衰落。山顶有一潭,其水从镜中流出,环流绕山而进南海。水池旁有一座石庙,可以看到菩萨来来往往。为了表现普陀这块神圣的土地和水月的词汇,这件作品大胆地揉合了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千多年来雕塑艺术中积累的一些中国元素。先用石窟在短距离内收集了十余座大小不一的险峰,再用特写和塑料粘贴的方式详细描绘了菩提树、玉瓶和南海潮。由此,水月禅心的主题被成功地推向了佛国的浩瀚海天,让人仿佛置身于环境之中。

第三,是技艺高超的瓷雕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艺术对比。首先是黑白对比。为了模拟洞穴的石头颜色,洞穴壁龛特别使用了黑灰色的瓷土;另一方面,观音大士是由极其精细的瓷土制成,并覆盖着厚厚的蛋清釉。这使得黑色更暗,白色更白。第二是厚度对比。为了使石窟外部酷似岛上的悬崖峭壁,工匠们大胆豪放,力求粗糙;而观音菩萨则在面部表情和衣着上极其细致。这也使得粗的越粗,细的越细。第三是纵向比较。在表现海天环境的时候,作者放纵了自己,以至于一点点奶油般的釉汁溅到了山峰和壁龛的内壁上,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作者用锋利的刀和流畅的笔的创作状态。但是细节上,比如人物的眉毛,宝冠的饰品,衣服的褶皱,都是极其收敛的。这样,垂直越垂直,接收方接收的就越多。虽然这种极强的对比手法属于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但只有天才大师才能运用自如。

最后,是窑口的宋元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代表了宋代瓷器的发展水平。虽然元代青花瓷比宋代略逊一筹,趋于厚重,釉色失传,但这种蛋清釉、釉色失传的青花瓷恰恰成为了元代瓷器的标志。元代青花瓷,尤其是蛋清釉瓷器,细腻如凝脂,温润如玉。常因官署、太玺、东卫等官方机构的题字而被视为官窑瓷,称为官釉瓷或官窑瓷。其实元代官瓷本质上还是青花瓷。除了碗、盘、碟、高足杯等小器皿外,还有长颈瓶、玉壶春瓶、偶座耳瓶、兽衔圈罐,以及灶、F、水壶、注盒、砚滴、笔筒等类型。佛教和道教的雕像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观音崇拜在宋元时期已经深入人心,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的包容政策,尤其是对佛教的崇拜,无疑极大地促进了雕刻艺术的繁荣,这座观音洞神龛观音无论从构思新颖奇特的角度,还是从工艺精湛的高度,还是从胎釉颜色的细腻洁白程度,都可以证明崇拜者非富即贵。元代带龛观音在龙泉窑青瓷中十分常见,而景德镇窑青瓷极为罕见。因此,虽然蛋清釉洞观音像的背景峰和菩提枝略有破损,但仍是极为难得的艺术品。

千河映千山月,一路照尽月。这就是水月观音要演示的著名的佛家月光映千河禅定。而这种诗意的授课方式也是水月观音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