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燕是如何篡夺王位的

司马昭长子司马燕曾担任中伏军;然而,司马昭打算让他的小儿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许多大臣的反对下,司马燕于265年5月被选为晋王。

同年8月,司马昭突然因中风去世,享年55岁。继承了赵的和。十二月,司马燕迫使魏元帝曹桓退位,成为晋皇帝。

晋武帝大肆拥立宗室为王,使其掌握兵权,以弥补之前曹魏过度镇压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无援,最后被权臣篡位的经历。同时,268年,太史律颁布,279年,贾充、杨基、杜预、王君奉命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黄巾起义以来的割据局面暂时统一。

司马燕

司马燕(236~290),晋武帝,河内文县(今河南文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年至290年在位),司马懿之孙,司马师之侄,晋朝皇帝司马昭的长子,继父而母为开化皇后王元吉。

当初以父之荣,封于北平亭子。欢迎长岛公爵曹焕,迁为中伏郡,为新场乡侯。他被尊为福君将军和晋国王子。献帝二年(265),拜为丞相,攻晋王。逼魏元帝曹桓打坐,建立金朝,定都洛阳,始有年号。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实行法治,颁布户模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制和积官占田),人口增加,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杜宇、奉命发动“晋吴之战”,实现国家统一。

从此,骄奢淫逸,懒政怠政,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太熙元年(16,290年5月),卒年55岁,葬于陵,谥号武帝。

扩展数据:

统一全国:

晋灭吴之战是从279年11月到次年3月。晋武帝司马燕发兵水陆并进,取建邺(今中国江苏南京),一举灭吴,实现了统一战争。

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派兵分六路攻打吴国。次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湖北省中南部秭归东)后,突破吴郡横断江路的铁锁和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活捉了吴希贤总司令兼都督孙信。

东线,吴丞相率三万大军渡江,被金军击败。金军当机立断,将部队直指建业。吴军惊恐胆怯,士卒闻讯而逃,吴国宣告灭亡。

在这场战役中,西晋准备充分,善用战机,兵分多路,与陆路并进,发挥了强大的水军作用,当机立断,一举拿下。

吴主昏庸,防守懈怠,兵无常事,缺乏统一对策,导致接连失败。金朝灭吴后,自东汉末年分裂了几十年的中国重新统一了。

晋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此役开创了水陆并进、多路并行、顺流而下的大江大河攻略,结束了自东汉以来长达数十年的分裂局面,为后人征战长江提供了借鉴。

在晋灭吴战争中,西晋准备充分,战略指挥正确,作战部署得当,所以取得了胜利。王蒙率领的水军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长江天堑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更何况吴以船为马,水军始终强大。曹操兵败赤壁;曹丕攻吴,从临江归来,都受到长江的限制。

司马燕接受了这些教训,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水军从巴蜀起航,沿河向东,破铁锁,除铁锥,断关夺关,所向披靡。只用了40多天就到了建邺。然后他不失时机的配合步兵发起总攻。最后,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吴国灭亡。

百度百科-晋吴之战

百度百科-司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