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节日
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有大的苗族社区,小的苗族社区,还有和其他民族混居的社区。
苗语苗族人使用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瑶淼语系苗语支。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种方言。苗语也有小支方言。杂居区的苗族会说汉语、侗语、壮语。过去,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1956创造或改革了四种方言的拉丁音标。
苗族服饰苗族男子通常穿双排扣或大排扣的短衣、长裤、一条大腰带和蓝色头巾,冬天多数人系绑腿。苗族妇女一般上身穿窄袖、大领、双排扣上衣、百褶裙。连衣裙要么长到脚,优雅多彩,要么短到膝盖,婀娜动人。苗族人穿着随意时,通常头上戴一方手帕,身穿绣花边的上衣和裤子,腰系绣花,并有一点精致的银饰作为衬托。
苗族建筑和民居因地而异。黔东南苗族居民居住在平房和楼房里。二楼一般为两层,建筑形式多为“吊脚楼”,即根据山坡坡度在桩上立桩,屋顶双斜。在上层天花板存放谷物和杂物,在吊脚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贵州湘西、松桃等地的苗族民居为木结构,有三至五间双斜瓦顶或草顶的平房,是煮饭灶或畜栏的“偏楼”。云南文山苗族民居的墙体多为竹条编织而成,上面覆盖着泥土,屋顶是平整的草。云南昭通的苗族居民多住在“全全房”,即几根树干交叉盖着茅草,用树枝或竹子编成,用泥巴糊成墙的房子。一般分为两个房间,人和动物各一间。海南苗族人住在狭长的茅草屋里,一楼三室,长檐。屋檐下的走廊是休息的地方。四川南部和贵州西北部的苗族,大多居住在土墙草顶或瓦顶的房子里。
许多苗族和其他民族居住的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自古以来,许多民族都以擅长种植水稻而著称,大米是他们的主食。除了一般的烹饪,他们还有许多不同的烹饪方法,如香竹饭,鱼饵块,米粉,干饭,粽子,手柄,炒饭等等。
苗家饮食独特的民族习俗是喜欢吃酸的食物,酸汤最有名。酸味食物主要有酸汤、酸菜、酸菜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籽、酸萝卜、菜酸、豆酸等。苗族人普遍喜欢喝酒,他们经常用酒来缓解疲劳,表示敬意,表达感情,享受饮酒。苗族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和汽酒。
苗族婚俗苗族青年男女婚前自由恋爱,通过“进村”“上坡”进行社交,但也必须请媒人牵线搭桥,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苗族不在同一个宗族、姨表兄弟、不同民族通婚。以前有句话叫“苗人不沾客(汉)”。解放后,民族团结得到加强,各民族间通婚的情况日益增多。
苗族认为,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践踏云南省、贵州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苗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具体日子因地而异。活动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你要先搭好花杆,再踩花山。花杆是华山的象征,也是表演节目的乐器。一般选择几尺高的直枞树。
走在华山上,既是各个年龄段苗族人的节日聚会,也是未婚苗族青年自由择偶的机会。在贵州西北部和云南东北部,苗族男孩在歌舞中寻找他们的白马王子。当他们找到它时,他们迅速脱下雨伞,为他们盖上如意郎君。如果女生感兴趣,她会和小伙子一起去;否则,你会绕圈回避。此外,节日期间还会举行其他活动,如跳狮子和爬花杆。
苗景桥节是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有些人选择二月的吉日。拜桥就是祭桥。
在节日的早上,每个苗族家庭的男人都带着一只公鸭,三尾鱼,糯米,酒,纸钱,香和一个用纸切成块并用竹签包裹的祭品,在他们自己的桥上献祭。拜桥时,先杀鸡,把血洒在桥面上,再拔些鸡毛粘在上面;然后插上香,烧上纸,念些简单的祝福语,在桥上倒些酒和饭。之后把剩下的带回家。这一天会煮糯米饭,全家人会吃一顿喜庆的饭。一些苗族人想在这一天建桥。有木桥和石桥,一般是木桥。在野外架桥时,桥木的根端应朝向门的方向。桥是杉树,一般是三五棵,从来不是偶数。大桥建成后将举行祭桥仪式。第二年同时举行谢乔。第三年举行“结新桥”仪式,然后敬桥很正常。桥断了要修,同时也要做到敬桥之日。也有苗族人想在家里设银桥。据说李银桥会有人才。
苗族人相信离开银桥桥的人会有伤害的地方,所以一般会静静地站着,不让别人知道。李因桥只有埋在大门内的地里有两棵杉木和一棵香椿树。苗族人尊重桥的同时,也尊重银桥。
苗族春节是湖南湘西、贵州镇远、三穗一带苗族民间传统节日。它在立春后的第五天举行。
节日前,苗族姑娘要上山采蕹菜、野葱,洗净切碎,挤出苦汁,加入腊肉丁、血豆腐丁、炒花生、炒黄豆、蒜苗等。,与糯米同锅蒸成香糯,俗称“社稷饭”,同时酿出“社稷酒”。
在节日那天,苗族人邀请亲戚朋友和家庭邻居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被邀请者要带活鸡、活鸭等“活礼”,还要带腊肉、糯米、米酒赴宴。第二天,主人会把把手串起来,扎成“活礼物”,套在客人的脖子上或身上,送回家。
湘西苗族的方式和其他活动与贵州基本相同。
苗族芦笙节俗称芦笙节,苗语称为“岸至老”,直译为看芦笙、跳芦笙,意为“芦笙舞节”。这是最具苗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歌舞活动,也是苗族的传统节日。
苗族男子从小玩芦笙、跳舞,到成年时已经是优秀的芦笙演奏家。芦笙节期间,苗族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尤其是年轻姑娘和新婚媳妇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是出于自身审美的考虑,也是为了吸引眼球。在节日期间,演奏芦笙的年轻人通过芦笙展示自己的才华,以赢得女孩及其父母的青睐。
在芦笙会上,往往同时举行二重唱、斗牛、赛马、打麻雀等娱乐比赛,从而丰富了节日的活动,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节日期间,未婚的苗族男女交朋友,互相做爱;很少见面的亲戚朋友借机聚会喝酒;热爱斗牛、赛马的中老年人交流养牛经验;商人也知道村民的消费需求,以便做生意...总之,芦笙将是苗族歌舞的盛会,也是农副产品和各种食品的艺术展览;也是所有苗寨幸福的时刻。
苗族摔跤节在农历3月3日和6月6日举行两次。关于这个苗族节日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古时候九龙马门寨有个叫杨守岱的苗族青年,在官武考试台上摔倒,黑恶。为此,他不仅在名单上默默无闻,还遭到殴打和监禁。杨家第一代出狱后,召集苗人反政府,活捉黑煞。官府要求释放黑煞,杨提出“官府无考场,苗家打花田”为条件,官府无奈答应。人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并举行摔跤比赛。那一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于是就有了这个节日。
节日当天,周边的布依族和汉族也前来参加。最多3万到4万。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屋前要喝一碗主人按礼仪处理的“进门酒”。除了摔跤之外,还有芦笙舞、蝙蝠舞、叫奏、大号、唱歌、打鸟等活动。日落时摔跤开始。成对的摔跤手互相抓住对方的腰带,当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就可以拼命了。一种是先倒地输,一般要两连胜才能赢。能把对手全部摔倒的人被尊为“盖昌”,成为现在的苗摔跤王。
苗族登山节,也叫登山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举行。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阿蓓向往人间自由的生活,飞下山,嫁给了聪明勤劳的苗族青年阿布,并生下了三个女儿。一天拂晓,全家人正其乐融融的时候,突然听到公鸡第一次啼叫。玉皇大帝规定公鸡鸣三声为祭拜时间。如果阿北不能按时到达,那将是一场灾难。心急的阿北急忙向天空飞去,却踩坏了路祥山的第六层。所以玉帝不能享用人间香火,就惩罚阿碧变成香炉,阿碧也不能和阿碧团聚。人们在这一天庆祝爬山节,纪念这对忠诚的夫妇。节日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人涌向固定的会议山坡。山坡被分成几段,用于斗牛、赛马、打麻雀、二重唱、芦笙舞蹈和其他竞技娱乐活动。看热闹的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肩并肩跑来跑去,笑声一会儿响彻山坡。
年轻的苗族人借此机会找到他们的如意郎君。青年男女唱着歌,沿着蜿蜒的山路爬到了山顶。第一个登上山顶的苗族男子被称为“登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姑娘们的青睐。
4月8日是贵州中部和湖南西部的苗族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其中,贵州省贵阳市喷泉的节庆活动最为隆重热闹。4月8日是苗族民族英雄雅努人的祭日。
据传说,很久以前,苗族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经常受到官兵的骚扰和破坏。为了维护苗族的利益,雅努人领导人民起义,多次击败官军,但最终寡不敌众,失败了,雅努人不幸身亡。这一天恰好是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将亚努葬在喷泉旁,此后每年都有人来此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节日期间,喷泉被装饰一新,苗族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各种活动。玩狮子,玩龙灯,玩球类,打架比赛,唱对话录,芦笙比赛。
苗族的摘葱节是在清明节。关于这个苗族节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说,很久以前,一个长着老鼻子的苗族村官的女儿阿达诺爱上了夯沙的苗族牧羊人郎延诺。当地的官员非常生气,心想:“凤凰鸟怎么能和钉麻雀一起筑巢呢?”于是她把阿达诺锁在吊脚楼里,不让她出去。彦诺老人也劝彦诺说,“金银花和巴蒂菜不能心有灵犀。”但是每天彦诺赶着牛回家的时候,都会去老鼻子村看阿达诺。这时候,阿达诺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心情:“翠鸟关在竹笼里,挂在山上的花上,鸟盼着花,花盼着鸟,只在清明绿时相见。”清明节女孩踩绿,求山神保佑,父母不管。彦诺明白了阿达诺的心思,回唱道:“从树上扯下来的藤蔓滚到地上,藤蔓死了,叶子好孤独。希望天气晴朗,希望春天下雨,我再也不离开那棵树了。”两个人都在期待着清明的早日到来,好让他们再相见。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一大早,两人走出家门,在翁排郁郁葱葱的山坡上相遇。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胡姐,也促成了他们美好的婚姻。这件事被传为佳话。从此,每年清明节,年轻的苗族妇女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里拿着挑葱刀,来到翁排坡,与手持沙刀的男青年相会。他们尽情地唱着二重唱,在二重唱中寻找合适的人,玩得很开心。
苗族歌节是湖南、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它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传说。一个传说是,湘黔交界的苗族人受不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揭竿而起。农历六月初六,他们与官兵浴血奋战,许多苗族同胞倒在血泊中。为了纪念这些苗族英雄,从此以后,每年的六月初六,苗族人民都用歌声来纪念和怀念英雄气概。
另一种说法是纪念忠贞的爱情。
歌会的主要内容是歌曲比赛。节日期间,苗族男孩穿着节日服装,演奏芦笙、胡安娜、长笛和其他乐器,奔向音乐厅。姑娘们穿着绣有名花、蝴蝶和宽花边的衣服,戴着耀眼的银饰,陪着她们来到音乐厅。歌赛是以村为单位的集体对唱,各自找一个对手进行比赛。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男人对女人,或者女人对男人。经过反复较量,最终产生“歌王”。苗歌王,人见人爱。
苗族赛龙舟是贵州都匀市新场的一个苗族节日。时间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节日持续三天。节日当天,周边各县各族群众也纷纷前往参加。
传说在古代,这一带的苗族人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后来有一个武功高超的年轻人,为了考上武林第一,投身于养马比赛,刻苦训练。最后,如他所愿,他光荣地回到了家乡。人们出于仰慕和羡慕,形成了喂马、赛马的习俗。如今的赛马节是一年一年形成的。节日期间,除了赛马,人们还会举行二重唱和芦笙舞等活动。
苗族跳米花是“跳米花田”的简称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少年苗”支系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此时,稻子正在开花、盛开,故名。
苗族人认为不举行节日,不打芦笙,不跳舞,稻花香就开不好。民间有句谚语叫“苗不跳花,粟不开花”。有些地方在节日的晚上举行歌舞活动,所以被称为“跳米花月”。在节日期间,年轻的苗族男女要把他们的异性朋友从其他村庄带到村庄,集中在有宽敞房子的苗族家庭里,进行二重唱。
这户人家的父母要买酒肉,杀鸡鸭,热情款待。饭后,苗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跃上月。姑娘们在月亮上跳的时候,要扎一个发髻,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月亮上来了,他们就开始吹笙跳舞,直到公鸡叫了三声才结束。一些当地活动持续三天。活动结束时,情侣们交换纪念品,通常是女方送上精心绣好的鞋垫,男方送上毛巾和布料。
苗族奔牛节是贵州省贵定、龙里、福泉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时间选在春耕前或秋收后的农闲时节。
在节日前的两个月,主人向附近的村庄发出邀请,让参与者做好准备。有斗牛的家庭不准让孕妇、产妇、新寡妇到家里来,也不准接近牛棚;不要把东西借给别人,怕牛的力量被借走。节日当天,在主人介绍了斗牛场的由来,并宣布了相关的规定和纪律后,斗牛就开始了。八个身着苗族服饰的男生举着画着野兽的彩旗走在前面,后面是一双大号手和四个召唤师,后面是芦笙,后面是一群跟着节拍跳舞的女生。所有参赛的牛绕场一周,斗牛开始了。赢得战斗的公牛被装饰成红色,燃放鞭炮,吹响号角以示庆祝。节日通常会持续一天,有的会持续几天,有的地方会举行斗牛、玩芦苇、跳月亮等活动。
苗族吃九月巴也叫“吃稻草巴”。贵州省麻江县与凯里市交界地区苗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举行。如果第一次约会在第九天之前,就在第九天举行。如果第一次约会是在第九天之后,那就在第九天庆祝。另外两个日期只是一个小假期。节日当天,家家户户打粑粑,煮鱼祭祖仪式,然后全家聚餐。麻江县石门地区的苗族人把这个节日叫做“吃稻草”,意思是秋收结束了,稻草堆好了,人们做粑粑庆祝丰收。
苗族和客家人2008年春节相同,苗语原意为“过年”。客家年是继苗年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苗族的一些地方把苗年挪到了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