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的历史?

韩语-珲春

朝鲜族

朝鲜少数民族

人口是1923842。

民族概况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的分散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Xi和武汉。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大部分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语。混居地区的朝鲜族普遍使用汉语。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3842。

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是从朝鲜半岛迁到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1982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部分朝鲜族先民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比如辽宁盖县蒲家沟村的韩姓朴姓,在当地定居了300多年。自19世纪中叶以来,越来越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朝鲜半岛是中国朝鲜人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地区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一些受苦受难的朝鲜农民跨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沿两江开垦土地,在那里与汉族和满族人共同生活。但此时迁入的人数并不是很大,大多春来秋去,居住地还不稳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了寻找出路,不顾清政府的禁令,迁往中国东北边疆。据统计,1870年鸭绿江北岸有28个朝鲜族聚居的乡镇。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的朝鲜族有10000多人。从65438年到0883年,吉安、临江、新宾三县的朝鲜族居民有37000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地区也迁入了大量朝鲜族农民。

19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仍采取禁止朝鲜农民入境的政策。后来改了招人填海的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立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立垦荒局,招募移民。所有被招募的人都是中国人。1885年,清政府将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图们江北岸地区划为朝鲜农民专用垦区,便于朝鲜农民大量迁入东北。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不堪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大量迁往中国东北,到1918年达到36万余人。

朝鲜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06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朝鲜殖民地后,朝鲜人民开始了反日活动,从自发到有组织的反日活动层出不穷。1927至10,中国* * *产党组织在朝鲜成立。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各地成立了朝鲜和中国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朝鲜族占绝大多数,第一、第七军的朝鲜族士兵也占一半左右。1938年秋,8名汉族、朝鲜族女游击队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砸碎武器,跳入牡丹江支流乌顺河,光荣牺牲,写下了著名的“八婆跳河”的悲壮抗日诗篇。数万朝鲜士兵死于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时期,延边只有5万朝鲜人参军。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朝鲜青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邻国同胞并肩战斗,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经济学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是中国的主要林区之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长白山下,朝鲜人民开辟了这片富饶的领土。在东北边疆开荒初期,朝鲜人民食物匮乏,就用野果野菜充饥。住在非常简陋的茅草屋里;是木犁,不用耕畜,靠人力耕种。到1881,延边地区已开垦土地5300多公顷。在1884年,朝鲜人居住区开垦了12000多公顷土地。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林业和副业。65438+70年代期间,他们在吉林省通化县大甸子成功种植水稻,随后在临江、怀仁、荥经、柳河、海龙及延边部分地区陆续扩种水稻。从65438年到0906年,朝鲜农民在和龙县永支乡大角洞挖渠,引水灌溉,增加了水稻产量。此后,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用这里的大米加工出来的大米,洁白油亮,营养丰富,与京津的“站台饭”齐名。而少数拥有特殊权力的满汉“占山户”,却用各种手段夺取农民用汗水开发的大片土地,使农民成为自己的佃农或雇工。同时,朝鲜人民中也有少数地主。到了1940年代后期,朝鲜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有两种租赁关系:“活租”和“固定租金”。“活租”率为50%。此外,还有各种超经济剥削。民国时期,仅延边地区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目就有30多种。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朝鲜地区相继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建立。1946年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朝鲜人民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9月3日,1952。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居住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为了充分利用朝鲜族聚居区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工业、农业、交通、邮电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蓬勃发展。延边州拥有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纺织、橡胶、化肥、造纸、印刷、食品、陶瓷、制药等工矿企业。,工业体系初具规模,成为中国民族特需品生产基地之一。工业总产值在逐年增长。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延边是中国北方的水稻之乡,品种优良,气候条件好。他们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年年提高水稻产量。水果品种齐全,以全国闻名的苹果、梨为大宗。烤烟产量也很可观,是我国烤烟主产区之一。人参和鹿茸也是这个地区的传统产品,久负盛名。延边自治州有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有火车连接各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延边在对外开放中受益于其地形。珲春经济特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文化和艺术

朝鲜人民有着悠久而美好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擅长歌舞,喜欢在节日或工作后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当家里有喜事时,他们会载歌载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凯耶钢琴演奏、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家乐舞都是很受欢迎的传统歌舞节目。朝鲜舞蹈婉约飘逸,其舞温婉可人,如鹤展翅,柳枝拂水;或苍劲有力,或活泼潇洒,体现出明快热情,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韩国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圆滑、清晰的特点。著名歌曲有《长白合唱曲》、《女儿独唱曲》等。著名的民歌有《橘梗谣》、《阿里郎》、《诺多河》等。每个人都会唱歌。

韩国的体育活动也有自己的特色。摔跤是他们古老的运动和娱乐。踢足球是男人普遍喜欢的运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是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组织踢足球。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女足。每逢节日和节假日,往往会举行以足球为中心的各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的普及,延边成为了中国著名的“足球之乡”。秋千和跳板是女性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朝鲜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建立了许多学校。有“宁嚼树皮,不让孩子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建立了“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组织,自筹资金和物资兴办了数百所中小学。早在1949年,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少数民族大学延边大学就在延吉建校。后来相继建立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各级教育网络已经形成。各类院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朝鲜族高中级知识分子,遍布中央、各省和朝鲜族各条战线。延边地区还建立了各种成人教育学校。农、林、文、史、教等各种科研群体为延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俗和宗教信仰

韩国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俗,近亲、同宗、同姓是不结婚的。“男主外,女主内”是普遍的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重父爱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的老人受人尊敬,人们非常鄙视不孝的人和行为。大部分地区的居民被埋葬,而分散在城镇的则被火化。

韩国人更喜欢朴素的白色衣服。妇女的衣服是短裙和长裙,被称为“泽高里”和“奇马”。男士的衣服是短外套配马甲,裤腿很宽。我出门的时候穿的是用布带绑着的袍子,现在穿的是制服或者西装。

韩国人的主食一般是米饭和小米,北京泡菜(即麻辣泡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喜欢吃大饼、冷面、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许多人学习汉族的烹饪技巧。

大多数韩国村庄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里的建筑面向东南、南、西南。有瓦房,有草房,房子的墙都刷成白色。房间一般分为卧室、客房、厨房、仓库。房间里有一个平炕。脱掉鞋子,坐在炕上。近年来,家里的陈设越来越精致。韩国人很有礼貌,讲究卫生,尤其是避免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服,被子都很整洁。

韩国的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清明上坟添土,中秋除草,祭奠故人以示悼念。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出生一周年、“嘉惠节”(60岁生日)和“结婚节”(60岁结婚纪念日)。在最后两个节日里,孩子们、亲戚朋友和邻居都给老人送上生日祝福。

信教的韩国人比较少。一些信徒信仰佛教,另一些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韩国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的一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到韩国人的生活中,成为民族习俗。不过现在佛教对韩国人的影响不大。近年来,受韩国影响,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信奉基督教。但是,朝鲜人民没有统一的全民宗教。

韩国文化习俗和习惯

韩国人的娱乐

韩国人民非常热爱运动。摔跤是他们古老的运动和娱乐。踢足球是一项受男人欢迎的运动。延边被称为足球之乡。秋千和跳板是韩国女性最喜欢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跳板:朝鲜族的传统运动。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大多数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举行。大多数参与者是女性。比赛时,2-4人站在一个长约5米的跷跷板两端,有“划线”和“表演”两种。“画线”就是在跷跷板的两端放一团线,把画出来的线绑在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画的线的长度和高度来判断胜负。“表演”分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选手跳跃动作的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

秋千:又称“秋千”,是韩国的传统运动,尤其受到女性的喜爱,也是经常争夺的项目。比赛中有几种方式评价优胜者:一种是以秋千架前高树上的叶子或花为靶子,用脚触碰或咬掉叶子(花)者获胜;一种是在踏板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的高度。最高的人获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竖起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带铃铛的绳子。换妻者根据他们敲钟的次数来决定结果。

摔跤: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为“摔跤之乡”,摔跤历史悠久。每年端午节或中秋节,四个摔跤手聚在一起争夺冠军,人们往往会选择一头肥牛作为获胜者的奖品。比赛时,双方都穿上特制的衣服,右腿绑上白色的腰带,左手伸进对方的腰带,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起立,经过多轮较量,胜者在锣鼓声中牵着牛绕场一周。

铁联基:韩国武术有500多年的历史。武术套路以器械为主,其中铁练机是著名器械。铁炼很像中国传统武术的大尖。一根齐肩高的棍子末端有一个环,环上套着三个径向排列的短节,长度超过英尺。跳舞的时候可以双手持棒。风格勇猛,控制范围广,有砸、荡、扫、绕、盖、搁、烤等技法,极为精彩。

一项传统的韩国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常在下班后举行,参加者都是女性。比赛开始前,参赛选手首先头上顶着10斤水的瓦罐站在起跑线上。裁判发令后,他们进行冲刺,每场比赛持续100米或200米。当你离开的时候,谁不会摔倒,水不会洒出来,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赢家。

韩国服饰

韩国人更喜欢朴素的白色衣服,以示干净、整洁、朴素、大方,所以韩国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白种人”,自称“白种同胞”。女性穿短裙长裙,这也是韩国女装的一大特色。短款上衣在韩语中被称为“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腰带系住,只遮住胸部的衣服;长裙在韩语中也叫“奇马”,腰部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是丝绸做的,颜色鲜艳。韩国男人通常会穿一件素色的背心夹克,裤腿很宽的裤子上系着丝带。我出门的时候穿的是用布带绑着的袍子,现在穿的是制服或者西装。

朝鲜族饮食

韩国人的主要食物一般是大米和小米。辅以鱼、蛋、乳制品、海鲜制品,基本是素食,与吃肉的人群明显不同。辣泡菜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此外,他们还非常喜欢蛋糕、冷面、酱汤、辣椒和狗肉。

做蛋糕:韩国人最喜欢的传统食物之一。做蛋糕的历史比较悠久,在18世纪的朝鲜文献中就有记载。当时,做蛋糕被称为“吸引蛋糕”,被称为传统食品之一。现在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家家户户都用蛋糕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蛋糕是做出来的。做蛋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用小米或黍;除了小豆,还有大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也可以作为凉粉的原料。制作时,先将糯米洗净,蒸熟,放入打饼槽或石板上,用打饼锤将米粒一起打碎。吃的时候用刀子蘸水切成小块,和蛋糕面一起吃。

韩国冷面:韩国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有悠久的冷面历史。据日本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朝鲜高僧天真将制作冷面的方法传播到日本。韩国人不仅喜欢在炎热的夏天吃冷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欢坐在炕上吃冷面。尤其是从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的中午开始,韩国人就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民间传说,在这一天吃面条可以“活一百年”,所以冷面也被称为“长寿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粉、小麦粉、淀粉,也可以用玉米粉、高粱粉、榆树皮粉、土豆淀粉制成。方法是在荞麦面条中加入淀粉和水,拌成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冷却,加入香油、辣椒、泡菜、牛肉酱和牛肉汤,使其清凉爽口,味道鲜美。

二明酒:喝二明酒是韩国人的习俗。正月十五早晨,我空腹喝二明酒,以祝耳聪目明。这种酒不是特制的。凡是我在正月十五早上喝的酒,都叫“二明酒”。

三伏天和狗肉汤: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但韩国人有三伏天杀狗吃狗肉热汤的习俗。这个酱汤味道特别,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以大大补充。大多数韩国人喜欢吃狗肉。但绝对禁止在节日或婚丧嫁娶时吃狗肉。这是一种习俗,一种礼貌。

五谷杂粮饭:韩国人吃五谷杂粮饭由来已久。新罗国家时间;正月十五叫“避日”,五谷扫鸦。在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农民用糯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和红小豆制作五谷米。也放一些在牛槽里,看牛先吃哪种食物,表示今年能收获哪种食物。这种习俗仍在民间流传。

米酒:韩国人最喜欢的饮料。米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果有客人来访,主人总会带一碗自己酿的米酒。这款酒比黄酒白一点,也微甜。这种米酒后劲十足。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挪到一边去喝,千万不要在长辈面前举起酒杯喝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辣白菜:韩国人民最喜欢的传统食物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来后,他们就开始做辣白菜。这个时候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家家都要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因为要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闷解酒、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不仅是平日家里的常规菜,也是宴席。所以很受欢迎,已经成为韩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朝鲜人的住所

大多数韩国村庄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农村常见的形式有两种:草房和瓦房。村里的建筑大多朝南或东南、西南,瓦房、草房,房子的墙壁刷成白色。屋顶由四个斜面组成。主房上盖呈大人字形,两翼坡度较小,铺稻草或灰瓦。打开每栋房子前面的一个或四个门,同时打开窗户。后面也有门窗。房间一般分为卧室、客房、厨房、仓库。一些人在主房里建了厢房作为房屋和仓库。室内平炕是用土坯或平埋片石铺成的。脱掉鞋子,坐在炕上。室外房子地基离地60-70 cm,外面有台阶。

韩国人的婚姻和爱情

在婚姻方面,韩国人是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俗,近亲、同宗、同姓是不允许结婚的。“男主外,女主内”是普遍的习俗。解放前,婚姻都是父母包办,早婚现象普遍,也有夫多妻、童养媳等现象。韩国人的婚俗,从做媒到结婚要经过六道仪式,分别是“收礼”、“问名”、“那吉”、“收币”、“邀约会”、“迎客”。“那才”礼物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求婚时送的礼物。“问名”仪式是一种占卜新娘未来运气并询问她母亲名字的仪式。“纳吉”仪式是新郎家通知新娘家一个吉祥的日子。“收礼”是新郎家送给新娘的蓝缎、红绸等礼物。“邀请”礼是新郎家将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发给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会根据女孩的具体情况进行回复。“结婚仪式”,即新娘的家人会根据女孩的具体情况进行回复。“结婚仪式”,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是最隆重的。韩国婚礼的仪式非常复杂。在延边,婚礼通常分两个阶段举行:首先在新娘家,然后在新郎家。在新娘家举行的称为“新郎的婚礼”,在新郎家举行的称为“新娘的婚礼”。新郎的婚礼一般按照下鹅仪式、拜鹅仪式、性交仪式、宴会仪式的顺序进行。在新娘家住了三天,新郎一个人回家,然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被迎进新郎家。新郎家也为新娘摆了婚宴。第二天,新娘和婆家相认,互赠礼物,并被邀请去娱乐。至此,婚礼结束。韩国人结婚后一般不会离婚。他们在婚礼上举行献木鹅的仪式,象征着夫妻白头偕老的愿望。

韩国人的葬礼

韩国人大多实行土葬,部分地区也实行火葬。韩国老人去世后,亲属三天不准洗脸、理发、吃干粮,必须穿丧服。亲友前来吊唁时,先在遗体前三天磕头,再与死者亲属相互磕头。葬礼必须在同一天举行。给死去的人穿上新衣服,烧掉旧衣服。三天后下葬。安葬前,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墓地应位于山坡向阳的一侧,头朝向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墓被提供了供品和跪拜。以后要连拜三天,饭前祭祀:第一天祭祀叫“第一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祭品去墓地叫“第三云”。以后每逢生辰、忌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会祭祀逝者。

韩国节日

朝鲜族的节日和汉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的第一个生日、“嘉惠节”(60岁生日)和“回婚节”(60岁结婚纪念日)。

韩国春节:能歌善舞的韩国人,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夜,全家人彻夜未眠,古老的gayageum和东晓的音乐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而且比赛场很热闹,人们都渴望观看。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大会,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先看明月,寓意他的儿孙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然后,大家围着灯火通明的“圆月楼”随着长鼓、笛子、唢呐的音乐载歌载舞,直到玩得尽兴。

上元节:韩国人的传统中国新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节日持续一天。这一天,朝鲜会先给祖坟送灯笼,然后在堂屋放灯笼,在院子里挂天灯,在院门两边挂壁灯,在河里放灯笼。这一天,我们要吃药和米饭,五谷杂粮米饭,喝康格酒。药膳米以糯米和蜂蜜为基本原料。将大枣、栗子、松子等混合。还有做饭。由于药膳米的原料价格昂贵,不易取齐,一般用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米豆五种“五合一米”代替。期待那一年粮食丰收。元宵节有很多游戏。以前有火把战,车战,拔河等等。火炬战,也就是火拼,看谁的火炬最亮,燃烧的时间最长。车斗比谁的车强。全村人都参加所有的娱乐活动。围观者击鼓欢呼,热闹非凡。胜利者载歌载舞庆祝胜利。晚上,大家举着火把在东山的高处迎接满月。无论谁在那一年受到祝福,都会看到满月初升。迎月之后,男女老少会在月光下踏上桥。踩桥,又称跺桥。韩语中“桥”和“腿”是谐音,意思是用桥练腿。踩桥时,每个人都要在桥上来回几次到几十次,次数必须与年龄相当,才能祈福消灾。

宝宝的生日节:即宝宝的第一个生日节。在韩国人的生活仪式中,婴儿的第一个周年纪念日是最重要的。宝宝一周年的庆祝活动也很隆重。当宝宝的生日到来时,宝宝的妈妈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准备好的生日餐桌上,让宝宝“看一看”专门为他安排的“玩水”。桌子上会有一些象征性的东西,比如蛋糕、糖果、食物、笔、书和小枪。所有的客人都到了之后,婴儿的妈妈让孩子从桌子上的各种东西里拿他喜欢的任何东西。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东西时,客人们欢呼起来,说了一些让他们高兴的话。这个过程被称为宝宝生日餐桌的“仪式”。在一些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老人在孩子的脖子上套一根普通的白线,以表示他们希望孩子能像白线一样是个白人,像长线一样长寿。

洗头节:农历六月十五是韩国人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认为是吉日。一大早,男女老少都去河边洗头。据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会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一家人,老老少少,会愉快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婚礼回礼节:韩国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婚礼回礼节”,又称“婚礼回礼节”,是结婚60周年。举办婚礼节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健在;第二,亲生孩子是活的;第三,没有孙子去世。如果有死去的子女或孙子女,就不能举行婚礼节。所以,任何人举办结婚节都是莫大的荣幸,亲朋好友都要来祝贺。一对老夫妻穿上了年轻时的婚纱,互相搀扶着坐到了餐桌上。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还要热闹隆重。

六月节:六月节是一个国际儿童节,但在延边演变成了一个新的全国性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视为一项重要的儿童友好活动。在6月1日这一天,人们经常拥挤不堪,人们穿着节日服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韩国习俗

礼仪:韩国人注重丈夫的孝顺,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的晚辈对长辈说话一定要用敬语,同辈之间的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吃饭。吃饭的时候,勺子要放在汤碗里,如果放在桌子上,说明已经吃完了。与老人同行时,年轻人一定要走在后面,如果有急事,一定要向老人说明原因。

婚宴:每个韩国家庭都非常重视老人的生日。父母60岁生日,子女会为老人举行“花宴”(也叫花礼)。在花宴上,孩子们和亲戚们聚在一起,老两口穿上新衣服,坐在中间。穿着戏服的孩子们按年龄顺序坐着。生日伊始,从长子老伴到孙子,依次斟酒跪拜祝福老人,感谢老人的辛苦和养育。仪式结束后,孩子们热情款待了他们的亲戚和朋友。

大师的头脑

郑律成(1918—1976)是作曲家。原名郑富恩,祖籍朝鲜,8月1918日出生于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春,郑律成带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南京,在朝鲜革命组织一烈团开办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在一烈团从事秘密抗日工作,在中国人民抗日救国歌唱运动中认识了冼星海。1937年初,郑律成在上海加入朝鲜民族解放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创作了自己的1歌曲《战斗妇女之歌》。1937 10郑律成到达延安后,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在陆毅担任声乐教师期间,郑律成创作了歌曲《延安颂》和未完成的《八路军大合唱》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其中《八路军进行曲》(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成为广为传唱的人民军队战歌。此外还有歌曲《延水谣》、《新民歌》、合唱《抗日骑兵》。1942年8月,郑律成被派往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工作,担任中国朝鲜革命军事政治学校教育主任,参加过多次战斗。1944 65438+10月回到延安。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歌曲《我们的进行曲》、《日本反战联盟之歌》。

从1945到1950,郑律成返回朝鲜工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歌颂朝鲜人民斗争和中朝友谊的作品。1950年,郑律成定居北京,成为中国公民。他深入工厂、农村、边防,为工农兵创作,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歌曲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伐木之歌》、《兴安岭雪花》、《海上雄师》、《我们多幸福》、《群星之歌》和歌剧《王富运》(1957)。

郑律成一生创作了300多部各种声乐体裁的音乐作品。他试图从音乐形象的角度思考创作,寻求准确、生动、形象的音乐语言。其音乐风格直白、简单、洒脱,充满激情。他善于吸收民乐素材,融汇外来音乐词汇,形成自己简单、流畅、优美、亲切的旋律特征。他的歌曲已被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和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郑律成歌曲选》65438-0978。

赵南起(1926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吉林省永吉县。韩国人。1945年9月在永济加入日本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团,19年2月在桦甸加入东北志愿军第七支队,参加消灭日伪军和土匪残余的斗争。后来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1947年2月加入中国* * *产党。曾在华中延边任组织干事。65438-0949,吉林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员。1950年任东北军区司令部信息部参谋。同年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部任参谋。1951年冬,在对美空军的“绞杀战”中,参与组织军事运输。1955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

参考资料:

/ch-shaoshu/index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