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蒙古游牧民族以“马背上的人”而闻名。它的游牧迁徙自然离不开马。马曾经是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保障。马不仅包含了蒙古人的全部感情和热情,也寄托、传承和充分体现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蒙古人的理想和追求。事实上,它们形成了蒙古人的精神表征和生动的生活象征。蒙古养牛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古代,牛是第二物种。在游牧迁徙期间,经常打仗的牛被用来搬运辎重。也积累了丰富的牧民挤奶经验。奶食被称为“查干一德”,是纯正高贵的食物。牛奶大概有几十种,奶酪、奶油、奶酒、奶豆腐、白油、酸奶、奶皮等等。此外还有红色食物“乌兰一德”,意为红色食物。其中,以牛羊为主。羊在现代蒙古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蒙古羊是中国三大绵羊品种之一。蒙古人以吃羊为主,所以游牧民族往往会随着草原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放养方式,以便让羊继续放牧,让羊把握秋标,少受经济损失。骆驼是蒙古人驯养的家养牲畜之一。双峰驼是内蒙古的特产。在一些地区,骆驼因其老鼠的耳朵,牛的蹄瓣,老虎的爪子,兔子的嘴唇,龙的脖子,狗的大腿,蛇的眼睛,马的鬃毛,羊的毛,猴子的屁股,鸡的皇冠和猪的尾巴而受到称赞。骆驼是十二生肖的集合,骆驼是伴随牧民生活的吉祥物。

游牧民族的生存依赖于生储,而生储的生殖生存依赖于草原。以水草为生的游牧民族,并不是在辽阔的草原上随意放牧,而是必须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服从自然规律。草原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游牧方式有多种形式。现在主要是一年搬两次,冬令营和夏令营。总的来说,每个季节流浪者营地的规则、时间分配、路线划定和范围都是相对固定的。但也要看水生植物是否丰富。另一种方式是去“水獭”,这意味着去游牧。取“Autel”就是选择除了终点之外的其他牧场游牧。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脂肪。在新的一年里,为了有好的天气和好的草原,牧民们会受到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一年中最热闹的“查干纱丽”有“五畜拜年”的习俗,这是游牧文化的显著特点。游牧文化滋养了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感情。水生植物的情怀,是指热爱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茶叶、牛羊肉、酒、大米、乳制品等。都是为一年一度的“五储春节”准备的。除夕夜,一定要收拾好自己的小牛圈和羊圈。(一般没有固定的扫墓地点。除夕夜,家家户户清点自家牲畜头数,牲畜不缺。如果丢了什么东西,一定要找回来。当然不允许别人家的牲畜在家里过夜。把牲畜都喝了,尽量多喂,在仓储周围点些松柏,有的牧民还点了佐拉(用油烧长生火)。在农历大年初一的早晨,当向天献祭时,牧民们会点燃以“五牧”(生命之火)命名的佐拉。分别是羊的佐拉,牛的佐拉,马的佐拉,骆驼的佐拉。第一天早上,不能对牲畜大吼大叫,更不能打马打牲畜。牧民们穿着节日的服装,在被称为神的坐骑的牛、马、羊、骆驼的头上涂上老人的鲜牛奶和乳脂,举行“米拉仪式”,祝福人们繁荣昌盛,生活幸福。牧民慢慢地把他们的牲畜赶到操场上,那里有五只动物在吃草。晚上,当农民回家时,他们将赢回他们的牲畜。主人和长辈们手里拿着奶制品,嘴里念叨着问候。

对于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生态环境赋予了他们以畜牧业为主要谋生手段,使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情感、技术和期望都投入其中,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和经济上的收获。蒙古人穿越百越,表面上是人与畜之间的* * *程度,实际上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人和牲畜都是动物范畴。当然,人是高级动物,不能等同于牲畜。但他们也有共同点,就是都想活着,都想吃东西,只是活着和吃东西的方式不同。人是有思想和观念的,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因此,人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文明不仅落实在行动上,还表现在意识和精神的寄托上。游牧民族被禁止举杯唱歌,拿起碗吃饭,甚至吃水果。他们品尝小吃,首先要尊重天空,尊重土地,尊重祖先,否则就认为是“秃尾巴驴,没牙猪,畜生。”众所周知,蒙古族人举杯时,首先要用无名指点三次小酒杯里的酒,以示对天、对地、对祖先的尊敬。同样,游牧民族在饮茶和一日三餐之前,也必须尊重天、土地和祖先。他们用这个动作来传达他们的想法。人类文明告诉我们,游牧民族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热爱自然。他们认为我出生的土地像金子一样,养育我的水像神水一样。孩子们看着长辈们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长大。因此,他们对天、对地、对祖先有一种感恩之心。我一生都在不知不觉中为自然环保做出了贡献。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通过心理上的精心表达,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环保意识的种子,再从形象上渗透到实际行动中。这也是蒙古高原与自然的生态环境所培养的蒙古族游牧文化、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的具体感受。势必使他们崇拜天地和祖先,也是蒙古族游牧民族的民族精神、心理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精神象征。

第二,从“五畜拜年”来看,游牧民族的物质基础是分散的。其采取的基本经济形式是常年分散的游牧民族,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随家人随波逐流。游牧经济需要有规律的迁徙和组合。蒙古游牧民族人口稀少,长期封闭。人际交往不是很密切。通过聚集,沟通信息,强化社会集体意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因此,蒙古族游牧民族的民间节日习俗是社会群体意识的传统反映。它还具有维持、调节和加强社会联系的功能。“草原上所有的生命,包括人、储藏和草,都在相互依存中茁壮成长和生存。草原孕育生命,牧民呼唤生命的繁衍。”因此,畜牧业是蒙古族牧民成长、繁衍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之源。

“五畜拜年”的礼仪习俗是游牧文化特定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规范。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规定,但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通过“五个故事过年”的民俗节日习俗赞美牧民,感谢他们一年来的辛勤劳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察哈尔地区有“五个故事过年”的习俗。“五个故事过年”是农历正月的吉日。“五个故事过年”不只是一两个农民的事,而是几个甚至十几个牧民联合起来举行庆祝活动。牧民中的长辈带头商量“过年五故事”的地点。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如果接触到当地茂盛的水草,就可以多囤一些,而他们生活的地方,经济生活和物质基础根本就是依赖于茂盛的自然环境。“过年五故事”一般也是在水草生长的草地上举行。游牧民族的社会边界是不断变化的。有些人在某个时期可能是完全独立分散的,但是在某个节日,某个地方必须联合其他人组成一个强大的群体,这样就避免了各种冲突因素,增加了娱乐项目,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五畜拜年”的习俗就证明了这一点。牧民们各自带来了节前准备的茶、肉、酒、米、奶制品,牵着马赶着搭着临时帐篷的乐乐推车。日出前,大家到指定地点集合。先摆好铁锅,然后大家把自己带来的茶叶放进刚融化的冰水里煮奶茶。茶会快开的时候,放牛的人和骆驼的人依次来到牧民跟前,所有参加庆典的牧民也聚集在集结地。临时搭建的帐篷外,长辈们点燃松柏树枝,手中捧着奶茶和奶制品“德姬”,口中念着祝福的话语:“一千只羊,一万匹马,一万个千千,一万个千千,肥壮”。然后大家尊天尊地,尊东尊西,尊南尊北,等等。仪式结束后,牧人、牧羊人、牧牛人和骆驼牧人成群结队地来了。大家见面打个招呼“祝牲畜新年快乐”?牛群怎么样了?牧民回答说:“好!好吧!新年快乐!“互相问候后,大家就按年龄并排坐在牛皮垫子上。在野外饮茶后,德姬拿起熟肉,敬天、敬佛、敬祖,行“库页岛”之礼。他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牲畜繁盛。大家都做了饺子,包子,羊肉汤煮了小米粥。

吃喝完毕,长辈们带着马具带头上马,少年们紧随其后,每人拿着一把招财剑,一个招财袋,哈达,奶制品等等。少年们跟着长辈们一起高呼:“得到它!抓住它!8福星高招!抓住它!抓住它!五种动物茁壮成长!抓住它!快去拿!”大家齐声唱和,绕着五兽顺时针骑行,回到原处,把头马羊和名为神山的动物赶回家。“五畜拜年”的习俗也有娱乐功能。祈福仪式结束后,“男儿三技”比赛开始。他们在雪地里摔跤、射箭和赛马,获胜者赢得奖品。与此同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尽情欢乐,唱歌纵酒,放松疲劳,摆脱烦恼,使人精神愉快,牧民们在夕阳西下时准备回家。把伍旭从举行庆典的草原上带回来,点燃松柏。有长辈举起福剑和福袋,不断念叨着问候。顺时针绕着五储转三圈才回家。牧民们非常重视这种“五个故事过年”的习俗,所以每个参加庆祝的人都要穿上节日的服装,每个人都要微笑着互相祝福。参加庆典的人不要和欧洲作对。不谈禁忌。五畜大年初一是牧民最尊敬的日子。请邀请他们坐在主桌。德姬邀请所有的茶叶和大米给牧民品尝,同时给他们一些“好运”的祝愿。

当我们回家时,每个人都把“过年的五只牲畜”和其余的供品带回家。参加庆典的牧民要回家时,一家人出门迎接“五畜过年?”新人回答:“新年快乐!”“今年的生储会繁荣健壮,后代肯定会更强壮。”从这个问答中我们可以知道,生活和储存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一种财富。货币也是牧民的特殊生产资料。牲畜不同于土地,因为土地不具有扩大再生产的性能,而贮藏具有这种性能。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生产性牲畜的再生产。牲畜是一种回收产品,而不是最终产品。游牧民族作为一种生活生产资料,对牲畜的数量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需要广阔的领土,饲养牲畜成了游牧民族唯一的追求。蒙古人称春节为“查干萨日”。

第三,结论

蒙古游牧民族通过自己的文化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游牧民族对自然的崇拜有效地抑制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游牧民族不是用科学的数字来描述自然、了解自然、研究自然。他们只认为万物从古至今都是万物有灵的,也就是从游牧文化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五畜拜年”的习俗就是这种尊重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对牲畜的尊重,也是对自然的崇拜,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人类在自然中的特殊存在。因此,我们在研究民俗学和追溯民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时,应该全面深入地把握本民族的文化特征。特别是游牧社会一直以来都有一套相对完整且非常具体、系统、科学的习惯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发挥了实际作用。

注意事项:

①:“查干纱丽”在蒙古语中是“春节”的意思。

②:“左拉”,即涂黄油燃烧的佛灯,也叫“长明灯”。

③:《左拉羊群》,五畜中的山羊和绵羊属于同一个羊群,所以用一盏灯来祭拜它们。

④:“米拉礼”,即涂抹礼仪,是游牧民族为表达对牲畜的感激之情,希望得到神的保佑和庇护而举行的仪式。

⑤:“祝福语”,有节奏韵律的吟唱,主要表达美好的祝愿。

⑥:“德姬”是指蒙古人推崇的食物的第一部分。

⑦:“库页岛”,向天、地、山川、神灵、动物供奉美酒、鲜奶等物品。

⑧:“得到”,表示祝福,有节奏的节奏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