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与日本茶道
中国寺庙中饮茶和茶汤仪式的盛行是禅与茶结合的现实前提。日常生活中饮茶习惯的流行,是禅宗选择茶文化并将茶文化引入禅修实践的社会基础。茶道的盛行,文人阶层对茶道的重视,茶宴、茶会、茶斗的盛行,是唐宋时期禅茶结合的趋势。南禅的独特现实,以及“平常心即道”的倡导等日常生活和日常修行的宗教风格,是禅茶融合的信仰元素。
茶禅文化可以用来陶冶情感,但其终极目标关乎精神解放,承载着深刻的宗教内涵。中国唐宋时期的禅宗茶文化,尤其是“茶禅一味”的思想,传入日本后真正成为日本茶道的灵魂,并一直保持至今,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界崇尚茶禅文化的参照物和衡量其利益内涵的坐标。
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过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创新,把喝茶这一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了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日本茶道是日本禅宗之后孕育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样式。茶道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艺术、宗教和哲学,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
茶是从唐朝传入日本的,日本茶道是在中国禅宗的影响下产生的。公元1259年,昭明前往中国天目山景山寺学佛。回国后,他把茶具、茶叶和喝茶的方式方法带回日本,并广为传播。东山文化时期,村田诸光禅师创造了一种在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草庙里点茶的方式,将一种清淡朴素的审美观运用到茶道礼仪中。16世纪,日本著名茶道森no Rikyū进一步完善,将宜人的自然融入庭院的设计中,以几块石头、一株茶花、一草一木的最简单方式,将自然浓缩在一个小小的茶室中,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和认识自然。森no Rikyū曹庵式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力求表现出“不对称”之美:色彩自然、素雅,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庄严的气氛。
说起日本茶道,自然要提到茶馆。茶馆简介简单,茶馆里的器具模仿佛寺。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为了给人一种贫穷或者回归自然的印象。每一个细节的设置,每一种材料的选择,茶人都以艺术家的匠心追求精致和深刻的含义,就像制作工艺品一样,展现了茶人追求艺术的理想,在整个茶道中,崇尚平等,茶道追求艺术氛围。除了铁锅里水沸腾的声音,没有任何声音。茶馆的颜色是柔和的,即使是白天,房间里也是漆黑一片。客人们会精心挑选不艳不艳的衣服,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茶人在其中可以充分享受到简单与纯真。同时,茶道崇拜自然。茶的主人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在这幅水墨画中画出生动的线条,让人仿佛能呼吸到大自然的气息。
喝茶不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个人可以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者,也可以是艺术作品本身;所有的兴趣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完成,而不是完成。掌握了生活艺术的人才能享受这种自然之美,世俗生活才能找到极致之美,这些审美理想都可以在茶道中探讨。
茶道是一种基于崇拜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之美的仪式。品茶可以超越自我的局限,使人以一种哲学的、顺从的态度看待人生的命运,以一种朴素的、平和的、沉思的方式超然物外。在茶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与茶结合的艺术境界,也可以窥探到日本人亲近自然的一种审美情趣。
日本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融合了日本的建筑、园林、工艺,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茶道创始人诸光·村田提出了“尊静”四谛,将佛教中的禅宗思想引入茶道,为茶道找到了理论基础。日本茶道大师森野理也(Sen no Rikyū)将茶道提升到艺术层面,改变了一个词——“和、敬、寂”,从此成为日本茶人400多年的行为准则,并使之成为茶道的根本精神。森野里雄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日本美的艺术体系。日本茶道是喝茶的一种礼仪规范。它的基本特征是清静、朴素,能从繁忙的日程中挤出片刻的闲暇,达到“和、敬、寂”的精神追求。
“和”就是和谐,意思是自然界的一切都应该处于和谐的状态。和谐更能表达主导茶道进程的精神。茶馆的氛围就是要营造这种周围和谐的“和谐”。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领略到一种独特的意境。
“敬”是指心中诚实,尊敬长辈,爱护朋友和晚辈,主客互敬互爱,饮茶者互敬互爱。茶道吸收了禅宗“心佛平等”的理念,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尊”的情感观。
“清”是构成茶道精神的另一个元素,可以说是日本人心灵的独特贡献。茶道中,要求茶具、环境一定要清静,心要清净。不应有杂念,茶事要以纯洁干净的心情进行。经典的茶道《楚辞》说:“茶道的目的是在草堂的茶馆里实现净土,创造理想的社会。”
“静”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组成部分,也是茶道追求的终极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意义。“静”指的是“沉默”和“闲散”,即茶人在否定完各种事物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虚无的世界,“虚无”在艺术领域被视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和起点。当茶人否定了所有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枷锁,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产生了。
“和、敬、寂”可以说是对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从这四个字可以一窥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从中我体会到了日本人推崇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道精神不变,简单的仪式,简单的装饰,安静的空间,在这样的转折中进行。茶会进行时,茶人会感受到一种美的“空”和“玄”。身处这种境界,他们会对这种意境之美有更深的体会。
茶禅一味的宗教美
唐僧和唐僧的交流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茶和饮茶方法只传到了日本。公元805年,在外留学的唐高僧被派往日本,带回茶籽,种植在京都喜山李嫣寺北侧,形成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茶道的本质是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所以日本茶道的审美体现应该是禅,日本茶道是一种美好的宗教。和尚传入的日本茶道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使茶与禅融为一体,达到了“茶禅一味”的境界。
在茶道大师森野里雄之前创立“草岸茶汤”的茶人村田诸光,曾参禅并获禅印。村田诸光从日本高僧易秀宗淳那里得到了中国宋代著名禅师武莺克勤的一个墨迹。这个墨迹是与“茶禅一味”密切相关的茶道界的瑰宝,后来成为茶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诸光也悟出了“茶汤里有佛”的道理。
“茶道是从茶到心,从心到茶的人生之路。”茶道中“禅”的内涵是通过复杂的规则来锤炼人心。当这些规矩不再烦扰饮茶者,当饮茶者遵循茶道礼仪,就能领悟茶的真谛,喝上一杯好茶,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茶道复杂而巧的仪式,就是让人超脱于物。苦药一样浓的茶汤,就像人生一样。别出心裁的插花,展现了人类在有限生命背后的无穷活力。日本茶道是一种向人们讲述禅宗思想的仪式,就像禅修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含的人生经验需要饮茶者用人生的美好时光去领悟。
在茶道史上,有很多同名同姓的人,他们一生都在寻求心路。茶道是建立在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所以自然以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为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求道。通过发现闲雅之美,人们掌握了“茶禅一味”的概念,认识了茶道本身的精神。现实生活中,人们努力追求的“茶心”,是求道之心与娱乐之心的重合与体悟。饮茶中贯彻“茶禅一味”的精神,将当时流行的禅寺茶礼、奈良平民茶、贵族书院茶揉合成一个整体,将禅的精神注入其中。根据这一精神,改进了茶室和茶具,使茶进入了道家的境界,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在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他对黄金充满了钦佩,丰臣秀吉本人对黄金也有很高的兴趣。那时候,喝茶在日本很流行。为了炫耀自己的黄金,丰臣秀吉特意推出了“黄金茶”:所有茶具都是黄金打造,还刻有专门为皇室设计的菊花图案。宽敞的四座半金茶室里,挂着中国石画,摆着高贵的青铜花瓶,插着大白菊,展出珍贵的金银茶具,还举办了北野茶会,在茶界引起轰动。来喝茶的人看着金碧辉煌的茶室,眼中的眼冒金星。丰臣秀吉踌躇满志,认为“金茶”一定会成为日本的最新时尚。
与丰臣秀吉相反,森no Rikyū的“空茶”到处都充满了低级趣味。森no Rikyū主张茶道要以“穷”为本,去除一切装饰,追求朴素的品味。首先,将原来的“书院式”茶馆建筑改为“草庙式”,建筑全部采用天然材料,原木结构,草茅草人字屋顶。屋内屋外都有土墙、竹窗框、白窗纸、一座草庙和两个垫子,以显示“干”茶道精神。但仍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曹安式”茶室使用多种材料,不同的质感赋予茶室丰富的变化。墙面抹上土,再抹上一层厚厚的稻草和土混合的涂料,多为灰色和棕色。茶具的色彩同样恬静,造型参差不齐的茶罐、茶壶、粗陶茶碗,简单朴素。在壁龛中悬挂精美的水墨画或书法。在茶几上放一个精致的竹花瓶,插上一朵小花或蓓蕾,用手指在蓓蕾上轻轻点上一滴露珠。整个茶室就像一首诗。
茶室也押韵。茶馆前的花园叫开阔地,前庭放石头,种松树、竹子、苔藓。一般摆放的石头数量都是奇数,从七块到十五块不等。为了自然,用“撒豆”的方法摆放石头,不显眼也很美。日本人认为“松无古今之色”,即无色是纯洁的象征,竹是“静”的表现。松竹之间的踏脚石,景区石的底部,石灯上布满青苔,酝酿出一种“干”的氛围。
进入茶馆前,茶人穿过空旷的场地走到石洗手碗前,舀水清洗双手和口腔,然后按照严格的茶道规范进入茶馆喝茶。茶人在幽静的茶室和绵长的茶香中得到净化,体验禅宗思想的空灵和玄妙。
渐渐地,森野里雄的“空茶”被日本人称为“天下第一”。这引起了丰臣秀吉的嫉妒,一个靠武力发展起来的金人,命令森诺里基自杀。森no Rikyū的“草庙式”茶馆,目前,只有苗族Xi安保存下来。古月照在茶馆的花苞上,仙野里雄的名字总是散发着淡淡的茶香。
茶道在日本艺术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茶事中加入各种艺术实践而形成的艺术知识。因此,茶道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艺术特色,对于提高人的情操和精神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茶道是一门综合性的古代艺术,它体现了日本社会的传统文化,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通过学习茶道,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茶道作为日本独特的文化结晶,对我们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南阳-古雅的每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