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一词原指全国性的庆祝活动,最早见于西晋。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在《论五常》一文中记载“国庆只益,主忧不害”。在我国封建时代,举国欢庆的大事无非就是皇帝登基和生日(清朝称皇帝生日为万岁节)。所以中国古代把皇帝登基和生日称为“国庆节”,现在把建国纪念日称为国庆节。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国人民国庆节的决议》,决定每年的10、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是中国人民的国庆节。
国庆节庆祝形式的变化
1949 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几经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每年国庆节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庆典和阅兵活动。
1960年9月,中央、国务院决定,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节制度。此后,从1960到1970,每年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但没有举行阅兵。
从1971到1983,每年的10和1,北京都以大型游园会等形式庆祝国庆,没有群众游行。1984,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此后十年间,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没有举行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 10 1,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的国庆庆典。
参考以上内容?人民网-国庆节的由来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