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015访草堂——《毛遂自荐》与诸葛出山

说起参观寒舍,可以说中国人无所不知。当然,我要感谢罗贯中先生在他的《三国演义》中对这个故事的精彩描述,这本书已经被选入我们的中学生语文课本。

《三国演义》里,从三十六章开始,玄德用计谋攻击范成远推荐诸葛,司马徽推荐名人刘玄德参观草堂,到第三章,* * *花了三章回把这件事解释清楚。虽然大家都很熟悉这个事情,但是为了文章的完整性,还是要稍微解释一下。

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矛头直指荆州和江东。当时刘备在荆州处于刘表的地位,刘备用徐庶的计策拿下樊城。在两人短暂相遇的同时,曹操做了一件可耻的事。从程羽那里听说徐庶是天下奇才后,曹操就想把他挖到自己手里。于是曹操偷偷抓了徐庶的母亲曹颖,因为徐庶是一个天下闻名的孝子。当他听说他妈妈被抓了,他一定会来救她。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徐庶听说后,立即告别刘备,来到曹操的军队中营救母亲。曹操得到了这样的人才,不肯让他回去。就这样,徐庶在曹颖度过了他的一生,但是自从他来到曹颖,他从来没有给过一个计划。

徐庶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于是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说这个人很有才华,往往比管仲和乐毅都强。不过在徐叔看来,这个人的能力肯定比两个人强。与诸葛亮相比,他的才华简直就是夫妻,西方寒鸦是夫妻。如果他叔叔得到了这个人,就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高祖得到了张亮。我们知道这个人就是诸葛孔明。刘备一听,喜出望外。这不正是他现在最需要的吗?

回到驻地,刘备正准备了礼物去看望诸葛先生。有人通知我,外面有个男的,穿着峨眉的博客,长相特别好。刘备以为诸葛先生不请自来,喜出望外。请进来看看。原来是我以前见过的高和,于是他们坐下来聊天。司马徽说,他想见徐庶,因为他听说他在这里,但他得知徐庶去曹操救他的母亲。司马徽听着叹口气,看来徐叔是中计了,这一去他妈就完蛋了。接下来刘备问起诸葛亮,诸葛亮是徐庶临走时推荐给他的。又称赞诸葛亮,说诸葛亮和、孟、、崔、都是朋友。诸葛亮说他们四个将来可以做刺史,他总是笑而不答。每次他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他的才华是不可估量的。这是关羽,说管仲乐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他这样比较自己是不是太自大了?结果司马徽又说了同样的话,不能和这两个相提并论。应该把他比作周星八百年的姜太公和汪涵四百年的张子房。刘和关一时语塞。

在徐庶和司马徽的评论下,刘备肯定了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此外,司马徽曾告诉他,卧龙和凤雏可以通过一个人赢得世界。于是我下定决心,带着二哥三哥一起来隆中,我势必要邀请诸葛先生,这位没见过他名字的先生加入我的公司。

这一天,三兄弟来到隆中,才发现这里的山不高不美不幽雅不深邃不清澈;土地不宽不平,森林小而茂盛;猿鹤相见,是幽处。这三个人向农夫打听,得知卧龙先生住在一个叫卧龙岗的高处,于是他们赶到诸葛先生住的小屋。谁知童子应门,丈夫外出散步,行踪不定,归期不定,三五天到几十天不等,刘备却第一个被拒之门外。在回府邸的路上,刘备还遇到了的好朋友崔。松林间的清泉上,两人聊起山海经的故事,都回家了。

刘备派人去打听孔明先生回来了,三兄弟就各自上路了。这一次,他们遇到了的另外两个朋友,孟和。刘备邀请两个人一起去,他们谢绝了。一瞬间,三兄弟来到了孔明的家。这一次,童子说先生在堂上读书,刘备急忙进去,却吃了一个空心丸子。原来在堂上读书的不是,而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与好友崔一起流浪,去向不明,归期未定。多么紧急的情况!

时光荏苒,早春时节,刘备决定再次拜访孔明。这次做了功课,焚香斋戒,沐浴更衣,吉日就走了。张观和他的妻子早就抱怨过,但他们打不过他们的大哥,只能陪着他们。路上遇到诸葛俊,说哥哥昨晚回来了,这会儿在家。刘备大喜,急忙赶到。恰好孔明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在张先生醒来之前不要打扰他。张观抱怨了很多,但不能攻击,所以他不得不与他的大哥。两个小时后,当孔明自然醒来时,他起身问来访的小伙子。回答刘皇叔。孔明一听这话,就起来洗澡换衣服,这可不能疏忽了。

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历史性会面时刻终于到来了,甚至刘皇叔的阴魂不散的人也终于见面了。刘备看到眼前这个帅哥的时候,他才二十出头,却被很多人誉为天下少有的奇才。看看他自己,人过中年,事业刚刚起步,有点资本,却没有心理咨询师来出谋划策。如果他能得到这个年轻天才的帮助,那真是天赐良机。赶紧下来问他天下大事。诸葛亮也不负众望。秀才呆在家里,知道天下事。他为刘备分析了当时的世界,讲了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分析:自董卓谋反以来,天下英雄并肩崛起,逐鹿中原。乱世英雄从四面八方崛起,一炮为草王。其中曹操的实力不如袁绍,但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一举歼灭袁绍,固然有时间的因素,但也不能说是人为的策略。现在曹操统一北方,百万人口,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根本不可能与之抗衡。江东的孙权,通过其父孙坚、其弟孙策及其三代人的努力,在江东站稳了脚跟,这是我们只能与他们结盟而不能图谋的。荆州地位于南海北部,东临南海,东接吴辉,西接巴蜀。而且他们的主公刘表也没有能力守住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这难道不是上帝给将军的礼物吗?益州,荆州以西的天府之国,地处要塞,疆域千里,土地肥沃。是前朝皇帝高发家致富的宝地。他们的主子刘璋昏庸无知,却不懂得同情下属。那里的人们都在想着一个聪明人!将军,你是一个有着美好信仰的帝国贵族,现在你渴望智慧。过荆、益之地,对内修国政,外使孙权、、祝融,南顾夷、越。世易时,将军会派一个将军把荆州的兵从宛、罗带出来,将军自己从益州领兵出秦关。到那时,世界上的人将不会拿着好酒好肉。后诸葛亮叫童子拿出一张西川五十四州地图,说曹操占尽天时,孙权占尽地利,我们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大展宏图,汉朝就可以兴旺发达了!刘备还假惺惺的不忍心图谋自己的宗族,那你为什么不忍心来找诸葛亮诸葛亮只好说,他晚上看星星,发现刘表马上就要死了,刘璋也不是事业领袖。这些都是给将军的!

刘备终于有了回报,经过这些设定了他政治目标和前途的谈话,他终于让自己当上了大臣。诸葛亮也给自己找了个好老板。两人相见恨晚,当晚刘备就住在诸葛亮的茅屋里,共商大计。

以上废话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游览草堂的大致过程。但小说终究是小说。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其实《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远没有那么生动复杂,只有短短的五个字:“三遍所到之处,皆见。”罗贯中先生用这五个字,为我们写下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小说家的功夫可见一斑,作者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的故事。

但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没有裴注是无法读懂《三国志》的。裴松之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由于陈寿嗜墨如金,其不确定的史料也就干脆放弃了,所以《三国志》的文本很少。好在有了裴松之的笔记,裴松之把他能看到的史料都列出来了,有些甚至不一致,但正因为如此,他的笔记才非常可靠,现在大家都买了。

《诸葛亮传》中,裴松之引用了《魏略》和《九洲春秋》,故事确实不一样。据说当时刘备正驻樊城,曹操已经基本平定北方,荆州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诸葛亮知道刘表没用,不懂军事,根本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就单独去见刘备。刘备那天可能刚办了酒席,来了很多人。诸葛亮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刘备,刘备也没有把他当回事,把他和其他一起来赴宴的人一样对待。宴会结束时,其他人都离开了。诸葛亮没走,刘备不理他。他用别人送的牦牛尾巴做手工艺品。大家都知道刘备最早织草鞋,现在还有人把刘备当成织布业的鼻祖。诸葛亮说:“我听说将军很有野心。这是他编的吗?”刘备才意识到这个车厢里坐着一个人才,连忙扔掉了手里的艺术品。“这上面说什么!我只是在说忘记烦恼!”于是诸葛亮问:“将军,你把荆州之主刘震南和曹操相比如何?”“当然不如自然。”诸葛亮又问:“将军你呢?”刘备回答说:“那自然没有可比性。”诸葛亮说:“既然两人都比不上,而将军的军队只有几千,坐在这里不是等死吗?”刘备回答说:“我也担心这件事,但我能怎么办呢?”于是诸葛亮出了个主意。他说:“荆州不缺人,缺的是在户,有户口的人。你可以告诉刘表,把初中没有户口的零散人员统计一下,给他们户口。那不是人多吗?”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计划,也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把它当成了上宾。

根据上面的记载,根本不是刘备拜访山寨,而是诸葛亮自告奋勇,去找刘备出卖自己,学习书面武功,借给皇室使用。那么哪个才是历史的真相呢?

对参观山寨的质疑由来已久,但人们不愿意相信这样令人失望的事情,所以一直是非主流的观点。刘晓先生曾写过一篇《质疑“三顾茅庐”》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首先,诸葛亮必然出山,不像他在《前师》里说的“乱世而死,不求闻达为诸侯”。因为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所以我们知道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思考事业,而乐毅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率领燕赵五国联军大败齐国,连夺齐国七十余城。后来被燕王怀疑,投奔赵国,由他率领赵国外交大臣。这两个人是古代著名的典型代表。诸葛亮拿自己和他们比,说明他其实是要出山的,不过是在给自己选一个好老板。一旦有了好的人选,他自然会去山区工作。是不是说刘备不去三邀四邀就一辈子不出山了?易中天先生说,山区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

第二,刘先生指出,当时刘备需要的是一群人,诸葛亮需要的是一个人。当时刘备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手下没有谋士。比如刘备刚创业,员工很少,一人一军。这个业务怎么发展?所以他需要的人越多越好,诸葛亮需要的是一个老板,一个大老板,大到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第三,当时刘备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枭雄,而诸葛亮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26岁青年书生,所以比刘备先找到诸葛亮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刘老师得出一个结论,“照看茅庐”的说法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要否定反思的说法了呢?史书上的说法可以否定,但诸葛亮自己的话不能否定。他在《前师》中明确表示“我是一介平民,一心南阳,乱世不饶人,不要闻达为诸侯。始皇帝对我没有意思。指控不攻自破,三臣在草,谋士感恩天下之事,遂许始皇帝驱离。”

现在真的很迷茫。我应该相信哪一个?

笔者认为两人都信,既有诸葛亮的自荐,也有刘备的三顾茅庐。

前面说过,诸葛亮必须出山,他发现刘备肯定比刘备更容易找到他。然后诸葛亮紧急前往刘备在荆州的军营,为刘备解决了一个燃眉之急。通过这件事,刘备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后来经过徐庶等人的极力推荐,刘备确定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三顾茅庐的刘备李习安下士亲自来到诸葛亮家里,邀请这个比自己小20岁的青年才俊出山,帮助他取得成功。

其实刘备选择了诸葛亮,诸葛亮选择了刘备,他们相互的选择可以说是双赢。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诸葛亮选择刘备是一枚高明的棋子,因为当时天下都是大公司、大老板,北方有曹操,江东有孙权,荆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璋,汉中有张鲁等等,诸葛亮选择刘备,是他精心比较和挑选的。

诸葛亮没有选择曹操。按理说曹操是当时最大的央企的执行董事和总经理,靠皇帝让诸侯和军政来抓。汉献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象征,没有实权。事实也是如此。曹操手下聚集了贾诩、于迅、程羽等天下一流的人才,张辽、夏侯家族等武将。所以诸葛亮很聪明的没有选择这个boss,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来到曹操的幕府,他不一定会得到重用,因为他在所有的人才中很难展现自己的才华,因为诸葛亮并没有给人以鲁迅先生在《三国演义》中评价的“诸葛亮睿智近妖”的形象。我们有机会谈谈诸葛亮。

诸葛亮也没有选孙权,也是合理的。因为江东孙氏通过三代父子的努力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有人形容孙权自己的小朝廷就像一家人。孙权虽然是一家之主,但是他很年轻,还有两个大人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他们是孙权的哥哥孙策选中的张昭和周瑜这样的两个人。孙策死的时候告诉孙权“外事不可问周瑜,内政不可问张昭”。即使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是东吴的一名警察,诸葛亮也想真正融入其中。

其余刘表、刘璋等人,根本没有进入诸葛亮的考虑。在《隆中对》中,他明确指出,这些人不是坚持的主人,不是事业的王者。

所以我没有选择曹操、孙权这样的蓝筹,而是选择了刘备这个潜力股。只有选择刘备,我的智慧和光电才能得到充分的散发。因为刘备号称西汉中山王静之后,今天的皇叔,有了这张政治王牌,做任何事都能事半功倍,别人都得给我三分。而且现在刘备手下没有人才,尤其是谋士。他自己去找刘备,自然就顺从他了。诸葛亮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说明在他心目中,不出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刘备这个位置上,他真的可以做到。

作为刘备,虽然事业刚刚起步,但也是举世闻名的枭雄。他屈尊造访诸葛亮的小屋,不仅是因为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也是因为诸葛亮本人的志愿。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刘备看中了诸葛亮在荆州的强大资源和人脉。因为刘备要想在荆州立足,就必须和当地的豪门贵族搞好关系,而能帮他完成这一点的就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在荆州的地位和他说的不一样。诸葛亮妻子的小说说她叫黄月英,长得非常丑。当时民间有一句话,“不要做丑女人,但正史上没有记载。正史中只记载了诸葛亮的英俊外貌,没有记载他妻子的长相。看起来至少不是很漂亮。但是以诸葛亮的美貌,娶了这样的老婆,这是个大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基于妻子的身份,刘备也看中了诸葛亮。原来,诸葛亮的岳父名叫黄,岳母蔡氏的长女是蔡。这个蔡氏在荆州很可怕。蔡氏的妹妹嫁给了文,蔡氏的小女儿嫁给了刘聪的母亲刘表,蔡氏的儿子是刘表手下的将军蔡瑁。诸葛亮娶了这样的老婆,相当于和荆州蔡氏家族有了潜在的关系。第二,诸葛亮私下里也和一个人关系不一般,把他当老师的礼物。这个人就是庞德公,庞德公,但他是当时世界上有名的人。他把司马徽叫做“水镜”,把诸葛阿良叫做“卧龙”,把庞统叫做“凤雏”,刘表没有把他搬出大山。诸葛亮与庞德公的交往,是与荆州文人集团的潜在联系。

诸葛亮的两层关系正是刘备此刻最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来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如此的谦恭有礼,而刘备和诸葛亮彼此也没有看错。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就像刘备自己说的,我得了孔明就像鱼得了水一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一段时间,不是一直。之后君臣关系就变得很微妙了,这个我们就有机会讲了。

其实我觉得这种流传千古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用来推销自己的经典案例,是非常成功的营销策略,可以编成营销教科书。现在大学生就业这么难,给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非常有价值的。作者有空再研究一下吧,因为他到现在都没有把自己卖好,诸葛亮现在无疑可以成为非常有名的营销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