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丁的个人故事

孔丁擅长治疗疑难病,每次思考巧妙,效果突出。受到患者的称赞,受到同行的推崇。曾经去看过一个病人,发烧恶寒两天,舌头居然伸了出来,嘴巴流涎,烦躁不安。我一次发作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舌头就不像正常人那样烦人了。一天三四次,医生都束手无策。据灵枢原文。寒热病,李说:“舌垂溺,而闷,足少阴。”用平肝熄风,养心滋肾的方法,一剂中药缓解症状,服三剂即可痊愈。又如,孟军患有牙髓炎,疼痛难忍,药物治疗无效。李是100g的舒吉腾和150g的鲜猪肉,炖两个小时,吃肉喝汤(无盐),一剂已知,已服三剂。

他常说:“只有医德高尚的人才能行医。古往今来,名震医林、照亮后人的名医,都是医德高尚的人。”他从医50多年,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不管每天有多少病人,他都认真负责。退休后,我从不把责任推卸给家里求医的人。虽然年纪大了,名气大了,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乐在其中。在街头和田间,他自愿治疗大量病人,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对于经济困难的人,他们经常互相帮助,为病人支付药费,并经常亲自上山为病人采集草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他非常重视同行的团结合作,尊重同行,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他看来,明代陈师公在《正宗外科学》中提出的“五戒十要”,是同事相处的起码态度。我们必须认真遵循“凡到农村同一地方的人,不可轻视傲慢,而必须谦虚谨慎”的原则。可敬的,恭敬的;有些学者向别人学习;骄傲的人,让他们失望;不如推荐投的人不知疲倦。其谦虚、朴实、敬业的精神深受中西医同仁和患者的推崇。

姬伯的诗和歌富含散文。

孔丁认为,学习中医必须“博采医源,勤而不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尊重当下,虚怀若谷,启迪思维,这是科学发展的态度,也是成功之路。

初学医时熟读的《医书十六种》,后攻“四经”及叶、薛、吴、王的著作,特别推崇的学术精神和精深造诣,对其《伤寒论》有深刻理解。他深知,要想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熟读经典,融会各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所以他在遵循老师学术思想的同时,涉猎了文史哲、易、诗、词、宋、赋、百家争鸣。并广泛收集古今名医验案和民间验方,通过临床验证总结完善,为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们在学习《黄帝内经》时,很少去钻研天元吉、刘玮志、气运交替等深奥的运气理论。孔定则不仅对《黄帝内经》中的运气理论有很好的研究,而且在《生肌通志》、《普济方》、《井磊》、《医宗金鉴》、《苏文··史》等典籍中也对运气理论进行了阐释。

1979年5月,日本医学代表团赴北京学习“五运六气可预知流行规律”理论。卫生部担心北京的专家满足不了日方的需求,通知中药之乡四川做好接待准备。四川省卫生厅立即向全川发出紧急征文通知。仅获得李克光教授和孔丁先生的两篇文章。日本人非常欣赏孔丁先生用现代语言和图表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总结。中国古老而神秘的“五运六气”理论赢得了国际声誉,为四川卫生界赢得了荣耀。此事引起了四川省卫生厅的重视。当年9月,四川省成立了中医学会。孔丁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总结,在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上再次引起轰动。住在偏远地方的孔丁先生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执行董事。紧接着,孔丁被推选为《四川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席,并计划转任《四川中医》杂志主编。但绵阳有关领导指示,孔丁必须留在绵阳。不久,孔丁被提拔为绵阳市第一位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孔丁不仅不排斥现代医学知识,而且虚心学习,目的是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981省科协举办日语学习班。55岁那年,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获得了班上最好的成绩,师生都惊叹不已。

孔丁过着俭朴的生活。他是所在书店的常客,不去商场。我去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书。读书是他生活的主要乐趣。走进他家,两间房子的书柜里有序地摆满了4000多本关于工具书、中医经典著作、现代医学经典和文史哲等书籍,就像一个小图书馆。这是他一生的主要积蓄,也是他最珍贵的精神食粮。无论严寒酷暑,我除了接待病人和来访者,几十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工作,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阅读和写作上。先后编撰出版了《温病三字经》、《新药歌百科全书》、《绵阳市近代名医录》、《孔鲤医藏》、《新方药实验录》等八部医学著作。参加了《中医新证新编》、《中医精修概论》、《长江医谈》、《中国名医特效集成》、《中医临床与展望》、《外感热病理论解读》、《古今名医临证之书》、《怪证卷》、《重审非常反》、《名医专病临床经验》、《中医自然疗法》。审定中医中专国家级教材《医书》、《经典医书》、《医误百则》、《巴蜀中医文论》、《冉氏验方》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篇,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0项。

孔丁先生曾在岳立言(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国学特别班学习两年,后师从王山魁、邓等昔日精通文史、博览群书的精致人才。他的诗节奏工整,音韵铿锵,意境深远,苍劲昂扬,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比如1960深秋的一个晚上,一个外地川剧团来蓬溪演出,有几个著名演员出场,相当吸引人。全校师生都去看了演出,只有孔丁一个人在学校通宵看书。事后,他写了一首诗,“静夜凉风吹,梨园音乐满惊。”谁能像龙子一样,独自欣赏月亮上的奇奇怪怪的字迹?“看得出来,他对新知的追求,几乎到了物是人非,我为之着迷的地步。《攻元书》一诗,表现了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远大志向:“攻元书只是闲,独窗学道,宁静祥和。蒯灵对穷历史感兴趣,在生命的尽头没有办法避免被冷。四季春秋,忘了孔孟,整个人生精力充沛。我乐于在盛世中敞开胸襟,勇敢奉献一个年轻人。"

1987年,孔丁作为绵阳市第一中医,写了一首诗《南乡子》勉励自己:“正道沧桑,各领风骚,人皆称项燕为千古秀才,发扬光大。足和长沙试图对抗。不要失去好时光,夜燃蜡烛,任霜降。别忘了,高职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傅盛传书,笑老庄。”

根据?李白纪念馆对联精选?据记载,1983年5月,李孔丁与成都中医学院教授李克光到江油讲学,闲暇时一起参观李白纪念馆。柯广教授忽然道:“此地颇雅,我想起第二联,‘此处园林胜草堂’。请作第一联。”当孔决定走五步棋时,清音回答说:“当年工部几乎平起平坐。”。一时之间是个好故事。

不厌其烦地铺火,桃李满园,名兴林。

李孔丁不仅是一位中医临床医生,也是一位中医教育家。从事中医教学工作50余年,从县卫生进修学校到地区中医学校,从汉达中医药大学到中医高级研修班。他用无尽的丝绸把中医的梦想编织成了现实。先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杏林新秀,其中不少成为中医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骨干力量。

他经常用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言教导学生学习高超的技艺,要求学生“做医生要有三要:理论深、临床精、医德高。”并指出“基础要扎实,收获要勤奋周到,行业要精通实践。”这三点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他认为,只有认真读书思考,打好基础,才能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达到学术尽善尽美的境界。因此,他强调学生不仅要深入学习中医经典著作,还要阅读文史哲书籍,还要学习古今名著、医案和现代科技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高医术。这些思想在他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在绵阳中医学校负责教学时,坚持严学严教。要求教师忠于职守,以身作则,管教引导,教书育人。对学生要求严格,体贴入微。除了严格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纪律,加强实验课和毕业实习外,还采取背诵教材重点内容、专题讲座、知识技能竞赛、临床见习、床边教学等手段。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实践能力。为树立良好的校风,丰富的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省唯一的中医重点学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很多人来说,成都中医学院汉大绵阳中心函授站站长这个职位并不吸引人。但孔丁却把这个职位当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一个使命。在这个岗位上,他将为川西北培养大批中医实用人才。虽然只是大专函授教育,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中专文凭,但还是要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完成四年的学习。无论是师资培训、面授函授、考试,孔丁都做得一丝不苟。除亲自讲授中医经典、内经、温病外,还经常邀请朱良春、、、邹、张发荣、、、肖正安等全国著名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可以说,绵阳中心函授站的教学管理之严格、教学师资之优秀、教学工作之认真、教学效果之好,是少有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那些中专生和函授学生,现在都在支持川西北和川中的中医事业。

孔丁先生非常爱才,珍惜人才,保护人才。他爱所有喜欢读书、努力学习、热爱中医事业的同学,经常赠书赠诗鼓励。“年轻人有志气,医学高峰未必高。石天巨通已逝,风流人物数今。”“莫为后圣何传,岁昌黎万千。偶尔想起三池的客人,却很难不被主人感叹。”这两首诗是我在秦权寺读中专时得到的,至今仍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学们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都要照顾好自己。1982,绵阳中医学院一批优秀毕业生被迫转行。他知道自己生气了,就把个人利益放在一边,四面八方的争论。最后,他被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的聂容桂纠正。

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是李孔丁多年来的一块心病。1990年,李孔丁被确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导师之一,首批教授嘎拉、荆洪贵。要求他们精通理论,会看病,会教书,懂科研。经过他们的苦心经营,言传身教,示范讲解,临床指导,两人后来都成了四川省的名老中医。1995年6月,他已年届七十。“他知道自己老了,但是看着中医的地位一天天萎缩,真的很让人担忧。他要是不在有生之年,就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贼心虚!”作为CPPCC副主席,他毅然向绵阳市委书记冯崇泰提出了五点建议,重点培养中医临床高级人才。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市卫生局写出书面方案,报市委批准实施。为此,市政府每年拨出40万中医药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发展。

1997年再次确认为名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导师,谭亚萍入选学术继承人。为了在有生之年为绵阳培养更多的中医高级人才,他主动请缨,请来了更多的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中医高级研修班。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班于同年7月正式开班。由于该班谭亚萍、马、、罗先涛、叶海燕、吴远明、荆波等7名学员均为选拔的高年级学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临床经验超过10年,孔丁教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3年脱产学习,使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第一批学徒的经验和医学的发展趋势,决定该班坚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临床技能的原则,开设医学课程、文史哲课程及相关应用课程三大课程。采取面授与自学、理论与临床、临床与教师自主会诊、室内教学与现场教学(服用中草药)、临床与科研、继承与发展、互教互学的方法。在教学教学中强调一个“知”,突出一个“新”,落实一个“专”,从而探索出一条省钱又事半功倍、快速出人才、出实用型中医高级人才的新路子。

他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主张医学生首先要阅读并深刻理解大医生的诚意,“见其苦恼,如有自己也”,“以慈悲为先,以灵救苦”。要求学生淡泊志向,宁静致远,正气凛然,兢兢业业。中医高级研修班一开始就给学员们送上了“升官发财请另辟蹊径,赌钱炒股出此门”的对联,教育学员学医是为了生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在医德上要力求清正高尚。他亲自为班级写了班歌《江城子》,不时和学生们一起合唱:“中华五千年,锦江山川,兰花修。四大发明,日月天齐美。科技领先,英学者如椽子。《内经》是国学的深厚源头,代薪传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盛世,重任在肩。学古为今用,发展无泥,好好学习,写出大文章。”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溢于言表。在他的榜样下,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忠于中医事业,善待患者,努力工作。

目前,已经80岁高龄的孔丁教授受挚友李忠禹教授委托,收其弟子赵文(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省中医药局原副局长)为徒,认真传承中医,学习宗教文化。

孔丁教授精心培养的两批9名优秀学生,现已成为绵阳中医药战线的骨干人才。他所探索的中医学习方法和教学效果得到了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当地党政及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高度赞扬。这无疑是他对党、对人民、对中医药事业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