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美寺在哪里?

Gami寺是一个文化旅游景点。

嘎米寺是安多松潘草原早期永中本教的著名寺庙,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本教寺庙之一。

嘎米寺藏语称为“更查德钦嘎米森林”,意为“佛教与佛法交汇的嘎米寺”。“Gami”在中文里是和平和快乐的地方,“Lin”指的是寺庙。它位于松潘县城北30公里的小西天生山脚下,即张拉水晶乡。小西天圣山位于岷江源头的公岗岭山脉,海拔4050米。它以其独特的风景而闻名。

在历代噶米寺的苦心经营下,噶米寺拥有巴德扎仓、朗逸扎仓、江仓扎仓、仁普扎仓、嘉定扎仓五个仓房,僧尼1人,僧尼数百人。有两个大厅,数百个寺院和几个宝塔。

伽美寺历史悠久,殿堂宏大,学院齐全。它作为永中本教东方藏区的大本营,受到信众的尊崇,在整个本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今年夏天参观了迦密寺,有幸与迦密寺管委会主任进行了长谈。他对迦密寺的创建历史、建制、教育制度、书院概况、寺庙文物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遗憾的是,藏汉关于嘎米寺的史料有限,难免有错误和担心,有待今后进一步调查和考证。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对迦密寺作了简要考证,并请专家学者指正。

创建历史:

在这一宗教传入安多阿坝地区之前,当地藏族民众信奉原始巫术。这种宗教在阿坝地区传播和繁荣的历史是漫长而复杂的。公元2世纪左右,这种宗教沿雅鲁藏布江传入康区、贾蓉地区,又从青海、甘肃传入安多地区,并迅速在全国各地生根。经过几个世纪的经营,逐渐成为这一宗教在藏东地区的大本营和复兴基地。

伽玛寺创建于公元1355年,创始人是云藏琼博著名僧人仁真坚赞,是伽玛藏——转世系统的始祖。尕米寺的母寺是西藏著名的宗教寺庙永仲林。

据藏文经典《夏都嘎恰》(夏都圣山)记载,“公元1355年,仁青坚赞喇嘛路过此处,见地势开阔,西有岷江,南有缓坡,后有丰饶的牧场和张腊山,圣山周围密林中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奇异洞穴,还有许多本教许多著名僧人过去住过的修行洞。尤其是圣山前永中坡上下的岩石上,自然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如本教会徽“_”(永中的象征),藏文字母“A”。大师惊叹不已,说“仙界再无此地,‘三宝’大业将在此兴盛”,于是欣然在此建寺,取名迦密寺。

Gami是藏语,“Gami”是欢乐的意思,“mi”是安静的地方的意思。故该地素有小西天雅称,故合称“小西天伽美寺”。

传说在建造寺庙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怪的自然现象,如白天长,夜晚短;建寺的和尚和居士都不觉得累;常常有一首优美的音乐缓缓飘来;这是个吉祥的日子,明亮的彩虹呈“_”字形,挂在建庙的山坡上,颇有情趣。

当地人把小西天圣山称为“永中本纪尼日钦熊波夏斗”。方位词“熊”的意思是北方,即圣山在松潘古城的北面。“夏豆”指的是鸟坟。雄性夏豆意味着北方鸟类的墓地。自元代本教大师派帕钦波点亮圣山后,四面八方的飞鸟纷纷在暮年飞到离万里不远的小西天圣山。也有人说,每次轮回世界的轴心转到12鸡年,整个雪域的山神,我们宗教的60岁神,世间的鸟王,以及世界各地的所有菩萨和神都聚集在这里。在这一年里,拜圣山会使慈善功德增加12倍,洗净在这世俗轮回中所造的罪。

数百年来,迦密寺通过历史的沉浮见证了这一宗教的兴衰。公元八世纪末,佛教大师贝诺扎纳来到阿坝传教,这股宗教势力开始受到影响。公元13世纪中叶,萨迦派传入阿坝,公元14世纪末,觉醒派传入。藏传佛教各派的相继传入,对这一宗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公元15世纪格鲁派的传入和乾隆皇帝颁布的一系列取缔这一宗教的措施,对阿坝地区的这一宗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嘎米寺一度被毁。

虽然这个宗教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重创,但是在阿坝的很多地区仍然有相当多的信徒和寺庙。尤其是松潘,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开放的寺院有十三座。

20世纪40年代,根据松潘张拉地区信教群众的意愿,将林坡寺、山巴寺、朗依寺、巴德寺、元坝寺五座小寺庙汇集在一起,在圣山脚下创建了五庙* * *其中一部分是今天的主要寺庙,即嘎米寺。所有重要的宗教活动都是由五座寺庙在迦米寺举行的。

在各寺院代表和部落首领的协商下,原本建在永中崖和圣山主峰之间的嘎米寺被移至我们今天看到的寺址上方的“德巴扎仓”。下方广场中央有五座寺庙* * *有部分小西天伽玛寺,其他寺庙组成学科学院,各具特色,分别是朗依扎仓(对和寺)_江仓扎仓(善巴寺)_仁普扎仓(林坡寺)_嘉定扎仓(元巴寺),规定从仁普扎仓开始,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祭祀活动。

20世纪50年代,小西天嘎米寺有1000多名僧人,其中-4名。小西天伽玛寺作为松潘地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僧人数量最多的寺庙,被列为县人民政府允许保留佛教活动场所的全县五大寺庙之一。六十年代以后,寺院被毁,大殿一夜之间被毁,金银佛像和珍贵经典文物全没了。上世纪70年代末,小西天嘎米寺由松潘县人民政府首次开放,允许合法活动。伽美寺重新开放后,又新建了一座寺庙,活跃着来自张拉地区的僧尼。后来,在全国各地僧人的捐助下,又开设了其他仓库,并进行修缮。

嘎米寺虽然是早期安多藏区著名的宗教寺庙,但历史悠久,地位很高。建筑面积60000多平方米,由前后两个祈祷厅、冥想室、祈祷走廊和100多座寺院组成。其中两座建筑面积为889平方米,均位于寺庙中心。他们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0米。前堂,俗称“大礼堂”,是张拉地区新建的五座小寺庙共同举行最高宗教活动的地方。大雄宝殿为层叠式三层建筑,顶楼为鎏金瓶宝楼,二楼两侧立着陆,与其他寺庙的横不同。正殿供奉的菩萨是本教的始祖巴顿赤罗,同时还有本教的四幅油画,分别是巴顿赤罗、萨哲叶武松、老夏、桑布鹏赤。后殿,俗称“后殿”,稍微小一点,一般是德巴扎仓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

大大小小的厅堂都镶着金色的天花板,晨光灿烂。整个寺庙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据统计,嘎米寺有92座建筑,13座金穹,1200多尊泥塑,37尊铜像,20尊木雕,75幅唐卡,5座佛塔,30盏酥油灯,1530多尊手推转经筒。宗教文章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