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1500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叫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宵节”。家里人用胡萝卜蜡油当灯,送到祖坟和院角。晚上有燃放烟花的习俗,孩子们燃放烟花是为了“解闷”。节日期间“热闹非凡”,打秧歌,舞龙灯,好不热闹。
二月二,俗称小龙抬头。男人剪头发比这一天多。农民炒豆,称为“蝎豆”,意为抗病毒昆虫。玩“五谷囤”(把草木灰撒成几个匹配的圈,里面撒五谷),祈求一个好年景。去土地庙祭拜土地神的旧习俗已经废除了。
清明节祭祀扫墓,加土,压纸。建国后,机关、学校等于这一天去扫墓。过去清明节的前一天被视为寒食节,禁止生火吃冷食,有荡秋千的习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们吃粽子和煮鸡蛋。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线绑住脚踝和手腕。早上“拔露水”,门上挂艾草,避瘟疫。新媳妇“送端午”,把娘家的粽子带给婆家和邻居。
6月6日,吃炒面、露衣服是老习俗。新老公到了婆家就是“新”了。
七月七日以前被称为“乞巧节”。招远在七月初六过这个节。俗话说“招远人急躁,持初六初七”。节日里做“巧饼”,孩子们用线穿起来,叫做“穿小果”。在旧社会,妇女生下“聪明的芽”(从五谷中发芽),向她们的姐妹(织工)献祭,乞求织工给她们巧手。
7月15日,原名中秋节,也叫鬼节,挂灯笼为鬼照亮道路。这天晚上,我们给祖先挂家谱,吃饺子。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亲朋好友赠送月饼、烤鸡等礼物。晚上,赏月,共享月饼。
十月一日,农历十月初一,是秋祭,为坟添土,祭拜第一墓。
冬天的至日俗称冬天,也有给祖先挂家谱的习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饺子。
腊八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喝腊八粥,压制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是辞职的焦点,也被称为小年假期。蒸粘饼,配蜜瓜,烧灶神像。
除了传统节日,一些纪念性的公历节日也越来越被县城民众接受,只是活动的范围和深度有所不同。主要有元旦、妇女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