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四禅八决。有谁了解这方面的书籍,视频学习资料或者老师指导?非常感谢!!!
入初禅不难。
兴文大师
禅定,一般来说有四禅八定,佛教里多了一个禅定。禅定有九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是逐渐递进的,一个接一个,称为九次禅定。不是说一打坐就要达到神佛境界,一打坐就要达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不是这样的。都是二流的,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功夫慢慢就做到了。不能因为难就说不修,也不能因为没达到最高境界就干脆不修最底层的。
我们过去常被谣言误导。我们一直以为打坐七天七夜,三个月五个月,就认为是功夫,打坐成功了。其实你也叫打坐一分钟,只是你的功夫不如别人的。或者认为每天打坐要坐好几个小时,一次坐三个小时不坐。甚至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除了休息吃饭,再来座位打坐。我以为这叫真正的修行和冥想。我每天就这样坐着,睡得迷迷糊糊的,几次都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即使偶尔进入禅定,我也不知道自己进入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禅。这是瞎练,浪费时间。如果你是个和尚,你还可以说你的精神是宝贵的,至少你没有想到耍花招骗钱。如果你在你的家庭里,你的工作和你的家庭,妻子和孩子呢?你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怎么保证禅修的延续?
练习冥想的关键是正确的方法和真实的知识。如果用对了方法,可以很快进入禅定,否则坐在那里几十年,还是打瞌睡,直到死。只有拥有了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禅体验,才能顺利进入更高的禅定,否则就会在第一次禅定或更低的类似禅定中反复徘徊。如果真的能定下来,初禅一分钟也定下来,初禅十小时也定下来。就算是十秒钟的专注也叫专注,不是说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定下来。长短只是功夫深浅和熟不熟的区别。你冥想时间长不一定是更高级的冥想方法,可能只是第一次冥想。打坐时间短的人不一定是低级的。有可能人是在四禅或者四空禅定当中。如果你能进入四禅一分钟,你也能进入四禅,那么坐十个小时他就比我们高。
如果你实在搞不清楚冥想的状态,就假设你在冥想。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打坐,可以对比一下第一次打坐的条件。如果条件符合或相似,就假设你是在修第一次禅定。比如你坐着不动的时候感觉很舒服,就很愿意坐下来,心情很安静。如果你觉得舒服,你就假设这个境界是第一禅定。或者你可以打坐,知道自己在打坐,但就是搞不清楚这属于哪种禅修,就当是第一次打坐,宁愿低调谦虚的去实现,而不是自大的估计。既然你不确定,你还是不确定别人说了什么,所以你不必把别人的评论放在心上。你要以此为第一禅境,以后慢慢就知道了。你为什么这么想?因为你没有把握,而且你很着急,那么你修行禅的动力就会慢慢丧失,到最后你可能根本就没有修行禅,或者说你永远无法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了让自己慢慢体会禅意,慢慢感受禅味,慢慢体会初禅的真正滋味,所以我假设。我不是要你作弊,也不是要你在别人面前吹牛。你要比较第一禅的条件,然后你才能假设它是第一禅。而且,你既然不确定,就不能告诉别人你修了第一禅或者其他禅,也不能宣扬你假设的是真的。当然,你不能不修行禅,就对生活自大而迟钝,以为自己有多伟大。
假设之后,我冷静下来,觉得很安心。仔细观察一下,对照一下自己和初禅的要求,看看自己有没有达标。任何一个用正确的方法练习冥想的人,在坐定到一定程度后,都会感到平静,不受杂念的干扰,全身都舒适快乐。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判断你已经定下来了。你可能仍然不知道这个决定是深是浅,或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把它当作第一次冥想。我感到安定和快乐,我忘记了我在哪里。我的身心都在那个境界,不焦虑,不放松。
很多法师都掌握不了巧方便的方法,谈禅定很困难,以至于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至于想修也不敢修,想修也修不了。甚至有些佛门弟子,一听说你要去打坐,就说要小心走火入魔。其实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独有的,异端中也有四禅八定。而且有时候他们在修证上比我们有些人还勤快,都是需要努力的。他们都能有所成就,而我们还在这里原地踏步。为什么我们作为佛门弟子不如他们?为什么自以为高明的佛教徒,一谈禅定就怕出问题?这大部分是因为他的知识有限,大部分是因为他的实践技能不在家。他没空怕别人笑话,干脆让你别修了。如果不能,就不能嘲笑他。修行打坐,所以会有偏差,会走火入魔。一般是因为你的方法不正确,心态执着偏颇,所以才会走火入魔。
另一方面,要确定自己能定下来,就是当你坐着不动的时候,你感觉定了很久,你的身体没有感觉到各方面的疼痛。但是当你从那种舒适的状态中走出来之后,你会突然发现你的腿脚会有酸、麻、痛、胀的感觉,但是为什么在刚进入状态的时候就感觉不到呢?因为你刚刚处于安定下来的状态。你刚刚拥有的那种平静、无杂念、舒适的状态,已经是一种专注的状态了。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安定下来了。当你练习冥想,直到身体放松,头脑平静,身心都非常舒服的时候,你就坐在原地就感觉不到痛苦了。因为在最初的禅修中,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总是感觉到身体疼痛,痛得心烦意乱,那就证明你当时注意力不集中。换句话说,你一休息就感到全身疼痛,可能是你在休息前就进入了第一次冥想。痛苦意味着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次冥想,但你还在之前的冥想中。
我们的功力尚浅,全身血肉无法强化,无法畅通。长时间的专注后,我们的身体会疲劳,会有腰酸腿疼,腰酸胳膊疼,但是进入就感觉不到了。因为刚才打坐很舒服,所以打坐出来后感觉腰酸腿疼,腰酸胳膊疼。有些人可能心有疑虑,也能沉淀下来。他们怎么还会腰酸腿疼腰酸胳膊疼?他有可能否认自己已经安定下来,别人也能安定下来。这就是典型的被那些讲师误导。你可以安定下来,但是你的功力还很浅,你的血肉还没有交融到圆滑的地步,你的血肉身心还没有强化到刚强的地步。况且禅定不是万能的,证果圣人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他渴了就得喝水,饿了就得吃饭。没有身体疼痛的感觉吗?
禅宗开篇讲了离开五盖,贪盖、怨盖、眠盖、悔盖、疑盖。这是关于固定的环境,而不是固定的培养。打坐的时刻,你要正念,当然不能有浓浓的贪嗔。也要有智慧的观察,当然不能有睡意和对佛法的怀疑。后悔,不安的心灵,担心和后悔。比如一个人做了错事,他在心里后悔,在那里自责。他一直在想,我是罪人,我是有罪的,我是罪人,我是有罪的,所以他不能进入禅定。五个都能达标,说明你的禅修是符合佛法的,不是异端。恶灵不用善法也能修习禅定。如果五项还欠缺,说明我们的决心不稳,必须继续努力。应该注意的是,这是关于我们专注的当下时刻,而不是关于我们平常的行动。如果非要达到平时无五盖打坐的标准,那我们普通人就永远没有资格修行打坐。所以观念上的错误导致我们认为很难进入早期禅。
忏悔不同于放弃。在禅修中,你不能有忏悔,但你可以容忍放下。落点,是心在动,一会儿失落,一会儿抬起。比如你需要在第一次冥想中练习数呼吸的概念,而当你练习呼吸的时候,你暂时停止观察呼吸,只是想着光明的境界,然后你又进入了呼吸的概念,这并不影响你继续练习冥想。比如你在练习第一个禅定,想学习第二个禅定的时候,你要注意你的呼吸,你在练习的状态。你坠落的心把你拉回到第一次禅定,享受第一次禅定的喜悦,然后你继续练习觉醒后的第二次禅定。这是因为你习惯于修炼早期禅,痴迷于早期禅的境界。虽然这样不好,但是可以继续练禅。在这里,下降电梯不是一个通常不练习冥想。通常,如果你不练习冥想,你可能已经失去了你的佛教正念,并提高了你的普通痴迷。一些冥想的高级练习者不明白放下电梯会让他呆在原地。他认为冥想时不会有电梯下降。他一味地强调打坐修行一定不能失心,导致我们后来的佛弟子觉得很难修行打坐,觉得自己的根不能修行打坐。
早期禅的境界是觉知、觉知、观想,不是一块木头。所以在第一禅的禅修中,你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但你不执着,心也不跟随,所以你知道外界有声音,但你可能不清楚是什么样的声音。能否安身立命,取决于你的心智能否达到一边倒。不要听没有真功夫的人说,禅定是空的,是空的,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在初禅的禅定中,可以听声见物,听而不追,观而不随境转。
当佛陀住在王蛇市时,有些人太过恭敬,不愿剃去佛陀的头。恰好有一个小孩,脑子里没有那么多想法,不怕佛,就把头和头发剃了。
他叫尤伯礼,尤伯礼的父母也在,于是他双手交叉,对佛祖说,我尤伯礼剃了佛头。他刮得好吗?佛祖回答说,他剃的头好,但是弯的身体不好。尤伯礼的父母告诉你不要把身体弯得太厉害,让佛难受。优博一听父母的话,马上站直了。李幼波父母又问佛祖,李幼波是这样剃光头的吗?佛陀回答说,他刮得很好,但是站得太直了。尤伯礼的父母叫你不要站得太直,让佛难受。听了父母的话,优伯站得既不太直也不太弯。李幼波父母又问佛祖,李幼波是这样剃光头的吗?佛祖回答说刮得很好,就是吸气太浓。尤伯礼的父母告诉尤伯礼,不要吸入太浓,让佛难受。优博听了父母的话,把吸入量调整到了精细的程度。李幼波父母又问佛祖,李幼波是这样剃光头的吗?佛祖回答说刮得好,就是气息太浓。尤伯礼父母叫你不要吐气太粗让佛难受。优博听了父母的话,把自己的呼吸调整到了精细的程度。
就这样,优伯李的父母心生敬畏,担心孩子理发会让佛祖不舒服,于是小心翼翼地请求佛祖,坚定地命令优伯离开。而优波离,也一一照办了。没有事先的计划,李有波陷入了沉思。从身体调整开始,然后调息,从细微的呼吸到第一禅,从第一禅到第二禅第三禅,再从收入和野心到第四禅。优博离开参加四大禅修后,优博的父母和围观者都不知道优博已经进入禅修。他们以为有伯站在那里做什么,你怎么不把佛头剃了?佛陀对阿难说,优博现在是第四禅,把手中的刀收起来。阿丑听了佛的话,从尤伯手里接过剃刀。可见佛祖并不想破坏尤伯礼难得的禅修体验。他没有叫别人去打扰尤伯礼,说马上决定给佛祖剃头。
优博打坐的故事告诉我们,打坐不是坐在一个舒服的地方,闭上眼睛或者听,观想各种情况,练穴位和脉搏,坐几个小时,或者头脑空空。就是剃了头,他听了,看了,站了,剃了头,不去想形势,不去想脉搏,没坐几个小时,他就定下来了。
那我们就是佛教的弟子了。我们应该学习佛教的教义和前人的经验。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有所收获。不要误解曲解打坐,不要以为自己不会打坐,不要以为打坐很难,别人和小孩都可以打坐,为什么成年人就不能打坐呢?人在做事的时候可以练习打坐。为什么不能在静坐的时候练习冥想?不要说人家根深蒂固,说的只是借口。说到修行,说是作秀,说人有大根,其实你不想给自己找借口。什么都显示出来了,那么什么没有显示出来呢?就算是展示,也是作为教学指导教你去遵循,而不是教你找借口不去修,对!
如何进入第一禅(安娜式)?
。。。。。。
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熟悉呼吸:鼻孔和上唇之间的区域。
在确定全身放松,内心无忧无虑之后,把心放在呼吸接触鼻孔外皮肤的地方,也就是鼻孔和上唇之间的区域。试着了解这个区域的呼吸。当你能在这个区域的任何地方找到呼吸时,让你的心总是知道那里的呼吸。你要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以客观的态度意识到自然呼吸,不要去控制或改变,因为这样会导致呼吸困难,胸闷。
让你的心意识到它是通过上述部位呼吸,而不是随着呼吸进入或离开身体。《纯道论》讲了一个守门人的寓言:守门人不会注意那些已经进城或出城的人,只会检查那些正在通过城门的人。同样,接触部分就像一个城门。禅修者不应该注意已经进入或离开身体的气息(气息),而应该注意正在通过接触部位的气息。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本身,而不是放在呼吸的硬、粗、重、软、滑、轻,以及呼吸的流动、粘合、热、冷、支撑、促进。如果你注意到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其他特征就会变得明显,这会干扰你的专注力。因此,你应该做的只是用一个整体的概念意识到呼吸本身。
有些禅修者无法觉察到自己的呼吸,因为他们的呼吸很细,他们不习惯觉察到。我们做什么呢他们应该以一颗平静而警觉的心,把心保持在上述呼吸发生的地方,知道自己还在呼吸。只要一直知道自己还在呼吸就好,不要刻意让呼吸变得明显。这个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重要。
只要他们保持警惕和耐心,渐渐地,他们可以察觉到细微的呼吸。如果你能习惯觉察到细微的呼吸,对培养深度专注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你应该走中道,也就是适度的勤奋练习。不要过度,因为会造成很多困扰,比如紧张、头痛、疲劳等;不要低估你的勤奋,因为它会让你发呆、做白日梦或打瞌睡。所以要付出适量的勤奋,才能持续的知道呼吸就够了。
当你心里有妄想的时候,不要去理会那些妄想,而是把心导回来,注意呼吸。生妄想症或者自己的气是没有用的。因为那只会让你的心,更加散乱或者脱落。然而,通过忽视那些妄想,你可以逐渐疏远自己。
通过不断地有意识地呼吸,你可以逐渐熟悉呼吸,这才是对付妄想的正确方法。如果你的内心经常充满妄想和杂念,你可以在意识到呼吸的同时,在心中默念:“呼吸,呼吸;呼吸,呼吸……”,从而帮助你生活得安心。或者,你可以使用计算利息的方法:在五到十之间选择一个数字,然后有规律地从一数到那个数字。
比如你选择数到八,吸气的时候可以默默说‘吸’;呼气的时候,在心里说‘喊’;呼气结束时,默数“一”。同样,在第二次呼气结束时,在心里数“二”……所以从一数到八,然后从一数到八,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当你这样数你的呼吸时,你的注意力仍然在你的呼吸上,而不是在数字上。因为数字只是帮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的工具。你应该继续数你的呼吸,直到你的心平静稳定,然后你可以停止数你的呼吸,简单地意识到呼吸。
第四,专注于呼吸:呼吸本身
当你能连续呼吸十五到二十分钟,说明你对呼吸已经相当熟悉了。然后,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最后一点,在意识到呼吸的同时,你也知道了接触的地方。在这一点上,你试图将你的思想的注意力缩小到“呼吸本身”。这样做可以让你的思维越来越专注。
第五点:专注于呼吸的每一刻:全息——呼吸时间。
当你能连续专注于呼吸超过30分钟,那种专注就相当不错了,你就能专注于呼吸的全息图。意思是,当每一次呼吸,从头到尾(始、中、末)的呼吸经过时,你与它们接触,专注于它们,不遗漏任何东西。
通过专注于呼吸的每一刻,你的专注力会变得更强更深。因为没有空档时间,让你的心去想别的事情。
你会知道有时候呼吸很长,有时候呼吸很短。这里的长度是指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距离。呼吸缓慢时,呼吸时间长;呼吸快时,呼吸时间短。但呼吸不要有意拉长或缩短,要保持自然呼吸。不管你的呼吸是长是短,你都应该专注于全息摄影。
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这样练习,专注力会越来越稳定。如果你能在每次冥想中持续专注呼吸一个小时以上,每天至少静坐五次,以此类推至少三天。
很快,你会发现,你的呼吸变成了禅。那时候,你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学着上一个台阶了。
你应该记住以上练习和平观的要点,并认真地去执行它们。不管你的身体是什么姿势,都应该这样练习。在每次冥想结束时,你应该不间断地继续练习。意思是当你睁开眼睛,松开腿,站起来,走路等。,你应该继续注意呼吸。在日常活动中,走、住、坐、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持续地觉察呼吸。
不要去想除了呼吸之外的其他目标,这样练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可以连续练习,几乎没有间断。从早上醒来的时候到晚上入睡的时候,要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练习。
如果你能如此勤奋,你很有可能在一次冥想营(即第一次冥想或冥想)期间达到稳定。
安班年(专注呼吸)进阶:呼吸还好的时候。
平静地思考培养专注力有四个阶段,即专注于(1)长气,(2)短气,(3)全息,(4)微气。
你要明白,把三个阶段合二为一是有可能的,比如同时专注于长气、全息、微气。这意味着当你的呼吸长而精细时,你应该意识到精细的长呼吸在同一个接触点穿过它。
如果呼吸还不正常,你可以继续保持希望呼吸正常的动机。
这样,当你的专注力提高时,你的呼吸就会变得精细。这时候,你必须带着强烈的渴望去了解长呼吸、全息影像和微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从头到尾通过同一点的呼吸上。
如果你能这样练习,你可能会成功地获得第一次冥想。
有时候,也有可能是短气、全息、微气合二为一。这时候你要集中精力在同一点穿过微小短信的全息图。
如果你能带着强烈的意志和喜悦去练习,你的专注力会提高,你的呼吸会越来越细微。
这时候不要因为呼吸变得不清晰而感到失望或焦虑,否则注意力会下降。其实呼吸越来越细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为什么?当你的专注力提升到一定程度,禅就会出现,你的心会自动聚焦在禅上。
这时候如果呼吸还是粗粗的,会干扰你对禅的专注,你的心会立刻注意呼吸,立刻注意禅,所以你的专注度不会进一步提高。
所以呼吸越来越细是好的,应该庆幸自己习惯了,熟悉了。提升正念,持续专注于微小的呼吸。但是,你也要注意这一点:保持呼吸自然,不要刻意让呼吸变长、变短或变细。如果你这样控制呼吸,你的密集分支和选择性分支会太强,专注力会逐渐下降。我们应该根据它的自然状态来专注于呼吸。当浓度增加时,呼吸有时变长,有时变短。
无论你的呼吸是长是短,你只需要从头到尾专注于呼吸。当专注力更好的时候,可以抱着想呼吸更细的动机继续专注全息。
当呼吸自然变得精细时,不管是长是短,都要继续专注于精细呼吸的全息图。
如果每次静坐时,你能持续专注于微呼吸的全息图一两个小时以上,你的专注力会相当好。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你必须特别小心地继续练习,停止所有的妄想和对话,无论你是行走、生活、坐着还是躺着,都要时刻保持正念和专注于呼吸。
如果你能在至少三天的每次冥想中持续专注于微妙的呼吸一个小时以上,通常禅就会出现。
对一些冥想者来说,光出现在冥想之前;对于一些冥想者来说,禅阶段出现在光之前。
无论哪个先来,禅修者必须区分禅与光的区别。禅不同于光,就像太阳不同于阳光一样。光可以出现在你身体的任何部位,甚至是你的周围,而禅只会出现在你鼻孔的出口附近。
除了心的尽头,所有依赖于心所依赖的地方的心,都可以产生许多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可以看到每一个色簇都包含了至少八种色法,分别是界、水界、火界、风界、色、香、味、素。
如果是一颗强大的心,颜色会很亮,它的亮度会出现在你身体的每一处。
再者,这些色团中的火圈可以产生很多季节性的色团,里面的颜色也比较鲜艳。
季节性的色彩聚集不仅在体内传播,也在体外传播。传播的距离取决于集中的力度。
浓度越大,这些色团就能传播得越远。亮度来自于这些心理和季节色群中颜色的亮度。
但是,你不应该关注光线,而应该只关注呼吸。那时候呼吸一般都很细。
为了意识到细微的呼吸,你必须保持连续和适度的进步,记住细微的呼吸,清楚地理解细微的呼吸。
如果你能这样练习,你的专注力会不断提高,一种平和的冥想会出现在你鼻孔的出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