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真正起源是南方吴越先民为祭拜龙的祖先而创立的节日,经过历史发展演变成各种传说。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跳入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一般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先民选择“飞龙在天”作为祭拜龙祖、祈求辟邪的吉日。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庆祝端午节。

《纪念屈原的传说》简介

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入侵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但又不忍心一直放弃自己的祖国。5月5日,在写完最后一首诗《怀沙》后,他抱着一块巨石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

屈原跳河后,当地群众闻讯立即划船施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成了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