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的风俗习惯,柯尔克孜族的节日用品和服饰特点

柯尔克孜族的风俗习惯,柯尔克孜族的节日用品和服饰特点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多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喀什等地。此外,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零星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为160823。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习俗

中国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传统工艺美术有刺绣、卷毯、雕刻、编花、金银器皿等,以兵器、山鹰、云兽为图案。我喜欢赛马,抢羊,一下子射,飞马捡东西。其物质生活与畜牧业管理密切相关,饮食起居也具有游牧生活方式的特点。

柯尔克孜族早餐简单,但营养丰富,多以鲜奶为主,其他食物为辅,午餐也简单。牧民大多带干粮在野外吃,晚餐一般比较丰富。

信奉* * *的柯尔克孜族不吃猪和死牲畜的肉,马肉和马肠是冬天最好的食物。

他们的饮食以肉制品和乳制品为主,也喜欢吃白菜、洋葱、土豆等。日常的饮料是羊奶和酸奶,我也喜欢喝奶茶加盐烧开后喝。富裕的牧民喝牛奶和羊奶,吃牛、羊、马、骆驼,也吃米饭和面食。做面食的时候没有案板,而是用皮革做的卷布。他们还把准备好的酥油储存在牛羊屠宰后加工过的胃里。碗、勺子和其他餐具都是木制的。

柯尔克孜族青年的婚礼是由阿訇参加的,有一个和饮食有关的有趣插曲。阿訇将馕分成两半,蘸上盐水,送给两对新人,意思是他们将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柯尔克孜族人非常好客,非常有礼貌,有句名言“友谊和热情是柯尔克孜族人的金子”。每当有客人来访,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热情款待,把家里最好的菜拿出来请客人吃,羊头肉最恭敬。请客人吃羊肉,先请吃羊尾油,再请吃贾的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们也应该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孩子一些作为奖励。

柯尔克孜族的日常饮食还包括馕、锅贴、库依马克(油馕)、包尔沙克(炒面)、曲艺包尔沙克(油炸水果)、煎饼、油饼、奶皮面、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儿(饺子)和油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各族人民的共同生活,柯尔克孜族人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开始进入农牧民家庭,饭菜品种越来越丰富多彩。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禁忌与新疆其他民族的饮食禁忌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饭前洗手后,不要把剩余的水乱扔,而是用布子擦干,主人允许客人边吃边喝。男嘉宾不允许直接从女主手里拿食物,以示男女之别。客人应吃完碗里的所有食物,避免将剩菜倒在地上。吃饭时不要打开厨房窗帘偷看,吃完后背对着门退出。

柯尔克孜族的婚姻习俗

柯尔克孜族的订婚习俗很有趣。他们对白色情有独钟,白色代表他们最喜欢的羊。男方到女方家,要把各种礼金、彩礼放在马背上,马头上系一条白棉布,也可以由新娘系。如果有人骑着头上套着棉花的马,说明这个人准备订婚了,当地人一看就知道。女方父母会热情欢迎男方的到来,做丰盛的菜肴热情招待,约定吉日结婚。有的地方,男方来订亲,如果同意这门亲事,女方会在男方身上撒些面粉祝福,预示着新郎会像白面一样干净。

结婚一般三天,日期多在月底。仪式主要在女方家里举行。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早上母亲给女儿洗澡,母亲、嫂子等人给新娘穿衣服。妈妈会给女儿梳头,把她的辫子梳成两个大辫子,一边梳一边唱婚礼歌曲。歌里有母女告别的感情,也有深深的祝福。同时举行抢羊、赛马等活动做抓饭,煮肉准备迎接新郎及其家人。

在1日喜结良缘

新郎这边,一大早就有长辈和年轻人组成的队伍骑着马,在乐队的敲打下浩浩荡荡的送来了彩礼。彩礼包括两只刚宰的羊,一只做熟了是整只羊;一个把五脏拿出来,不剥皮不烤,还要拿几十只小牲畜和各种衣服。新娘的嫂子要堵住门,一件一件地检查男方送的嫁妆,然后接受礼物,在门口把女方送的礼物给新郎看,当着众人的面一件一件试穿衣服。

等到新郎准备进屋的时候,新娘家的男人已经准备好了绳子。新郎一进门,大家就一拥而上,抓住新郎捆起来,绑在帐篷里玩。最后,由新郎的父亲和兄弟向女方的亲戚朋友说情并给他们礼物,然后他们会给新郎松绑。

第二天送糖果

第二天婚礼仪式开始时,一名陪同新郎的客人用木棍打开毡房顶部的天窗,从天窗洒下杏干、牛油果、糖果等喜庆食品。这时,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客人分别站在毡房里等着抢那些东西,分享新人的幸福。新娘家将宰杀羊和其他牲畜,并设宴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婚礼是按照伊斯兰教规举行的。阿四主持仪式,宣读“尼卡汉”(结婚证),并给双方各一杯蘸盐水,象征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为了庆祝他们的婚礼,主人和客人会举行一些娱乐活动,如牧羊、赛马、摔跤和摔跤。晚上,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坐在帘子里,谈笑风生。幕布外,青年男女演奏科梅斯等乐器,唱民歌,跳对手舞,玩其他游戏,直到深夜。

第三天回家。

新郎将把新娘带回她的新房子。这时,新娘要和家人告别。新娘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还陪着女儿在新郎家住了两到三天,有的住了一个月才回来。女方要为女儿准备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作为嫁妆,用马和骆驼驮着,还要准备一匹马、马鞍、笼头和鞭子。马鞍和马鞭应该都是全新的,用银铜装饰,很有讲究。新娘回公婆家,要骑上这匹马,也算是给女儿的嫁妆。回去的路上,新郎新娘会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牧民的热情接待,新婚夫妇还会赠送喜糖等礼物作为回报。

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

柯尔克孜族最初崇拜图腾。著名的图腾是雪豹和鹿(唐珂译文是布胡,世界著名柯尔克孜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船》也与母鹿有关)。此外,他们还信奉女神乌梅恩。信仰祖先和神灵,向南方祈祷,崇拜太阳,认为火星不吉利。直到清朝,他才皈依基督教,属于正统逊尼派。在东北,柯尔克孜族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

柯尔克孜族绝大多数人信仰* * *宗教。他们早在16世纪中叶就开始相信* * *了。他们信奉逊尼派哈纳菲教派。寺庙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寺庙大多建在城市里。伊斯兰教教规的五大支柱包括“阅读”、“崇拜”、“学习”、“斋戒”和“崇拜”。

柯尔克孜族节日习俗

主要节日有箕子节、宰牲节、诺鲁孜节、洛布节等节日。节日期间,男人和女人都穿上新衣服,用茶和鳄梨互相款待。

柯尔克孜族最重要的生活礼仪是出生仪式、摇篮仪式、满月仪式、割礼、葬礼和婚礼。

生日仪式

生日仪式在婴儿出生的那一天举行,以表达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摇篮仪式在孩子出生的第7天或第9天举行。这是一个小规模的仪式,参与者仅限于女性。席间唱一首《摇篮曲》。满月仪式类似于汉族的“满月”。割礼是柯尔克孜族婚礼后最重要的仪式。葬礼上,柯尔克孜族人基本上按照* * *宗教规矩进行。婚礼是柯尔克孜族最大的礼仪。一般先在女方家举行,然后迎娶新娘回新房,男方家举行更热闹的庆祝活动。整个婚礼是通过唱歌和活动来进行的。

诺鲁齐节

纳吾热孜节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阳历1月1日(即公历3月22日)为节日日。柯尔克孜族也庆祝宰牲节和箕子节。也被称为“莎拉·哈特曼节”。努吾若孜节历史悠久,在古代广为流传于* * *尔、乌孜别克、哈萨克、柯尔克孜等突厥语民族。

每年农历的春分,也就是农历的3月22日左右,是“吴努若子节”。其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好运和幸福,而吴努若子歌谣充分表现了这一内容:

奴吾若子节到了,物价降了,春天来了,麦穗饱满了。穷人有了活力,家家户户都很幸福。今天母鸡有了小鸡,努乌若子节到了,赶走了悲伤,女人们欢聚一堂。女孩和男孩特别高兴。他们带着帽子和鲜花张开耳朵,到处都是笑声。

努乌若子节表演的各种游戏也是为了驱寒迎春。例如,在努乌诺孜节期间,一个人在冬天装扮成老人,经过一番表演后,脱下棉衣,穿上轻便的衣服,迎接春天的到来。奴吾若子节,亲人相聚,羊烹,祝丰收,节后春播。直到现在,许多地方的* * *人还在庆祝这个节日。上述节日的庆祝活动在一些人中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年轻人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