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寺是什么?

清朝乾隆后期,在沈阳东陵区上木厂村外,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浑河庙。这座河庙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四十五年(1780)用了两年才建成。

当年浑河寺的建筑形式和规格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在《盛京通志》中有详细记载,有浑河寺示意图。浑河寺是一个四合院,有两个院落。它的主体建筑是一个三层大厅,两侧是东、西两间厢房。正殿有河神雕像,两侧有风伯和雨师雕像,东西各有三塔。在河庙的院子里,有一堵矮墙,中间挂着一扇花门,把庙院分成两个院落。

过了矮墙吊花门,东有六间僧房,西有六间,殿前是河寺三门山门。寺庙和僧房之间有一条石头铺成的走道,四周是青砖砌成的墙。

山门外有一座碑亭,碑亭后立着一道像屏障一样的矮墙。亭内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皇帝题写的浑河寺碑文,为这座寺庙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因为清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盛京这块“盛世之地”,所以特别重视浑河的作用。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明朝沈阳城时,下浑河,一战全胜。

天命十年(1625)三月,清帝努尔哈赤欲迁都沈阳时,有这样一段描述:“皇帝欲迁都沈阳时,贝勒大臣以缺粮为由,极力阻止,说‘沈阳乃胜境,西明,路直近;北伐蒙古,两三天就可以到达;韩国,可以由清河路进入。而在浑河、苏州河下游伐木,以统治皇宫为薪不能用。有时候打猎,山附近有很多动物;河里的水族也可以抓来拿走。这个我已经养熟了,你还是不要考虑了吧。”“由此可见浑河在努尔哈赤心目中的地位。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下诏修建浑河寺。上谕中说:“浑河发源于远,自东北而来,入银阁门,西流千里,将从辽入海,缠绵于三陵之上,生出千古之灵。且长月带,亦为都城守卫者,功德甚重,宜拜庙以达神明。”“在迈拉逊德成的帮助下,我们将与将军和知府一起,在盛京以东度过许多时光,并请求拨款修建浑河寺,以示感激。”乾隆皇帝的圣旨明确说明了修建浑河寺的目的和原因,也凸显了乾隆皇帝对浑河的特别重视。

浑河和寺

乾隆四十五年(1780)

12月,浑河寺落成,乾隆皇帝封浑河神为“崇元谢颖神”。浑河寺名为“遵”,浑河寺碑文为“凌迈齐静”,高悬于大殿正中。

乾隆四十八年(1783),乾隆皇帝第四次到盛京祭奠永陵、涪陵、昭陵时,也曾在浑河寺立碑。在奏章中,他赞扬了浑河的功绩,称浑河是“向西流淌,向东建功的神灵”,“捧着龙腾凤舞之地”。“若为城池,则能利用商道,人尽其才”,“若过龙骑马,则能奏沈阳城之胜”,希望“利贡拜我”,“用我夺奖”。

民国初年,浑河寺没有僧人,由白衣寺管理。后来,天和永木材厂占用了浑河寺,把它变成了木材厂。后庙墙塌了,梁拆了,就改成菜地,名在园中。浑河庙遗址从此成为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