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当时丰臣秀吉的历史?
日本在几年内储备了大量的军粮、军舰和火器,矛头直指邻国朝鲜,试图将朝鲜的三千里富山大川变成日本的一个省,使之成为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桥头堡。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试图在亚洲推行其大陆政策。
奔流而下
万历十九年(1591),战船已造千余艘,名古屋积足数年粮草,三十万大军动员后整装待发。在丰臣秀吉看来,一切都迫在眉睫,积攒了几年的力量终于到了该爆发的时刻。
万历二十年(1592),丰臣秀吉正式下达命令,以9军* * 15000兵力(根据不同史料给出的兵力数量不同,根据日本战史,用于作战* *的陆军兵力为90000余人)和各种大小舰船700余艘赴朝鲜。先头部队是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有* * * 1.8万人,共用战船350艘。4月12日,渡过马海峡后,于次日凌晨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釜山的朝鲜守军,迅速攻占釜山。四天之内,朝鲜重要的海防城市釜山、东莱、梁山相继失守。其余沿海守军溃逃,朝鲜海防线迅速崩溃。4月18日,加藤清正率领第二军2.2万人,黑田率领第三军1.1.00万人,也在南部沿海登陆。前三军登陆后,日军后续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相继入朝。日本倾其全部军事力量于国内,目的是速战速决,用强大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控制朝鲜。
日军分三路向北快速推进。惊慌失措的朝鲜王庭急忙组织8000名精锐朝鲜人在武陵天险避难。朝鲜军队在武陵关的部署还没有开始,但很快就被小西行长突破了。朝鲜大将沈玉奉命仓促集结65438+万余人,在忠州北江与3万日军激战,全军覆没。
当朝鲜举国上下在陆上逃亡的时候,一位将军和他的军队在海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这个人就是朝鲜明星李舜臣。在整个战争期间,李舜臣舰队给日本海军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噩梦。当日军在攻占王静后向北推进时,李舜臣率领他的海军于5月7日偷袭了在玉浦港的日本第二运输舰队主力。这场战斗烧毁了26艘日本船只,击沉了5艘。第二天再战,十三艘日本战舰被击沉,李舜臣舰队无一被击沉!5月上旬至8月,在玉浦、合浦、四川、仙山岛、釜山等地的多次海战中,* * *击毁击沉日军舰船300余艘,死伤无数。这是一场惊人的胜利。
李舜臣在海战中的王牌武器是“龟甲船”。龟壳船船体的护板由硬木制成,形似龟壳,故称龟壳船。船体长34米,宽4米多。甲板上有一个用厚木板做成的外壳,用有鳞的铁叶包裹,可以抵御敌人弓箭和火器的投射。顶盖和甲板旁有许多锋利的铁锥和尖刀,敌人很难攀爬。船头呈龙头形状,内有两到四个炮眼,头尾装有大铁锥,可用来打击敌舰。这艘龟甲船被今天的韩国人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战舰,在世界古代海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日军的主战舰艇是安宅舰,分为箭舰和炮舰两种。炮艇一般配备四十门大炮管(日式炮),并可配备一定数量的火绳枪。日本的主力战舰安寨舰,火力弱于神贺舰,没有防护装甲,所以在海战中一直落后。
收复失地的正式要求
日本大举入侵朝鲜,极大地震动了明朝。两个多月来,明廷上下一直在争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几乎所有的人都讨厌日本,因为日本在沿海入侵了一百年。当年敌人凶猛顽强,明朝也是心知肚明。现在几万侵华日军都是正规军,战力远非倭寇可比。况且,在庚子之变后的几十年里,明朝从未面临过大规模的战争。侵华日军能不能打败,明朝真的拿不准。
这时,丰臣秀吉要求琉球和菲律宾进贡的消息激怒了明朝。明朝已经真切感受到了这个东方强人的野心。在明朝,君主和他的臣民习惯于他们在中国的地位。古语有云,在榻边,别人怎能睡得香?在明神宗看来,丰臣秀吉的野心是不可容忍的。当时的兵部侍郎宋应昌在书中说:“关白画的朝鲜,其实就是指中国。我拯救了朝鲜,不仅仅是为了我的国家。若朝鲜固,则东保辽东,定都泰山共。”,“而我们的士兵拯救朝鲜就是保护中国”。这个观点在当时很有代表性。明朝廷上下,基本上达到了“遇敌于外,不犯入内”的* *识。
不了解敌情,明初只派了一个偏师去朝鲜。万历二十年(1592)七月,明朝派辽东游击领兵二千,副司令祖(祖大寿之父,明朝死时的连长)领兵三千。史茹进入了平壤附近。因为路不熟,误中埋伏,又恰逢大雨,火器发挥不了作用。此后,全军覆没,史茹战死。祖成勋率领3000骑兵出其不意地进攻平壤后,立即陷入巷战,遭到700名日军火柴绳枪手的伏击。骑兵和霍童的力量无法发挥。结果,他们大部分被杀,只有祖等少数人逃了回来。
消息传来,明婷兴奋得像煎锅一样。此时鹰派与和平派都要求明朝出兵朝鲜。明神宗命令宋营长负责抗日事务;陕西省的连长李(李宁老人李之子)被调到辽国,担任东征提督,掌管军事。
明朝从全国动员了4万精英。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齐静10000;傅玄和大通各选8000名精骑;集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五千人;江浙步兵3000。四川副将军刘戈率领川军5000人,作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辽东、傅玄和大同* * * 2万多轻骑兵主要用于突击,装备轻甲、马刀和长矛,以及火力控制。冀云、保定的步兵来自明军姬神营,以火控、霰弹枪、火炮为主要武器。江浙兵抗日经验丰富,熟悉戚继光传世的鸳鸯阵。刘戈的川军与西南彝族作战多年,有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宋应昌和李率领的四万大军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万历二十一年(1593)一月五日,大军抵达平壤城下。平壤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门,南有流门、毡门,西有普通、七星门,北有米台门,牡丹峰高耸,地势险要。当时日本驻军是小西行长第一军,有* * * 1.5万人,配备火绳枪等火器。李的部署是这样的:甄姬镇游击队吴伟忠率领步兵先行,辽东副将查德率领骑兵殿后,攻打北方要塞牡丹峰;中军杨远、右军张领兵攻城西七星门;、李之子、李芳春领兵攻城西普通门。祖成勋率领明军伪装成朝鲜军队,麻痹日军,攻打南麓门;总教练李指挥了这场战斗。与此同时,李部署了明军的王牌武器――虎蹲炮、将军炮和佛朗机枪。据说威力最大的将军炮超过100炮,然后会全力轰击日军阵地。
1月8日上午,平壤战役打响。随着总司令李的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杀声四起,明军开始攻城了。明军的弩发射了,巨炮发射了。当时,火焰笼罩了空气,震动了大地。日军火绳枪虽然略胜明朝军制,但日军并没有明军的强大火炮。明军火炮发射的铅弹不断落入敌阵,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日军战斗力很顽强,拼命自卫。手持火绳枪的消防队员向近距离围攻这座城市的明军雨点般落下。明军稍被阻挡,随后攻击力量继续攻城。当时的情况非常悲惨。姬神阵营的参与者罗尚志冒险进城,被滚石击中腹部。他仍然立场坚定。年近六旬的老兵吴伟忠胸口中枪,犹自喊战。李的坐骑被敌人火绳枪手打死,李的头盔被射伤,兄弟俩都置之不理,越打越勇。主都这么勇敢,何况士卒?
祖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流明。日军一直认为卢蒙的方向是战力较弱的韩军,所以没有重点部署兵力。在近距离,日军发现这是伪装成朝鲜军队的阿明军队。此时明军手中的火系已经开火,日军应声倒下,开始撤退。卢蒙被明军攻破。随后寒潭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被明军攻占。小西行长见大势已去,领着残兵退到城北一角的浪漫楼里。夜间,日军从东南突围,渡过大通河,退守王静。一路上,李部署的李宁、查达等遭到伏击,击毙日军数百人。
十天后,明军重整旗鼓,乘胜追击,随后收复了旧都开城和几个城市。朝鲜三都十八路收复了平壤、开城和黄海、平安、京畿道、江源和景贤。军队继续向南推进,直逼首尔。
正月二十四日,明军先锋查达率三千人马在汉城近郊与日军加藤广泰激战,日军失利。此后,日军指挥官小早川隆景率领2万人的军队包围了碧头亭的阿明军队查达。碧提关之战,明军3000骑兵与数倍于自己的日军作战。一个是靠明军拼死一战,一个是明军的骑兵装备了法朗机的火炮战车。同时,明军凭借火炮优势,以战车为工事,向敌阵连续射出火药助推的箭,使日军无法靠近。在李之后,率领1000精锐骑兵也加入战团,战斗异常激烈。《明史·李传》载,当时有一位武艺高强的金将军,对李阿谀奉承,李疲惫不堪。将军李友生上前护主,被下马。日本武士冲上去把它切成几段。千钧一发之际,金将李的弟弟李如梅射在马上。后来明朝大将杨远率领1万明军连夜赶来救援。日本军队认为大部分明朝军队已经到达,并带领军队返回王静。碧头亭之战持续了一天一夜,明军死伤过半,日军也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
关于比提关之战,中日韩三国的历史记载差异较大。据日军史料记载,大多称4万日军包围了2万明军,给了明军毁灭性的打击。而日本史料引用明朝的记述作为佐证。根据《中日关系史》的介绍,实际上明朝描述这场运动的文献大多是以弹劾李为依据的,夸大了失败。我们知道,弹劾似乎是他们唯一的使命,夸大事实是他们的强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根据《刑与刑》等朝鲜史料,真正被日军围剿的是查大守部、李率领的侦察清奇,有4000多人,这种说法比较可信。当时的朝明军只有4万人。先头部队大多是骑兵,有炮兵营。如果有2万人,4万日军也完成不了合围。所以最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明军几千骑兵被两万日军包围,苦战一天一夜。日军与明军大部队遭遇后,双方各自撤退。
碧头亭之战后,李不敢轻装前进。另外,当时日军在首尔及周边地区聚集了5万多人,日军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于是,明军返回开城整修。
后来,明军得到假情报,加藤清正率领的第二支日军将从咸镜道进攻平壤。李率领明军离开开城,于2月16日返回平壤。李撤出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新收复的乐州被朝鲜联军收复。李得知邢国失守的消息后,深感后悔自己退兵太急。而日本人的说法是,李被日军打败,退守平壤。事实上,李在碧头亭之战后退守开城,还可以继续修一段时间。后来,朝鲜驻京使节和明朝官员批评李主动退出,这成了日后弹劾李的罪名之一。由此可见,明军并没有被日军“击退”,而是积极撤退,但明军主力并没有因为碧头亭的战败而遭受很大损失。据日本史料记载,李因兵力悬殊而无法南下。事实上,李不能南下的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此时明军只有3万多人,要拿下被5万多日军占领的首尔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发现日军的大部分物资都存放在龙山仓库,李的密令查达和李如梅带领敢死队半夜突袭龙山仓库。龙山仓库,原本是朝鲜的国家仓库,储存了朝鲜几十年的粮食。首尔被日军占领后,龙山仓库成为数万日军在首尔的军用粮库,日军运来的粮食后来都存放在这里。明军敢死队到达龙山后,向粮仓、十三个大仓库、数十万石粮食发射火箭弹,一夜之间烧得干干净净。李夜袭龙山,堪比官渡之战曹操奇袭吴巢。随着军需物资的丢失,朝鲜半岛日军陷入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和平闹剧
至此,中朝军队与日军进入相持阶段。据日本战史介绍,日军初入朝鲜时人数为9.6万人。各队在首尔重新组合时,不到5.3万人,工作人员为4.3万人,占总数的45%。关于人员减少的原因,日本史料说大多是因为水土不服而病死的。韩日同处东亚,气候环境相似。说他们不水土不服是不可思议的,没有鼠疫流行的记录。总之,我相信大部分战死的日本士兵应该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日军减员非常严重,加上粮仓被烧,军队士气越来越不稳定。但明军在碧头亭之战后受挫,兵力不及日军,不具备再次决战的条件。既然双方都不想打,就有和谈的可能。
明朝的和谈代表是沈为敬,浙江人。沈卫京是个很奇怪的角色。他既不是明朝官员,也不是外交谈判代表。只是因为他长期从事对日贸易,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受到兵部尚书石兴的赏识,被临时任命为姬神营游击将军,负责和谈。正史在介绍沈为敬的时候,经常用野史的笔法,称他为不法商人,无赖。比如《明史——朱国卓传》中提到,朱国卓曾向当时的兵部尚书石兴谈及沈为敬:“此乃我家乡流氓,事业*李二,公独不辱国?”
早在万历二十年秋,即平壤之战之前,作为兵部全权代表的沈为敬就与小西行长进行了和平谈判。小西行长也是一名商人。两个商人一见面,自然就步入了正轨。谈论军事事件就像谈生意一样。当时没有记载谈判的内容,大致是以大同江为界,江东属于日本,江西属于朝鲜,明朝向日本进贡等等。这项协议没有传达给高层。当时,朝鲜交战各派占了上风,于是李率领大军一路杀到朝鲜。沈为敬被一心主战的李扣留在军中。
据说此时明军与日军陷入僵局后,以石兴为首的主和派卷土重来,沈为敬再次受到重用。万历二十一年(1593)三月十五日,宋应昌派沈为敬到汉城,与达成四点协议:1,明派使节到名古屋迎接。2.明军撤出朝鲜。3.日本军队撤出了汉城。4.把两个王子和他们抓到的官员还回来。为了监督日军南撤,宋营长派参谋和游击队员许与沈为敬组成王朝使团,随日军南撤。日方有此使命,自然不再担心明军和韩军的追击。
4月18日,日军全部撤出首尔。19日,李率领明、韩军队进入汉城,并于5月15日渡过汉江到达庆州。李在庆州对明军、朝鲜军和朝鲜民兵作了安排,然后回京。至此,除被日军占领的全罗、庆尚二路外,沿海地区全部收复。
5月8日,丰臣秀吉在名古屋会见了明代表团并抵达日本。由于语言障碍,双方的会谈仍在沈卫京和小西行长之间举行。丰臣秀吉提出了七条“大明与日本和平条件”:1,欢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2.发展勘探贸易;3.明天,两国武官将永远宣誓就职;4.都城和四路归还朝鲜,另外四路割让给日本;5.朝鲜派王子去日本当人质;6.归还被俘的朝鲜王子和其他朝鲜官员;7.朝鲜部长永远不会背叛日本。沈为敬同意了七条辱国建议,却向同行的、许等人谎称已同意归顺明朝,请求朝贡,退出侵华日军。另一方面,小西行长向丰臣秀吉报告说,明朝的特使已经同意了丰臣秀吉的七项建议,只需要派日本特使和明朝特使到北京,请求明成祖最后批准。
就这样,经过两位商人的斡旋,双方几乎达成了外交史上最荒唐的协议。于是日本派了一个谈判代表,小西如安,随明朝代表团去了北京。萧溪如安已经和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小西如安到北京后,与石兴谈判,同意石兴提出的三项条件:1,日军迅速撤出朝鲜,被封后与马来西亚对峙;2、只册封不纳贡;3.与朝鲜修好不得侵权。当时兵部还和欺骗不懂日语的明人萧希儒安进行了详细的谈话。这时,沈伟靖也提交了一块伪造的日本手表。明朝的君主和大臣们非常满意。明神宗立即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根据小溪提供的名单册封日本大臣。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九月三日,丰臣秀吉穿着明朝使臣送来的册封衣服,出殿接受册封。沈为敬等人呈上明成祖的诏书和金印,丰臣秀吉欣然接受,并设宴款待明成祖使节。后来,丰臣秀吉召见懂中文的僧侣,用日文宣读明朝的诏书。圣旨内容如下:“皇上说,圣上广运百姓,凡天道盖世,必尊皇上之命。浦江和海一角的日出就不给了。在过去,我的祖先出生在许多方面。龟、新龙、章,给远扶桑之域;镇民大篆是荣市镇的山。后嗣由海波养育,偶尔风分。在这种情况下,授予荣誉勋章是合适的,这有助于你成为一个海洋国家,并知道如何尊重中国。絺疵谦卑的特使渴望与他同行。敲北万里之关,愿求眷属。亲情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而善良是建立在柔软的基础上。我特此立你为日本之王,并授予你帝国的授权。剧中龙满诏,冠于海面,花衣风行,诸侯护卫在华,是时候修官位了。但是跟着主梁走,对皇帝的感恩心存感激。真诚是无可替代的,只要你对你的话深信不疑,你就会永远尊重你的声音。秦仔!“这份圣旨,现在在大阪博物馆,是用通常的御体写成的,就像一个中央大国的天皇宠幸一个小国的语气。
丰臣秀吉听到“中兴立他为日王”这句话大怒,把圣旨扔到地上说:“明帝不是求着立我为大明皇帝吗?日本,我要称王,我就称王。我为什么要被明路封侯?”然后丰臣秀吉将惩罚小西行长,并立即驱逐中国和朝鲜使团。就这样,长达两年的谈判和闹剧彻底破裂。
回家的路上,沈卫京一直留在朝鲜,不敢回北京。他伪造了一份丰臣秀吉的感谢表,由另一名特使提交给法庭。这张假报恩表被明廷识破,日本再次备战的消息从朝鲜方面传来。明神宗知道自己被骗了,非常生气。他立即下令将兵部尚书石兴下狱审问,并下令驻明部队将沈为敬捉拿归案,就地处决。沈为敬作为一个小小的使节,在两国之间开了这么大的国际玩笑,杀身之祸完全是咎由自取。
明朝和日本都开始备战。朝鲜半岛的战火又要燃起来了。而且,这场战争会比第一场更加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