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元明清时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古代古人把夜晚分为“五班”,每班两小时,用钟鼓报时。鼓楼里的鼓声和钟楼里的钟声很有规律,所以“五更”又叫“五鼓”或“五夜”。

清初规定报时方式为:定表和亮表,均为先鼓后钟,二至四表只鸣钟不鸣鼓。后来改为晚上只报两次,守夜人和亮更先击鼓再敲钟。当钟声响起,城门关闭,交通中断时,称为“清净街”;黎明时分,钟声响起,城门打开,俗称“晨钟暮鼓”。

以前,钟鼓楼报时的职责由清廷承担,文武百官上庭,百姓以“晨钟暮鼓”生活工作。

在古代,古代计时器有碑漏和铜版画漏。碑漏内部有12根铜管,最后一根铜管配有夹子。碑漏上方设置有节孔。铜球穿过所有铜管24秒,然后敲击钹。两个金属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24秒,36个球需要14.4分钟,也就是在一个古老的时刻,3600个球正好在24小时内滚完。

铜版画计时时,鼓手听到铙钹声后会敲鼓定表,钟楼听到鼓声后会敲钟报时。这套铜刻漏时、换鼓时、铜钟敲时的科学程序,系统地为文武官员上朝和百姓生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

后来到了清朝,计时改为计时香。严格定制的计时香火被盘绕均匀燃烧,精确计算的刻度上挂着一个小球,后面是一个金属板。当香烧到音阶,球落入盘中,提醒鼓手击鼓。

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建于1272。钟楼和鼓楼相距100米,前后垂直摆放,改变了钟楼和鼓楼对峙的传统,而且都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最北端。

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时间中心,是城市钟鼓楼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气势雄伟、气势恢宏的建筑。

元代北京的钟鼓楼位于元朝大都会,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市中心。后来毁于火,1297重建后不久毁于火。1420年间,明朝重修皇宫和钟鼓楼,确立了在首都南北中轴线北端的地位。

后来,这两层楼被大火烧毁。1539年,鼓楼遭雷击,第三次重建。1654年,钟鼓二层被火烧毁,1745年重建,两年后竣工。

后来,北京钟鼓楼遭到多次破坏和修复。后来钟楼建于清朝,而鼓楼建于明朝。

钟楼占地约600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两层,高47余米。建筑平面为方形,为大型单体古建筑,全砌体结构。

钟楼的正南方是一个与栅栏相连的三重门。中门有1745重建钟楼的纪念碑,斩首的方座。碑首题字为“钦差重修钟楼碑”,碑上题字为京燕官署官员梁,碑上题字为京、薛度弼所撰《京兆民众教育馆录》。

钟楼下部为砖砌平台,四周有城垛,四周有汉白玉护栏。平台体两侧各有一个拱,其内部结构采用复合拱片,为十字片结构。

除了主拱券外,围护墙内还有一个环形通道。在地下一层东北角,有一座75级石阶的小拱门,可以到达二楼主楼。

主体建筑三间房宽,屋顶用黑色琉璃瓦镶边,主脊两端安装背兽,二层屋檐脊上安装以狮子为首的五跑兽。上檐下,五步立一斗拱,下檐下,一尺一尺立一斗拱。

主楼四面有拱门,左右有石雕窗。注意开一个拱形的票门,左右对称开票窗,窗上安装一个石雕仿木窗。

整个建筑结构强调鸣放、扩声、传声功能,在中国钟鼓楼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二楼中间有一个八角形木架钟架,用来悬挂报时的大钟。在钟框两边挂一根两米长的圆木做铃铛。

据史料记载,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最初挂在钟架上。但因音质不佳,后改为明代永乐吉日铸造的铜巨钟,铁钟放在钟楼外的平地上。

铜钟高7.02米,高5.5米,最大直径3.40米,壁厚12至24.5厘米,重约63吨。它是中国最大、最重的古青铜钟,被誉为“钟中之王”。

据文献记载,铜钟是用传统的泥模法铸造的,而群炉是用坑来造型的。钟身全部由黄铜制成,敲击时声音浑厚绵长,京内外、方圆数千米都能听到。

北京鼓楼在元代被称为“郑起楼”,它的位置在明清鼓楼的西部,也就是后来的旧鼓楼街的南入口。1800和1894年,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鼓楼为单体木结构建筑,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坐北朝南,重檐三落木结构,总高46.7米。该建筑位于高约4米的砖石桥台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

鼓楼有两个功能层,中间是结构暗层。宽五间,深三间,四周有回廊,四周有围墙,红墙,竹柱,雕梁画栋。它非常壮观。

鼓楼下层为城台,外观七间宽,进深五间深。内部为拱券结构,底层有八扇拱券门。南北三个检票口,东一个西一个,南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高约1.25m。

阳台东北角有一个门,有一个石楼梯,南北倾斜45度,60 * *级,然后向西拐,东西倾斜45度,也有9级,通过69级石楼梯可以到达二楼。

二楼四面六格门窗,四周为走廊,宽度约1.3米,木质护栏,高度1.55米,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楼里有一个木鼓架。鼓座用红漆刻云纹,高1.8m,长2m,宽1.9m..

鼓楼的25面鼓摆放在这里,其中:“大鼓”,也叫“主鼓”,代表一年;“小鼓”又称“团鼓”,有24个面,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

据史料记载,清末北京鼓楼所用的鼓高2.22米,腰径1.71米,鼓面直径约1.5米,为全特大号牛皮。

此外,楼内还有古时计和铜版画。鼓楼上的铜刻漏为宋代制作传世,分天池、平水、万吉、水首四级漏壶。

水壶在水中设置有箭头尺,水上升时箭头漂浮。按照刻字显示时,旁边的神每15分钟报时8次,每天误差只有20秒左右。

鼓楼第三层是暗楼。鼓楼屋顶为双檐歇山式,灰瓦绿玻璃镶边,主脊两端背兽,四周木坠珠,上檐下施五步斗拱,下檐为四坡屋顶,单斜单斜单斜五步斗拱,平坐斗拱。

以狮子为首的五跑兽曾经被放在每个屋顶的屋脊上,后来被改成了以仙女为首的七跑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