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明扫墓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0年清明节扫墓要尽早进行。以前民间有句话叫“扫墓早,十一点就晚”。清明节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节前一两周进行。不要赶在这一天去清明节。另外,最好在早上7点到下午3点之前扫墓,这是我们祭奠祖先的最佳时间。
清明节从庙会祭祀到扫墓。
古代实行土葬,人死后下葬。最早只挖了坑,埋了坑,填了坑,不留痕迹。从《周易》等文献来看,确实当时人葬人,不建坟,是“无封无树”。不为坟墓积土,就不封土;不种树标明它的位置,就不种树。“那时候祖宗都去庙里了,建坟也没用。但是,有些人觉得祖先的埋葬地点应该被标记出来,所以《李周》也说,“为埋葬而牺牲坟墓。“可见,周朝是一个新旧葬俗交替的时代。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很爱面子,总是吹牛,每天回家都是一股酒气,还向妻子炫耀有个有钱的朋友请他吃饭。时间长了,老婆起了疑心,就偷偷跟踪她,发现老公在墓地间乞讨,他只吃别人的供品祭祖。可见,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葬人建坟、祭祀的习俗。然而,在这个时候,家庭寺庙祭祀仍然流行。大概只有家财万贯或者地位很高的家庭才能给家庙做祭品,普通人不敢直接上坟。同时也要想到家族祭祀,但可以立牌位,而不是建寺庙。清明节在牌位前祭奠非常方便。到了汉代,上坟祭祖已经很普遍了。许多人既有寺庙祭祀也有坟墓祭祀。
历史上清明节的具体时间也有变化。但是现在大部分地方都是节前初十初五到清明节。个别地方或僧人只能在清明当天或清明后三天进行。除了祭祀祖先,江浙农村还有祭祀蚕神的习俗。据说蚕神是由道士玄冥化身的。
清明节扫墓的过程
从古至今,扫墓是我国从朝廷到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挂纸烧钱,二是修坟。
唐朝以前,我国就有烧纸钱祭祀死者的习俗。但由于寒食时禁火,墓祭不能烧纸钱,所以人们在墓地或墓地旁的树上插挂纸钱,有的用小石头压着,表示晚辈给先人带去开销。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按照古人的说法,祖先用过的东西如果不烧掉,就不能去另一个空间,除了食物。
在我国,从古至今,无论是宗教还是民间,都有烧香或者烧纸钱的习俗。这个纸钱不烧,冥界的祖宗就不好用了。
扫墓是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一些地方,扫墓仪式非常隆重。比如山东泰安,男主人端着四样小菜和饺子到祖坟前,先摆祭品,然后烧香,跪拜,洒酒祭奠,再在祖坟上加些新土,给祖先修房子。而俗语“清明不祭祖,死了就成猪狗”就是对不履行祭祖义务的人的警示。此外,孩子们还要去上坟供奉和烧纸钱。山东荣成的清明扫墓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清明这天,男主人端着纸香的盘子,也有桌子和饮料,女主人提着篮子,孩子们抗着铲子。一家人来到祖坟后,先摆放祭品,然后焚香烧纸洒酒作为纪念。对死去的长辈要下跪磕头三次,对死去的同辈要下跪下拜。男人们祭拜完毕后,用铲子来耕耘祖坟,以防夏天下大雨。另一方面,女性则埋下坟墓,痛哭流涕,以示对先人的哀悼和思念。通常清明节扫墓在午饭前,午饭聚在大儿子家一起吃,加深兄弟情谊,不忘父母恩情。有些地方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简单,只带一些纸钱到坟前给坟添点新土。所以也叫“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