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
新生儿的祭祀与礼仪临产的第一件事就是临产烧水。临产的水一次不够一盆,分两个节目。第一道工序,先把锅头烧红,然后往锅里滴三滴水,水滴在锅里发出沙沙的声音。蒸发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就是用大瓢把水舀进锅里。老人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少尿。出生的孩子是个男孩,他把一支笔扔在水里,祝愿孩子有一个聪明的未来。如果是女生,往盆里放一个物体,表示女性技能高,祝女生以后技能高。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毛南族迫切的求知、学艺的民族心理。如果生的是男婴,用父亲的衣服包,如果生的是女婴,用母亲的衣服包。老人说:这样,孩子以后就正派了,不轻浮了。这说明毛南族历来重视生活方式上的文明礼貌,是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孩子出生后,胎盘要绑在村头的一棵树上,正对着月子的“天德坊”。在毛南山乡,每年每个村的居民区都有一个侄子去拜访,侄子可以回赠一些礼物。“肥实”多在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抱,有的孩子一岁的时候抱,两岁多很少抱。如果是女孩,你得给她打耳洞。三岁以下打耳洞。年纪大了,戴耳朵会疼。打耳洞是为以后戴耳环做准备。
毛南族60岁以上的人。如果他们体弱多病,他们称之为“落马”。“推倒一匹马”需要算命先生选择一个吉日来“扶马”,也就是俗称的“添食延年”的意思。就像汽车一样,长途旅行后油用完了,需要去加油站加油。再比如千里马,跑了几千里到车站,已经累了。要想继续跑,就得补充草料,补充体力。以前毛南族认为年老体弱的人是多功能疾病,吃“百粒米”会尽快恢复健康,延年益寿。为了得到“一百米”,毛南族的“食补寿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负担不起“食补寿补”的仪式,于是老人自己赶到集市上“讨要食补寿补”;另一个是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子女整理几桌酒菜,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给老人“菜补寿”,请一位老师举行“添菜补寿”仪式。
“讨饭补命”的方式是:到了圩田那天,老人先准备一些闲钱,赶圩田时去米店讨一点米。老人来到米摊前,先问卖米的:“我可以向你要些米吗?”卖主见的老头来讨米,知道是用来“添饭补命”的,老爷欣然献上“饭”:“老头,随便你!”于是,老人抓了一把米,然后往米筐里扔了几个小钱作为奖励。几十个摊位,大概三四斤大米。回家后,饭是专门给老人吃的。他抓起一片米饭放在锅里煮,直到吃完。这样,要饭只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吃完不健康,还是要请亲戚朋友“送饭补寿”,举行“添饭补寿”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