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季订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被称为“除夕”。因为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出门的人一般都会回家团聚。在这一天之前,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晚上,设香案祭灶神,三十而归。如果24日不是“火日”,清理室内灰尘。接下来的几天,除了打扫环境,打扫灶台、家具、门窗、墙壁、衣服,还要准备足够的柴火、油、米、面、餐具,杀猪、杀鸡鸭、生豆芽、打豆腐、煮糖(玉米板糖)、酿酒(玉米烧酒、柿子烧酒等。).最后一天,女人们忙着做团圆饭,男人们忙着挂画、贴对联、挂灯,辞旧迎新。正厅装了一个“香”,立了一个“天地,一个老师的位置”(家神),在侧墙上贴了“勿避童言”等横幅,在两个门上贴了“出门看幸福,给我赚钱”。耳门贴春联,畜圈一般贴“六畜兴旺”等横幅,粮仓贴“五谷丰登”。除夕夜,煮好的猪头或头肉放在锅里,插上香,家人祭拜山神、土地神。吃完团圆饭,出门给祖坟点灯。

解放后,除夕夜除了给祖坟点灯外,其他如祭拜土地神、迎灶神等习俗都已消失。Nave的“天地之主”被改成了当代领袖的画像,两边横幅写着“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靠* * *”。“左”的口号在“文革”中常被用作对联。1979之后的春联,大多反映了人们拥护政策、改革开放、劳动致富的喜悦之情。

除夕的午饭被称为“团圆年”和“团圆饭”。尽可能全家不缺席,吃团圆饭。吃饭前,点鞭炮,地炮(三眼炮),摆香案,接祖宗吃饭。然后关上门,全家人坐在团里过年。满桌的美食和丰盛的酒席。年长的人坐下,年轻的人坐下,充满欢笑,慢吃慢喝,时间越长越好。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每个人都要洗个澡,换上新衣服或干净衣服、新鞋袜,围坐在火堆旁玩一整夜,这就是所谓的“守岁”。父母深夜给孩子压岁钱。有些家庭有不同的年份。江南人习惯在腊月二十八庆祝农历新年,而黄州人则在半夜庆祝农历新年,已婚妇女不在父母家中的习俗依然存在。传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晒衣服的日子。群众习惯在这一天翻箱倒柜,把存放已久的珍贵布料、毛毯、棉衣、衣服拿出来晾晒在院子里,以防虫蛀发霉。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7月11日至15日属于7月上半月。由于习俗不同,具体时间也不一样,但7月12日居多。半月是亡灵节,“七月鬼窜”。祭祀时人们不进入墓地。他们只是在院子里或路边撒上石灰或草木灰围成圈,分别请祖先烧纸钱,此外还要多画几个圈,烧一堆鬼鬼,避免他们争钱。镇平人特别重视“半月”,素有“年小半月,牛郎休三日”之称。所以要办一个家庭成员的酒席或者邀请亲朋好友一起享用。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阳节”。还有爬山喝山茱萸菊花酒。吃油炸芋头包子和土豆包子的习俗仍然流行。

以上就是俗称的“四季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