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问题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印章,就不是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原本是一种信物,起到验证的作用。宋元以后,书法家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功能,并在书法作品中加以重视,使书印结合艺术应运而生。书印相映成趣,不仅为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还可以调整重心,弥补版面上的不足,在作品中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书法作品签名盖章以示庄重,可防伪造;铺满优雅隽永的闲情章节,也可以寄托书中的志向和兴趣。因此,书法家们一直非常重视印章的使用,甚至是自己的篆刻,让印章与书籍的结合产生更优美、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中常用的几种印章
(1)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词的签名章。有些名字是连在一起的,有些是分开的。碑文加盖“一姓”二字为正,也可用一姓。打印的段落名称;这个词,然后使用姓名印章。如果钱有姓氏,可以用姓名章,如果钱没有姓氏,或者没有署名,就要用姓名章来标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微年幼者,应受书尊,宜用名玺;同行之间使用的文字和印章;长辈要给卑微的,年轻的,可以用另一张邮票。反之,则显得可笑大方。现代画家张大千认为,名戳的形状是“方的最好,圆的也可以,腰圆自然则不可。”
名章一般分为朱文(杨雯)和柏文(殷闻)。一幅书法作品加盖两方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适当。当在段落末尾使用多个章节时,顺序是名称章节在前,单词和数字章节在后。
(二)闲章
休闲篇也叫版面篇,包括引言篇、边框篇、边角篇和腰篇。
1,第一章
第一章是钟印在书法作品右上角的章,又称“共形章”,是用石头的形状刻出来的章。一般不应该是方形,而应该是半透明、长方形、圆形、半圆形、共形葫芦形、自然形、肖形。是否引用书法作品第一章,要看需要。如果第一段过于工整,就需要“变形”;段末印章太重,需要“升级”;作品上的印章分布单调,需要“调整”。这时候就要考虑第一章了。
引言章节根据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宅号的印章始于唐代李必端卧室的玉玺。宋元以后,这种风气越来越盛,书法家中几乎人人都有斋戒的印章。明代书法家文徵明说:“我的许多书店都是印刷的。”翟浩通常称为翟、唐、史、娄、葛、关、宣、安等。,如斋、唐、石、楼、亭、赖琴亭、雨赏轩、安乐天等。
(2)雅正篇,即古代吉祥词句篇,寓意丰富,文质彬彬,或编撰哲理性、发人深省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抱负。有很多鼓励人们学习的雅趣篇章,如“切”、“博采众长”、“喜书”、“勤学”、“师古不学”、“博采众长”、“享受读书”、“好学使人明白”、“日积月累偶然得之”。那些表现感情的人,比如靠德、明心、享乐、苦中作乐、惜荫、甘当黄牛、清净冰清、淡泊自然、古板等等。还有表现笔墨趣味的,泼墨、笔法、香场、灵趣、躲人、执念、用手追求、砚场工作等。有些人祝愿好运,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长寿”、“永生”。
(3)年章用于记录书法作品的年份,如甲子、乙丑、丙寅或1989、1990、1980、1990。
(4)月戳用来记录书法作品的月份顺序,如去年春天,如月亮,蚕月等。
1,边界密封
挡边章是指覆盖书法作品一面的章,起到挡边、聚气的作用。
2.压角密封
盖在书法作品角上的印章叫角印。取右上角的为“应手”,两角的为“投注角”。停边章,只取一面;压角封可以控制两边,靠近边角起到“堵边封角”、“补虚”、调节稳定画面的作用。
3、中间一章
长的书法作品,如条幅,只能在右上方加盖入门章,使中间出现空隙,可以加盖腰章,内容多为书法家籍贯,也可以由书法家的生肖印成萧形。中间章要比第一章和段末的名章小,三章不能一条直线盖住。
以上提到的闲章,其实并不“闲”。如果印刷得当,钟不仅能起到笔墨的作用,还能起到笔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正如现代画家潘天寿所说,“开篇章、压角章和名章一样,能起到使画面上的色彩变化相呼应、打破平板、稳定平衡的作用。”
(3)收藏印章
收藏鉴定邮票是一种供鉴赏收藏者使用的邮票。据记载,鉴藏印章也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以后。唐太宗以连珠印书写“贞观”二字,唐玄宗以连珠印书写“开元”二字,均为御用藏文字画。后来的集子有很多名字,收藏、宝秘、审批、鉴赏、读书。收藏用的印章要以字画的大小为准,以免损坏字画。有些藏家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往往在盖章的时候就把图给毁了,要防着点。
第三,印章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加盖的,而是有一定规约的。如果盖章不当,不仅不会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如何密封需要认真对待,仔细考虑。通常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大小合适
印章的大小要和作品的大小相匹配,要和铭文相等。可以小一点,但不能比铭文大。如果字小,纸紧,可以用小关节珠,以示体贴。当在作品中使用两个不同尺寸的印章时,为了稳定和避免头重脚轻的缺点,顶部的印章应该小,底部的印章应该大。如果几个人合作,他们的印章大小应该是一样的。
2、数量要少
印章数,古代单数。有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奇数,意为扶阳抑阴。”印花的数量不能太多,太多会乱七八糟,甚至会喧宾夺主。如果一部作品有几种印刷方式,就要选择不同的印刷形式,避免雷同。
3、位置合适
打印时,注意位置。一部作品中总有真实、虚假和密度。秘密的地方不够紧凑,可以用印章填;如果稀疏的地方感觉很空,可以通过印章来丰富,就像移动一个小“砝码”让画面平衡、熨平一样。段落末尾的名称和字体大小戳的位置要安排准确。如标题下有空格,则放在部门下;如果没有空白,应该是左边而不是右边。段落结尾的封口要保持适当的间隔,避免拥挤和松动。一部作品同时使用了序章和角印,避免放在一边。压角章应放在左下角,与主导章成对角线。
4、重量平衡
就印刷色彩而言,朱较淡,白较重。对于墨色淡雅的作品,要用朱来保持两者的和谐;墨色强烈的作品要用白色印刷,让红墨色和黑墨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互相烘托出趣味。一幅作品如果分几次印刷,印刷色彩要主次分明,即少墨多白,少墨多白,这样既多样又协调。
5.一贯的风格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风格、格调相协调。比如,工整美观的小楷作品上不要加盖直白急切的印章,豪放浑厚的书法作品不要加盖精美的铁印,否则就显得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在使用休闲印章时,既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融为一体,又要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和谐。比如“祖国河山”的印章不要一块一块刻,“一代英雄”的印章不要刻得细长无力。诸如此类。
四、印泥的使用和维护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精细、厚重、光滑的印泥,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效果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汉字大多用深红色墨水印刷。小字大多用朱砂印泥。尤其是字帖的黑色背景,一定要用朱砂墨。从清代开始,红色加重,甚至用古代的印泥,以求古雅的效果,使之深邃凝重。比较讲究的,盖一次,免得太轻,再盖一次增加厚度。当然,我们需要互相重视,而这只有在阴贵的帮助下才能做到。印刷时可以用橡胶或其他软性材料作为底层垫料,但不能太软,容易被压印。
墨水由朱砂、油脂和艾绒制成。朱砂重,油轻。如果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会下沉,油会浮到表面,甚至会粘连变质,难以使用。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骨头(不是金属制品)做的桨搅拌印泥,使三者混合均匀。搅拌时要顺着同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墨水应该始终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要擦干净;特别是新做的石版画,要注意去除笔径中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可过重,切忌猛按印泥中央。可以用推拉的方式沿着印泥的线蘸几次,让印泥均匀地沾在打印面上。盖烫印时,要压直,用力均匀,不要晃动,不要集中在一面或一个角落。这样烫金效果会比较理想。
印章材质有很多种,常见的寿山、青田等石材价格尚可。高端的还有鸡血、田黄等。溧阳周城芦荡有一种叶蜡石,是一种雕刻材料,市场上也叫溧阳石。如果有机会,可以找一些试试。
-
硬笔书法
首先要了解印章的作用。书法作品使用印章的目的是:(1)丰富画面,平衡构图。(2)补充和丰富条目内容。(3)印章本身的艺术魅力。(4)有利于欣赏和收藏。
由于硬笔书法和传统书法在书写工具(笔和纸)上的不同,两者在形式上也有区别。由于钢笔书法字体较小,一般使用普通白纸,硬笔书法在印章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印章风格:硬笔书法的线条特点以“细硬”为主,宜选择刚劲细硬风格的印章。硬笔楷书可以选择印刷工整的印章,草书要选择印刷浑厚的印章,隶书要选择印刷简单的印章。
2.印章的大小和数量:由于硬笔书法用的纸张较小,字体较小,所以硬笔书法用的印章宜小不宜大,一般8 ~ 10 mm印章即可。使用的印章过大是很多硬笔书法作品的通病。同理,同一件作品使用的印章数也要少于多,一般只需要一面,最多需要两面(两面用印时,一朱一白为佳)。对于作者来说,当然要多准备一些不同风格的印章供选择。
3.印出的字数和内容:硬笔书法用的印章少,所以印出的字数要少于多(一般只能刻一个字),要简单不复杂。印刷内容一般刻有作者的“姓”。有的作者只签名字不写姓氏,印章也只是“名章”(不写姓氏),重复,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姓名。签字的时候最好签上自己的名字,再盖个“姓”字,这样签字就有名有姓,字章相得益彰。
4.起首部分:硬笔书法,由于字数的限制,一般不需要使用起首部分。
另外,传统书法用的是宣纸,盖章装裱后可以保存很久。硬笔书法多使用白纸。盖章后,印泥浮在纸上,保管不好很容易被弄脏。所以硬笔书法要少用印章。尤其是签字之后,没有盖章位置的时候,更不可能强行盖。对于印泥,我们要择善而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篆刻店所刻的“印章”大多是艺术性的,与书法作品格格不入。最好不要使用它们。
总之,硬笔书法的使用要小而精,印章的样式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来选择,要根据作品版面的需要来使用。印章使用得当,可以为作品增光添彩,否则,只能破坏作品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