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哪些传统习俗?
爱
苗族人往往选择一年一度的“花山漫步”(后来成为健康的娱乐和聚会场所),这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和寻找配偶的好机会。通过一起唱歌跳舞,苗族青年男女可以互相认识,互相理解。遇到对的人,就向对方倾吐爱意。恋爱中的某一天,男方送女方一个花缠足和一个花腰封,女方还拿出自己绣的花手帕和包头作为礼物。有些姑娘手里拿着一面小圆镜,作为苗族青年男女初次订婚的信物。在华山找到自己爱的人后,就以镜子为人生的依据,或者约好明年见面。参加花山踏青的青年男女,不论已婚未婚,都可以自由选择演唱歌曲,他人不得干涉或阻止。但民谣的内容要健康,尤其是已婚男女,唱歌时不能贬低自己和配偶,以免影响家庭关系。除了踩华山,横笛和响哨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媒介。不会表达爱意的青年男女,通过横笛和响亮的口哨声,轻松表达自己的感情。相知的男女一听到横笛的声音,就知道是谁吹的,是谁送的。女生只要听到笛声,就知道对方是在约她在某个时间地点约会。
一般来说,一个说话尴尬的女生,也可以通过轻蔑的语气向爱人传达白己的意思。此外,还有二重唱。虽然彼此陌生,但只要熟悉最后一首歌,就会知道彼此的清澈。大多数苗族男女通过二重唱结成夫妻。二重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对面的二重唱;一种是隔着山互相唱歌(管底的竹筒用猪尿泡扎紧,中间拉一根长线,两边各牵一头。线拉长后,可以称之为“地球电话”。所有已婚妇女,她们的丈夫一般不准唱歌。
在苗族传统婚姻中,做媒是促进男女结婚(即使是自由恋爱)的重要手段。做媒有几种形式:男女不认识的,大爷先带着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同意后再请媒体去做媒;如果男女双方白白认识,彼此意气相投,媒人大叔就直接带男方去当媒人;如果一男一女自愿成为伴侣,女方已经住在男方家,只需要媒人和叔叔去女方家说亲就可以了。
苗族的媒人都是男的,所以叫“媒人”。一桩婚姻需要两个媒人,分别叫“大媒人”和“二媒人”,女方也要找合适的媒人相应地和她谈。媒人和大爷带男方说亲,一般会带两壶酒,两斤肉,一定数量的香烟和几百元钱,还有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做媒的时间一般是晚上。大家落座后,男方会向女方父母敬一支烟。如果女方父母收到了香烟,就意味着这段婚姻是有进步的,有希望的。如果女方父母不接烟,说明女方父母不同意。女方父母接过香烟后,小伙子把自己带来的一碗酒倒给了女方父母和百济的媒体人和大叔。双方边聊边喝,媒人表明来意,介绍男方姓名、年龄、家庭背景、性格等基本信息,并征求女方父母、叔叔阿姨、大姑的意见。如果同意,就把女方叫出来,征求她的意见。男方应该趁机向女方求婚。如果女方同意,婚姻就解决了。之后双方的媒人就可以商量酒席和彩礼的事了(当场或另找时间)。)商量的时候,男蝶要在屋子中间摆一张桌子,桌上放六个盛满酒的小碗,然后邀请媒婆和姑父坐在桌边。男方媒人坐E:座,女方媒人坐分座,双方叔伯坐左右,女方父母叔伯坐桌。
没有其他人坐着。经过一番周折,所有事宜双方商量妥当后,男方及其家人可以离开女方家,路途短的话连夜赶回。远的可以去亲戚朋友家过夜,第二天再去。千万不要在女方家过夜。
婚礼
苗族传统婚姻有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两种形式。包办婚姻,一般是女生比男生大,男女双方多是亲戚关系。女孩还未成年的时候,男方父母给她衣服裙子,这就是订婚,女孩长大后才正式结婚。结婚时男方家要给女方一定的钱作为身份钱,女方家也要给女儿一定的嫁妆,比如一头牛或者一头猪作为女儿的嫁妆。
自由结婚,各地苗族的习俗不尽相同。今天,马关县和麻栗坡县的年轻苗族男女用一年一度的“花山节”以民歌的形式选择他们的配偶。《马关县志·风俗志》记载,每当正月苗族妇女踏上华山,“许多苗族妇女羞得呆立不动。有苗族男子在长绳上涂油脂,两人拉着绕,假装污染妇女的衣服。苗女是被迫玩,还是三五聚,留给苗男选择。”如果一个小伙子看上了一个姑娘,小伙子就会打开一把花伞,给姑娘盖上,先主动唱一首求爱歌。“如果女生有感情,她会用歌声来回答。如果她不同意,就会默默拒绝,或者从伞下溜走。对话结束后,双方一拍即合,男方方便通知父母,找蝴蝶男到女方家提亲。如果一男一女自愿结婚,父母不同意,女方随男方。男方把女方藏在亲戚家,然后让媒人告诉她父母。”
苗族的婚姻形式除了男家嫁女家随外,马关的“红苗”和麻栗坡的“自苗”也偶有抢婚。有两种婚礼抢劫。一种是男女爱情成熟后的象征性仪式。具体来说,就是男方让几个亲戚提前在女方村子旁边等着姑娘出门“抢”姑娘。女方哥哥一发现,就请人假装追,一路追到男方家,让男方家用酒饭招待他,或者给他一些钱礼。“女孩被抢了婆家后,那个男的用伞给她遮。在事先为她安排好的住处,男方的姑姑或其他女性长辈用一只活公鸡在女孩头上绕三圈,称为‘捉魂’。女孩就可以正式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了。过了两三天,男方家正式雇了媒人去女方家说明情况,求婚。这时候女方父母要进行一些正式的争吵,最后答应男方,再商量礼金,选个吉日举行婚礼。一旦女方父母同意这门婚事,男方必须把被抢的女孩送回娘家。”还有一种婚劫是真劫,就是男人约了同行在女方住的村子等。当他看到女孩离开村庄时,他强行抢走了那个男人的房子。在他们看来,女孩一旦被抢走了男方的房子,就失去了回归家庭的权利。以后男方还是要派媒人到女方家做媒人,在女孩和父母同意后才能举行婚礼。婚礼一般在十月、冬季或腊月举行(这期间有淡季,有食物,没有打雷)。
苗族人的婚礼隆重而热闹。有媒人,有新郎,有陪护,有阿姨,有兄弟姐妹,有亲戚,有一日游到两日游(参加婚礼的人数也是奇数到偶数)。当婚礼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它必须通过五道关卡:表演,清场,认亲,猜调,拦路,然后才能把女孩嫁出去。设置大门是在女方家门前设置的关卡。这个门口有一个门卫。当婚礼队伍到达时,女方的守门人起身迎接,或敬上香烟或茶水,并以此为题展开二重唱比赛。礼关是女方家清点礼金和礼物的难点。如果没有通过,参加婚礼的客人就不能享用晚餐。认亲是男方为报答女方家对女儿的恩情,感谢女方家的热情款待,向父母、叔伯、兄弟姐妹举行的跪拜仪式。猜测调级就是歌级。拦路是婚礼队伍返回时女方几个人向其敬酒的仪式(名为敬酒送别,实际上是让人喝醉取乐)。这五关,对男方媒人的智力,男方家庭的经济实力,婚礼宾客的酒量都是一个考验。作为一种形式,当然也是考验男方的诚意。
婚礼仪式中的跪拜仪式是新郎和伴郎在结婚过程中要向亲朋好友跪拜四次,以此来考验男方在婚姻中是否执着。第一次跪拜新娘订亲,媒人带着新郎和伴郎去见女方的亲戚,比如婆媳、公婆、父母、嫂子、弟弟、嫂子等。新郎和伴郎向女方亲属敬酒两杯,当场跪拜。第二次跪拜是新郎去女方家迎娶新娘的那一夜。女方的家属、亲戚、帮工全部到场后,在堂前铺上草席,由男方的媒人主持,让新郎、伴郎先拜祠堂,两家的公婆、三叔、四当家的媒人、五个厨子、六个哥哥的嫂子、七个哥哥的帮工、八个送新娘的人。鞠躬是很严格的。新郎和伴郎不仅要双膝跪地,还要双手触地磕头两次。第三次,婚礼队伍出发前,女方家门前铺上草席,新郎和伴郎要向女方父母、媒人、婚礼帮手下拜。新郎把新娘娶回家后,当晚要第四次鞠躬。程序和气氛与第二次跪拜相同,新郎和伴郎向男方的亲属和帮手跪拜。每次跪拜,新娘都不参与。
在新娘出嫁去男方家的路上,有嫂子陪着。在路上,她要去吃午饭。无论从娘家到新郎家有多远,她都必须在晚上回家(如果新娘和新郎住在同一个寨子,夫妻俩也会在野外散步,在野外吃一顿午饭,晚上回到新郎家)。俗话说:“苗人讨老婆,天黑才进窝。”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口,一定要举行入洞房仪式,晚上不要在洞房闹事。“那晚新郎新娘不能同床。”这是因为大多数苗族人认为婚礼期间有客人是不好的。新娘由陪嫁陪同,第二天或第三天由丈夫陪同回娘家(俗称“回门”)。在他们结婚后的三年里,夫妻俩每次回到女方家,进门都会放火枪或者鞭炮。三年来,每年正月初二,男方都要带着肉、鸡、半条等食物去岳父岳母的舅舅、舅妈家拜年。在文山州,苗族的婚姻在不同的地方和支系略有不同。马关县一男一女与“红苗”(蒙贝)的婚姻,基本上是自愿结合。男方偷偷把女方带到自己家,然后向女方家求婚。在苗语中,“智伯”其实就是“抢婚”(但从现在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自由恋爱,也叫“悄悄走”。),过了两三天,男方派两个媒人去给女方父母及其亲友倒酒作为礼物。酒倒了以后,要给女方父母一定的礼金,还要准备几十甚至上百斤的肉和几碗酒,招待女方的亲朋好友。男人把女人带走,如果女人的哥哥知道了,会追她,甚至追到男方家。男方家会招待她一顿饭,有时候会给追求者一定的礼物,才可以送她回去。除了“智伯”,一些父母邀请媒人订婚。韩斝答案中的“红苗”流行于“转让房屋”,即如果一个兄弟去世,他的兄弟或弟弟可以娶他的妻子。如果死者的兄弟拒绝,他可以转给他的堂兄,如果堂兄也拒绝,他可以传给他的丈夫。在河坡脚下,有寨(马寨)和苗寨。姑姑和姑父的孩子结婚,很多都是早婚,是父母包办的。订婚时,男方要付出一份礼物。订婚那天,男女双方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 *吃槟榔,作为团结和友谊的象征。麻栗坡县塘子边的“白苗”,解放前很流行。“从26对夫妻的调查数据来看,有7对叔叔阿姨,弟弟娶嫂子,弟弟娶哥哥的老婆。有一夫多妻制,26对夫妇中有4对是一夫多妻制。”马街瑶族旁边的“白苗”流行抢婚习俗。男方提前派两个小伙子在女方住的村子旁边等着,等女孩出来就抢。把姑娘从婆家抢过来后,象征性地在姑娘家门前打了一把伞,然后一个老婆婆抓了一只公鸡在姑娘头上绕了三圈,也就是“捉魂”。这个仪式结束后,女孩正式成为家庭成员。不管是自愿“被抢”还是真的被抢,她都不能离开男方家。抢劫案发生三天后,这个人派了两个媒人来家里。媒人去的时候要带点烟酒招待女方父母。在求婚,交了礼金之后,我们会在另一个吉日正式接亲戚。但在婚礼前夕,被抢的女孩必须被送回娘家。
苗族在缔结婚姻和举行仪式的过程中有许多禁忌。如果在打雷下雨的时候避开接新娘,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孩子将来也长不好;女性不能走在长辈前面,只能绕着他的座位走。不是户主的妇女不能建造房屋;媳妇只能和老公婆婆同桌吃饭,不能和公公吃饭。
婚姻选择限制
长期以来,苗族很少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通婚。除了历史造成的一些障碍,不同的习俗和语言也给异族通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长期以来的族内通婚(同一部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氏族之间通婚)的做法也使得苗族很难与其他民族通婚。在一些苗族地区,已婚姐妹生的孩子不能结婚。因为按照惯例,姐妹的丈夫,无论同姓还是异性,都被视为兄弟。姐姐的老公叫哥哥,妹妹的老公叫哥哥。生下来的孩子名字和兄弟姐妹一样。在苗族人看来,禁止兄弟姐妹间通婚也适用于表兄弟姐妹。
受流放的影响,在婚姻的选择上,与汉族接触较多的苗族受出生年月的限制,苗族男女要选择相匹配的出生年月。如果是属于老虎的,就配不上猪,狗配不上老鼠。有的地方不能同装异嫁,也不能同代异嫁。此外,苗族有严格的婚姻限制,即同姓不能通婚。
离婚
相对来说,苗族的婚姻比较稳固,但离婚的情况也很少,一般是因为家庭困难,不孕不育等。文山的苗族偶尔会离婚,手续极其简单,是传统的方式。如果男方提出离婚,男方负责赔偿女方损失;如果女方提出离婚,她将负责赔偿男方的损失,但双方必须请“证人”作证。见证人一般都是村里或者家里有威望的人。“有的地方作证时,证人拿一根竹竿,一分为二,意思是一刀两断。男女各取一节,背对着对方走,永不悔改。”离婚仪式就这样结束了。还有的被朋友劝住,再不行就分开走了。
生活习俗-主要节日有踩山节和中秋节。重婚丧葬习俗,土葬。女装色彩鲜艳,蜡染技艺高超。民间文学内容丰富。我喜欢吹笙的和声,和笙一起跳舞。阳戏流行于川东南苗族地区。主要在农业,但也在畜牧业和林业。主食是玉米,比豆腐做的时间还长。川东民居为干栏式,川南为平房。连衣裙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各支系、各县、各村的服饰有严格的区别。他们衣服的主色调也不一样。所谓“白苗”、“黑苗”、“花苗”、“韩苗”,都是根据其服饰颜色或样式自称或别称,也有根据女裙称之为“长裙苗”、“短裙苗”。其实同为名严,不同地区的女装也不一样。麻栗坡的人,也是“白苗”,穿蓝布圆领窄袖,袖衬三黑布,里面是白衣服。领子和胸部露出白色,额头缠绕着白毛巾,白毛巾裹着黑毛巾,黑白分明;镇雄、威信一带的“白苗”身着青蓝色长裙、百褶裙。所有的领子、袖口和腰身都用五色丝线绣成,头上缠着大约五寸宽、十余尺长的黑蓝色布条。突出的白色在于白布打底裤。苗族服饰大多饰有花纹、刺绣、绣花、蜡染、编织、里子,十分精美,令人眼花缭乱。苗族妇女大多佩戴手镯和耳环,胸前戴着大项圈和银锁,有的还挂着长短不一的银珠,显得奢华富贵。
生活
见面之前先问姓氏是苗族人的交际习俗。青年男女第一次见面,按照规矩,应该先问对方姓什么。如果双方同姓,应该是兄弟姐妹,以礼相待,不能开玩笑,不能唱歌跳舞。如果姓氏不同,可以开玩笑,可以唱歌跳舞。但是,如果要考虑向对方求爱,可以用文字和歌曲来表达爱意。纺纱也是苗族的一种社会习俗。苗族男人喜欢佩剑。生下男孩后,父母、亲戚、朋友要准备一个和孩子一样重的铁,埋在地里。之后,男孩会在每年的生日那天把铁挖出来锻造一次。等孩子到了16岁,他会把这个铁打成苗刀,戴在身上。
节日
干庙场
这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和谷林地区。每年2月13日和农历7月3日举行两次。据传说,苗场的起源是苗族人民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政府不会让他们在一起的。人们以在坝上演奏芦笙的名义互相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
丝带赠送节
流行于叙永县东下。它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五举行。那时,数十名方圆青年男女。如果双方都喜欢,可以互送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的可以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羊马节
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会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
干秋节
在秀山县流传。每年都举行立秋节。届时,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参加和观看荡秋千、舞狮、耍龙灯、爬刀梯等活动。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据说在古代,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为人民寻找心爱的姑娘,把一个一人荡的秋千变成了八人荡的秋千,以吸引远近的人来荡秋千。在秋千上,他终于找到了他心爱的女孩。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聚在一起荡秋千。年复一年,变得赶上秋天。
除夕洗脚
这也是苗族的节日习俗。每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去溪边挖几根逆水而行的带叶菖蒲,扯些黑沫叶、桃叶,放在锅里,晚上煨一壶水。水热后倒入盆中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