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如下:
端午节最初是由南方吴越的祖先为祭拜龙的祖先而创立的。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在汨罗江上跳河自杀。后来,人们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
一般来说,端午节是古代先民选择“龙升天”作为祭奠祖先的吉日,注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时令风尚,将端午节视为起源于中原北部的“恶月恶日”,有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的眷恋。端午节习俗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习俗融合的产物。
屈原的故事: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的医生、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入侵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他毅然写出了他的代表作《怀沙》,并投汨罗江自尽。
长江沿岸的人们带领船只竞相打捞,在水中招魂,并把粽子扔进河里,以防止鱼虾侵蚀他的身体。这种习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端午节别称:
中国的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午时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中元节、诗人节、龙舟节等。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世界各地的人的习俗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