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3有什么说法?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间称小年,是祭拜灶神的节日。

祭灶的习俗由来已久。灶神,到了夏朝,已经成为人们尊敬的大神。在描述春秋时期孔丘言行的《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宁为娇媚,不为貌美”先秦时期,祭炉是“五祭”之一(五祭为祭炉、门、行、户、雷五神)。雷是土地神。另一个是门、井、户、灶、闪电;或线、井、户、灶、雷)。祭灶时要立神,用丰盛的酒食作祭品。要展示三脚架,摆好水豆,迎尸等等。带有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痕迹。

灶神本人,早有颜地、朱荣之称。后来衍生出很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后,灶神被《经说》描述为母神。“管人住所。十二点,善知人间事。每月记善恶及其功过,记其轻重,半夜奏曹神,定其书。”后来发展成爷爷奶奶都有。在不同的地区,赵军夫妇由不同的候选人扮演,并伴有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众说纷纭,如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宗教并存,神的数量高达数千,为民俗所尊崇。也许是为了简化统一,便于记忆,便于操作,灶神一个月上天一次的说法演变成了一年上天一次。并把时间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已经成为祭灶的传统节日。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只有个别地方,如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腊月二十四祭灶。

灶神贴在灶具旁边的墙上,正对着风箱。两边的对联大多是“天道好言,下界平安”,也有写“回宫求好运”的。中间是厨房夫妻的偶像,偶像旁边经常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列供品,最突出的是蜜瓜。用在山西北部,是芝麻糖的初级产品,特别粘。现在统称为芝麻糖。民间有句谚语“二十三,吃一盘”。糖和蜜饯之类的食物又甜又粘。我小心翼翼地吃着,却不会说话。昨天嘴堵了,不让我闹了。供品中还要放几个鸡蛋,是狐狸和黄鼠狼的零食。据说他们都是灶神的下属,我们得照顾他们。祭灶时,除了供香、供酒外,尤其需要为灶王爷的坐骑撒马料,从灶前到灶门外。这些仪式结束后,灶神就会被取下来烧掉。等到除夕夜再树立新偶像。

有句老话叫“女人不祭灶”。牺牲炉灶往往是男人的事情。然而,在现代,大多数家庭主妇都扮演着向火炉献祭的角色。

据民间传说,厨神大师曾专门指责人类作恶。一旦被指控,重罪的寿命会缩短300天,轻罪的寿命会缩短100天。在《泰商感应》中,也有“司命以重,其纪以夺”的描述。四明指灶王,计百日,吉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处罚增加到12年的生命损失。所以在给灶灶献祭的时候,要对灶灶做点什么,要求它慷慨。

在山西北部,有一首民歌“腊月二十三,赵君爷爷,你上了天堂,嘴里吃了一个糖果盘,在玉帝面前没说话。你回我们家过年,有饭吃,有面吃,有衣穿”,表现了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祭灶节,人们讲究吃饺子,意思是“看掉饺子的迎风面”。山区多吃饼和荞面。在晋东南,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间谚语说:“二十三,不吃炒,除夕之夜——一锅端倒。”人们喜欢把炒好的玉米用麦芽糖粘合,冷冻成块,吃起来又脆又甜。

二十三岁以后,人们认为神灵已经去了天堂,一切都被原谅了。娶媳妇和卖淫都不用选日期,这叫抢着结婚。一直到年底,还有很多结婚仪式。民谣是“乡下忙嫁,宜春帖逗春色。”姐妹灯前私聊,今年是洞房。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六七天了,春节的准备更加热烈。要彻底打扫房间,俗称扫房子,清理箱子、柜子、炕席下面的灰尘,粉刷墙壁,擦洗玻璃,贴花窗,贴年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