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镇的历史文化

1990之前,灵溪镇当地的语言只有东阳村居民说的灵溪话和东阳话。

1992、2000年,南水头、虎山、灵江、杜浦相继并入灵溪镇,镇内方言新增“畲话”、“温州话”。

灵溪镇以灵溪话(浙南闽语)占绝大多数,其次是温州话(瓯话)和少数镇民说的畲话。21世纪,说“东洋话”的老年人逐渐减少,“东洋话”逐渐消失。古代遗迹

●独龙山遗址

独龙山遗址为商周遗址,位于灵溪镇独龙山缓坡上,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水平不详,收集的石器有锤、斧、凿、刮、燧石等。陶片以泥为主,胎薄,烧成温度高。装饰图案多为大小方格、网状,其次为条纹。鉴别器的形状有锅、壶等。

●后山遗址

后山遗址为商周遗址,位于灵溪镇鱼塘口村后山,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水平不详,收集到的石器有铲、斧、凿、刮等。陶片是印有花纹的硬陶,饰有条纹,陶片的形状可以鉴定为罐、罐。

●付琪龚伟网站

付琪龚伟遗址是一处商周遗址,位于付琪灵溪镇龚伟山,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水平不详,收集的石器有凿子、锄头、斧子、刮刀等。瓷片主要是含砂陶瓷,烧结温度高,有条纹花纹,有坛、罐等可辨认的形状。

古窑址

●大关上窑窑址

大关上窑遗址位于灵溪镇大关村,唐代至宋代。大关上窑窑址分布面积约300平方米,堆积层高2米。堆砌层以锅、壶为主,辅以陶瓷,形制较大。器形以折口、斜腹或腹微弧、平底、壁厚、切边痕迹明显、青釉、酱釉、黑釉等品种为主。釉面暗淡。瓷砖比较少见,瓷砖呈灰色,有气孔,质地较软。陶器的产品和形状与瓷器相似。有气孔的黄胎,气孔较大,纹路厚壁,切边明显,质地柔软。

●大关夏瑶窑址

大关下窑窑址位于灵溪镇大关村,为宋代。大观下窑遗址堆高约1.5m,分布面积约300m2。堆积层伴有罐、壶等瓷器和陶器碎片。瓷片:米色胎,胎体有杂质,大而厚壁。唇,短颈,弧腹,平底,见修边痕。施少量酱色和青绿色釉,釉薄不均匀,釉面不如底。绿松石釉有芝麻点,呈酱色。瓷器:灰胎,微弧腹,平底。内外壁都涂有青釉,但釉色不如底。绿松石釉含芝麻点,呈酱色。

●坑底窑址

坑底窑址为宋代窑址,位于灵溪镇坑底村坑底东坡,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5m,收集碗、盆等瓷砖。胎质粗糙,釉面呈蓝色或青黄色,釉面凹凸不平。器皿多为素色,少数刻有箅子,窑有匣钵。

古墓

●岩头墓

岩头墓为唐代至五代墓葬,分布于灵溪镇岩头村岩头山,面积约1,000平方米。1984清理出三个长方形竖孔,出土器物为盘、捧壶、盘口壶、双系壶、六系壶、高足碗等青瓷,均为瓯窑制作。

●西城墓群

西城墓葬为唐代至五代墓葬,分布在灵溪镇西城村,面积约1.500平方米。1984清理出两个长方形竖孔,出土了灯、盘、碟、碗、仓廪、盘口壶、葵口碗、四系罐等青瓷器,胎糙釉层薄,均为瓯窑造。

●公园山墓地

公园山墓葬为唐代至五代墓葬,分布在灵溪镇公园山,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1987中,清除了三个矩形垂直孔。出土器物有碗、罐、碗、灯座、小杯、盘口壶等青瓷,胎糙釉薄,均为瓯窑制品。

●徐松岗墓

徐松岗墓群是阿明王朝的墓葬群,位于灵溪镇北村陈山。徐松岗,本名辛,松山(今苍南县桥墩镇)人。由于他帮助饥民的功勋,他被授予进士。该墓建于郑德十四年(1519),坐北朝南,占地约500平方米。墓冢为圆背式,青石砌成,浮雕麒麟、花卉等图案。墓前有两座碑,分为郑德与德国之间的“守御”碑和嘉靖十五年(1536)的“蓝松徐俊墓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建筑

●百丈林故居

百丈林故居位于灵溪镇百丈村。清朝乾隆年间(1736 ~ 1795),在厚况下修建了痒林。坐东朝西,是由台门、前厅、中厅、后厅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外墙用不规则的石头围起来,面积约5000平方米。殿内有清乾隆、咸丰年间的5块牌匾,分别是“邓柯”、“田蓉赋”、“狄芳文汇”、“宋彦杰令”、“德昭仪”。

●杜浦罗杜诗京局

罗景公馆位于灵溪镇平南村,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于民国初年。坐北朝南,由正殿、左右厢房、天井、后院、后台门等组成。是一座单进式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后院有砖墙和侧门,是一座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西式小楼。正殿和厢房都在二楼,共有九个正殿。两边的翅膀都是三问,里面是火塘。主厅与二楼厢房的走廊相连。杜菁故居保存完好,是研究浙江民国至清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200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独龙宋桥

独龙宋桥位于灵溪镇独龙村。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0),为单跨石梁桥。东西走向,跨独龙江,长4米,宽1米。桥面由三块石板铺成。墩两边砌石块,留水闸石。优惠券的石梁一面刻有桥梁建造的年份和月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郎桥

八郎桥位于灵溪镇渔塘口村,建于南宋惜春十四年(1187)。它是一座五孔的石梁桥,从北到南穿过大关河。长18.8米,宽1.65,438+05米。每座桥面由三块石板铺成,略呈拱形。桥墩用梯形石头砌成,上面有两根长短梁。“惜春林三关人造”几个字刻在中间洞口的桥面一侧。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旧社会结婚,父母包办,媒人同意。婚礼前,男方选择中彩票、合被子、开剪子、结婚等吉日,开出“结婚课”准备彩礼,由媒人发给女方。俗称“送太阳”。结婚时,男方派人抬着轿子到女方家庆祝婚礼。新娘穿着带冠的礼服,头上戴着“头巾”,向父母下跪告别轿子。新娘的哥哥拉着轿子三进三出,叫“离轿”。轿子到男方家前停止“加灯”,新娘在堂前下轿。带翁奶奶和新郎去灵堂祭奠。然后进洞房吃汤圆。亲戚、女人和孩子去房间分享糖果和水果。当天办喜酒,酒半宴。新郎头上顶着一个茶盆,上面放着几杯结婚酒。他跪在堂前向母亲和叔叔以及所有宾客敬酒,叔叔给了新郎一个“红包”。当晚,男女老少都去新房看新娘,分瓜子,答诗,闹洞房。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婚姻是独立的,婚姻是新的。废除轿子、朝拜教堂等旧习俗。

20世纪80年代后,集体婚礼和旅游结婚的数量逐渐增加。21世纪,婚姻习惯大多被废除,新婚夫妇拍结婚纪念照变得相当流行。在婚礼当天,新郎悬挂彩色气球,竖起可充气的喜庆拱门,新娘穿婚纱,新郎坐在车里结婚,这些都变得很平常。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婚宴都在酒店举行。

葬礼

在旧社会,葬礼主要包括送死入土、超度、出殡等步骤,一般都是直接下葬。自2001,11起,灵溪镇全面推行火葬。

以前盖房子,镇民盖新房,都要在吉日破土,修房顶,修横梁。在横梁上,横梁两端挂着“粮袋”和“肥锤”,还有人在横梁下放古铜钱,以示好运和财源不断。主人摆酒招待前来祝贺的客人。进入21世纪后,这一习俗逐渐淡化。

和盛宝宝出生不到一个月,她的家人给了她婴儿服。亲戚朋友赠送鸡、蛋、面、鱼等礼物,俗称“赠汤”婴儿每四个月做一次“一百二十日”,一岁做“周对周”,亲朋好友准备礼物庆祝。灵江和杜浦地区大多发送大米塑料产品,如桃,龟和鱼。

生日镇民30岁开始过生日,俗称“补十”。朋友和亲戚喂鸡,肉,衣服和其他东西。每逢十岁生日后,有“补十”的习俗。富裕家庭60多岁才开始过生日。女婿送“寿桃”祝寿;亲朋好友送生日礼物,生日祝福,生日对联。主人举行生日酒庆祝他的生日。立春

镇民烧香,点蜡烛,放鞭炮,烧叶迎春,称为“向春”。

农历二月初二

在农历二月初二,镇上的人吃芥末米饭,以“提高视力”和“保持清洁”。

尝一尝正当时令/新上市的东西

当早稻成熟时,农民煮新米,镇民通常烧香和蜡烛来祭神和祖先,并品尝新酒。对神和祖先的崇拜已被废除。

7月29日。

相传农历七月二十九是“地藏王”的生日。就是晚上在地上烧香插蜡烛。孩子们在柚子上插上香,叫做“柚子球”。

冬季至日

又称“冬节”。每家都煮饺子。旧时代有祭祖,有整修坟墓。“私立学校”在至日冬季的前一天放假。所以有“王老师不吃冬节”的说法。

十二月二十四日

农历12月24日是祭灶神的日子。旧时,镇民一般会向灶神供奉糕点、水果和茶水(后来这一习俗被废除)。然后各家开始扫尘,掸去新家的灰尘,迎接“新年”。那一天,长工回家过年,于是有了年不吃二十四饭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