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婚礼的习俗?
最根深蒂固的区别,如果从视觉上感知,就是走出酒店后能不能继续看到太阳还是只能看到月亮。如果对比时间,是凌晨,新人是开始上发条,还是准备洗漱睡觉?
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午新娘运气好,新娘就坐,客人吃饭”,北京新娘立刻分为两种。第一种,隐忍型:我比“高玉宝”起得早,一大早就开始化妆,翻白眼让人画眼线,糊睫毛;第二种,撒欢型:这个女生今晚熬夜,和姐妹们打麻将打牌,度过单身生活的最后一秒。反正今天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熬夜,睡眠不足,喜悦,焦虑,皮肤受了多大的苦!所以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一直在想尽办法为面膜广告创作创意的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从“北京新娘”的角度讲故事。
上海新娘就坚定多了。等到收音机里的新闻开始,再起床穿衣服,现在睡觉还不算太晚。由于酒席一般在晚上五六点钟举行,比北京新娘多了五六个小时。中午接了新娘,简单吃了午饭,小两口还有时间和摄影师摄像师出去拍外景,然后就可以悠闲地去酒店了。
对上海人来说,婚宴在中午举行。如果是西式自助餐,那就是西化派。可以理解,如果谁中午摆中式婚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家人很“不清楚”(上海话不懂规矩的意思)。这种觉得不对劲的感觉,北京人也是一样的。如果婚礼不在中午,那潜台词就更不吉利了,因为暗示着“二婚”。
今年是旺婚年,吉日人山人海,老规矩被迫放松。观察两地关于婚宴的新闻,简直是相映成趣。
北京制造的舆论基调是——先吓唬,后安慰:比如白天办婚宴的人太多。一旦婚车只能从天津转车,一旦天津司机在一环一桥迷路,一旦新娘中午被贬为所谓的“二婚”,谁来负责?不如,我们打破“早结婚不如晚结婚”的传统观念。某某数据显示,晚上喝喜酒正在北京掀起一股“结婚新时尚”。
上海设计的舆论策略是——先舒适,后惊吓:比如上海增加了相当一部分适合举办婚宴的星级酒店和高档餐厅,环境更好,服务更好,菜品更好。但是,有了面子,票不一定能拿得住。四年前上海人结婚只花5万,现在上海每对夫妇平均结婚成本接近1.9万,全国最高,比第二名广州人多5万!所以你不妨考虑选择“午餐婚宴”,每桌能享受多少优惠,可以附上ABCD、A、B、d,仔细算算,量力而行,某某数据显示,中午喝婚宴正在上海掀起一股“结婚新时尚”。
是否时尚,可以说一遍又一遍。但是,中国夫妻结婚到了抛“万”金的地步,这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婚礼费用654.38+0.9万(含新房装修但不含房价)更是吓人。与全国水平相比,超前消费的年限达到了7年。
当然,晚餐比午餐贵是有原因的。但是,还有一个出血点:喜欢把婚礼办得越来越贵的,大多是女性。一旦她们表现出《老友记》里莫妮卡那样的婚礼梦想强迫症和婚礼策划偏执,一个男人就得给她们泼冷水,把事情做好,别让这群上海小姐继续飘在空中——显然,上海。
说到婚礼预算的严防死守,北京男人有现实基础,关键时候不心软。而且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晚饭比午饭贵,大规模的打起来,早请午饭。反正红包还是收了;一次小范围的进攻,晚上再吃一顿,人力收入翻倍——头脑新鲜,眼光长远,在这方面,北京男人比上海男人更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