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冬天吃饺子的习俗起源于哪里?
冬季的至日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年。冬天的至日过后,白天会一天比一天长。古人对冬天的至日是这样说的:阴极一到,阳气开始生长,太阳南下,白昼短,影子长,所以称为“冬天的至日”。冬天的至日过后,各地的天气都进入了最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九”。在中国,民间有一句话叫“三九寒,三伏天热”。
根据现代天文科学,太阳直射在冬季至日的南回归线上,太阳最偏向北半球。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一天过后,太阳逐渐向北移动。
在中国古代,冬天的至日很受重视,被视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有一种说法是冬天的至日像一年一样大,并且有庆祝它的习俗。《韩曙》曰:“阳光照冬至日,君长,故贺。”人们认为冬季至日过后,白天变得越来越长,太阳升起,这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应该庆祝。《晋书》记载:“魏、晋之冬至日,万国百姓家贺...它的外观不如郑丹。”解释古代正视冬天的至日。
现在,一些地方仍然把冬季至日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北方地区有在冬季至日宰羊、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而南方地区有在这一天在冬季至日吃汤圆和长面条的习惯。各地区还有在冬季至日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季至日节的起源和传说;
冬季至日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鲁甚至说,冬天的至日有一年那么大。这说明古人对冬季至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冬季至日是阴阳的自然转化,是天赐的福气。在汉代,冬天的至日是“冬节”,政府举行一个叫做“贺冬”的祝贺仪式,这是一个例行的节日。《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日前后,老实人安身立命,官员无为,不听政事,择吉日而后省事。”所以这一天,朝廷放假,边塞袖手旁观歇业,出差歇业,亲朋好友互相送饭,互相拜访,开开心心过一个“宁静祥和”的节日。
在唐宋时期,冬天的至日是祭祖的日子。这一天,天子到郊外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这一天,老百姓要祭奠父母。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庆祝冬季至日。
冬季至日的传说:
冬季至日传说之一
以前老北京有句话叫“冬天的至日馄饨,夏天的至日面”。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老百姓不得安宁。当时有匈奴部落和屯部落两个首领,非常残忍。老百姓恨之入骨,就用肉馅把它包成一角,用“浑”“屯”的声音叫它“馄饨”,讨厌吃,求平息战乱,过太平日子。因为馄饨最初是在冬天的至日制作的,所以每个家庭都在冬天的至日吃馄饨。
吃“冻耳朵”是河南人在冬季至日吃饺子的俗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饮食习俗?相传南阳大夫张仲景在长沙当官。他晚年退休的时候,是一个多雪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到南阳白河两岸的村民都很难过,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让弟子们在南阳关东搭了一个药棚,把羊肉、辣椒和一些散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捞出来切碎,用皮袋把耳朵成像,然后放下锅里煮,做成一种药叫“散寒矫耳汤”,给老百姓吃。吃了之后,村民的耳朵就好了。后来,在冬天的至日上,人们模仿并烹饪,于是形成了“捏耳朵”的习俗。后来人们称之为“饺子”,也有人称之为“扁食”、“方便面饺子”。也有人说,人们吃了冬天的至日后不会被冻在饺子里。
冬天的传说至日2
据说在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始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天的至日上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特别好吃,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在冬季至日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在冬天的至日吃狗肉、羊肉和各种有营养的食物,为了来年有个好兆头。
冬天的传说至日3
在江南水乡,有一个习俗,冬天至日的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红豆和糯米饭。相传,有一个叫* * *龚的人。他的儿子在冬季至日的那一天死去,死后变成了瘟疫鬼,继承并伤害了老百姓。然而,这种疫鬼最怕红豆,所以人们在冬天的至日上煮红豆饭,以驱除疫鬼,防治疾病。
冬季至日的习俗: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冬季至日形成了独特的季节性饮食文化。比如馄饨、饺子、汤圆、红豆粥、小米和年糕等。,都可以作为年货。曾经风靡一时的“冬至日子年宴”有很多名字,比如吃冬至日肉,献冬至日盘,献冬至日团,用馄饨拜冬。冬天的至日有吃馄饨的习俗。早在南宋时期,临安人就在冬天的至日上吃馄饨。起初是为了祭奠自己的祖先,后来逐渐流行起来。民间流传着“冬天的至日馄饨,夏天的至日面条”的说法。时至今日,馄饨已成为一种名多、制各异、味鲜、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有很多名字,江浙的馄饨,广东的馄饨,湖北的面,江西的清汤,四川的馄饨,新疆的曲曲等等。
吃饺子也是冬季至日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江南。“汤圆”是冬季至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物,它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点。“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在冬天的至日吃汤圆也被称为“冬天的至日团”。民间有句话叫“吃汤圆老一岁”。冬季至日团可以用来祭拜祖先或给亲戚朋友送礼。在过去,上海人最讲究吃饺子。古人有诗说:“家家打米做汤圆,知是明朝的冬天至日。”
在北方的许多地方,有在冬季至日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随着天气进入冬季至日后的最冷时期,中医认为羊肉和狗肉有壮阳和补虚的作用,至今还有冬季至日进补的民俗。
在中国台湾省,仍然有在冬天的至日上用九层饼祭祖的传统。糯米粉揉成象征吉利喜爱的福禄寿的鸡、鸭、龟、猪、牛、羊等动物,再放入蒸笼中分层蒸熟,以示不忘祖先。在冬天的至日或前后一商定,同姓同宗的人聚集在祠堂里逐一祭拜他们的祖先,这就是俗称的“祭祖”。仪式结束后,会有一场盛大的宴会招待前来祭祖的族人。大家开怀畅饮,久别重逢,称为“食祖”。冬季至日节的祖先在台湾代代相传,以示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根。
冬季至日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说,历史上至日周代的冬天是元旦,这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在今天的江南一带,还有一种说法,吃冬天的至日夜使你老一岁,俗称“添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