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瑶族乡的民族风情

解放前,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多为草房。解放后,姚班和印第瑶修建了许多瓦房,认为房子面朝大山,选择吉日修建,人畜就会兴旺。一个房间有三个隔间,宽度超过两英尺,高度超过一英尺。柱在梁上时,木匠师傅也念:“去!走吧。走吧。后代家家都有。柱子!柱子!后代有钱,站起来!站起来!所有的后代都会变得富有。先立左,后立右,后人炫耀。”边读边看专栏。横梁上,横梁和木头中间挂着一块红布,上面写着“好运”四个大字。房子周围用栅栏、木板或泥巴围起来,以防风或防盗。

有一种习俗,有些人在山妖分公司去世后搬到另一个地方,所以住房很简单。过去有“九石一土,一山种,一山吃,一山走,一山失”的说法,人穷了就搬了家。解放后,党和政府关心他们,尽力支持他们。大部分都定居下来了,少数建起了瓦房,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瑶族自古以来传承的村中养老习俗和宗族制度,是一种自尊、自爱、自治、修身的传统道德教育,是一种处理内部事务的制度。

村权由村长老行使,自古有之。有的以先居住的村或户为“村长老”,有的“禁”“犯法”后由神审判,有的是民主选举。以村为单位,有1到4个领导,他们是一个村的主人。有事时召集群众讨论决定,负责解决生产、扫村、祭鬼、祭神、民间纠纷和组织武装反对外敌入侵。重要的时候,大家会约定法律法规,村里的长辈会监督执行。涉及村里的问题,会联合召开,协商解决。解放后,翟老积极向党和人民政府靠拢,党和人民政府依靠他们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阮芙蓉、魏恩禄、卢文忠、张、赵福贤、、李大梅、邵春友等。是优秀的药斋老,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族权由拥有自己姓氏的族长老行使,负责处理内部事务。所有的婚姻、分居和继承都由部落长老决定。老印瑶人可以强迫成年男子“戒绝”,婚后也要“犯法”,认为只有“戒绝”或“犯法”才是潘的太子和孙子。一个家庭的大事是由家里的老人决定的。如果父母健在,财产由父母和男孩平分,父母想给谁就给谁。父母未去世的老房子归父母所有,父母去世所需的丧葬费用由所有读书人承担。父母去世,弟媳有抚养弟妹的义务。没有兄弟的孤儿,由爷爷奶奶、叔叔或者爷爷奶奶、叔叔收养。未婚少女有权积累私人财富,如种植靛蓝、花生和棉花、豆类等。,结婚的时候可以拿走。一个家庭由一个男人当家,兄弟之间的分离是非常庄严的。一是报给宗族、村里、老人们参与,订立契约作为依据。瑶族人崇拜他们的祖先。印第瑶人和姚班人以盘古为祖先,以盘瓠为大宗为祖先。除了全村人的崇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祖传家谱和宗谱。一般不写牌位。少数与汉族杂居的写“天地君位”,部分与壮族杂居的写“历代高曾祖父香位”。山妖人没有祭祀盘王,而是建立了他们自己的龙、香炉和牌位来祭祀他们的祖先。

(1)祭祖:节日重祭,献刀。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是祭祖的节日。他们杀鸡献酒,做纸衣纸钱,写下四代高曾祖父的名字,烧给祖先。正月十五,更是隆重。每家每户都请道士来请神仙来保平安,把家里的神仙(祖先公婆的名字)、王太后、财神、土地神、稻苗神、灶王神、药王神、长寿神、三清仙人、社稷神、盘古神一一请来祭祀。其次,3月3日或清明节,用酒、肉、花、糯米祭祖入土。

(2)祭祀神灵。瑶族信仰多神:盘古、神农、社稷、黄成、黄愚、王文、灶王、花花、王静、申珊、姑娘、雷公、穆迪、三清、三元、民冠、牛冠、四师、吴磊、真武、韦德。瑶寨有土地神,20多户人家都有庙。它们摆放在村边树下的香炉下,写着:“大皇盘古,大皇若楠岑,此山之主”,“大皇昊天玉在上界”,“大皇李舍,爱此村百姓”。

(3)愿望:每年举行。祭祀“四神”(即盘王、玉帝、景王、社神),年初许愿,祈求四神保佑;年底会在主人家里举行誓约,称为“三竹柳巷玉帝宴会厅”。“青楼”是用竹子做的方形阳台模型,宽一尺,高三尺半。顶部装饰着女性的头巾。男青年早晚到“三妓”唱歌,表达对“潘王”的祝愿。我也要结束它,烧了“青楼”供奉“盘王”。我想一般两天两夜,结束后三五天内,全村人禁止在村里磨米,做针线活,晾晒衣物杂物。如果无法避免,你可以在村外做,否则“上帝”会责怪你。

(4)村扫:每年一次,于二月初举行。每家每户都捐钱收集食物,杀猪杀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人参加祭祀活动,说驱魔对大家都有好处。第二,请龙王放水,让庄稼按季节种植。那一天,道公带领的几十个人拿着一碗饭,其余的人拿着大刀、棍子、铁链、粪筐、纸钱在村里游行,手舞足蹈,大喊大叫,拿饭的人分散在村头、村尾,称为驱邪辟邪,家家户户同时进行清扫活动,消灾获福。

(5)端午节:三月是端午节的吉祥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捐钱捐物,杀猪杀鸡向“四皇”进贡,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每家每户由一名男子参与,奉献后共享,但女子不能参与,否则四皇会怪罪。解放以来,一些人对上帝的信仰逐渐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