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反映的繁华景象在历史上叫什么?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追忆似水年华》所反映的繁华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唐玄宗革除冗官,整顿吏治,抑制奢靡,提倡节俭,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个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问题,应该如上面承诺的那样,下面这段话也可以作为参考。

(原因:①唐太宗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之治为其奠定了基础;(2)唐玄宗任用贤臣,励精图治;(3)重视地方官僚,从中央委派优秀官员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政绩;(4)提倡节俭。)

如果第二个问题是文学话题,那么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应该是科举制度的繁荣。

唐诗繁荣的原因

继承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是唐诗繁荣的前提。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是中国古代最早发展起来的文学体裁。诗歌在唐代以前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艺术经验。比如《诗经》和汉乐府中有现实主义,《楚辞》中有浪漫主义,汉魏诗人学习变雅讽政和学习乐府反映民生疾苦的经验,六朝描写山水田园和运用音律、对仗、平仄等艺术手法的经验,曹魏的建安风,南朝绮丽诗风和北朝朴质诗风。此外,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骚体诗、乐府诗等古体诗的发展,也为体裁形式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李白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杜甫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技法,王维借鉴陶渊明写田园诗,王昌龄继承了六朝乐府边塞诗的传统。唐诗的繁荣与诗人批判继承、大胆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科举制度是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以诗赋选士的科举制度,打破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打破了士族的垄断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于出身于平民地主的鞠子来说,诗歌成了他们仕途的捷径,他们不得不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他们学习诗歌,把诗歌创作作为一项基本功训练,这无疑对重视和热爱诗歌的社会风尚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全唐诗序》说:“盖唐开国时,以性情选士,集天下之才,学习六艺,以为进了一步。于是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诗选士,使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成为诗人,诗歌也成为唐代文化领域的一大特色,成为知识分子学习和研究的必修科目。为了进入仕途,他们必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诗歌创作技巧,丰富诗歌艺术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继承和创新《诗经》以来的诗歌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

与以诗选士的影响相辅相成,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是空前的,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任何时期的任何文体中都是罕见的。诗人用诗歌获得帝王将相的欣赏,也以此为资本看不起上流社会,如“千首诗鄙视万户侯”;诗还用于拜见达官贵人,派人出使,还乡,慰劳百姓,贬官,其次用诗。诗歌影响着许多社会阶层,这既是唐诗繁荣的反映,也是其繁荣的因素。

书法、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的高度发展直接影响了唐诗的繁荣。各种艺术品种之间的创造精神和原则是相通的,它们相互吸收、相互促进。没有唐代音乐的普遍发展,就不会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样把各种器乐描写到出神入化的诗篇。唐代题画诗的兴起显然是源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如王维不仅是山水诗的集大成者,还是南宋山水画的先驱。比如杜甫的名作《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械》,就有一种矫健健美的舞蹈般的诗情画意。

统治者对诗歌的喜爱和倡导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使诗歌创作大众化,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唐太宗先后开设了文学馆和弘文馆,广纳贤才,编纂文献,吟诵诵经。唐太宗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发表了许多诗歌创作理论,不仅对贞观诗风,而且对唐代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全唐诗》说:“盛唐三百年风华,皇帝真有觉悟。”高宗和武侯经常自己造新词来自娱自乐。玄宗本人是诗人和音乐家,文宗专门设置了72位诗人。统治者的爱好和倡导,自然会吸引知识分子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形成一种普遍的诗歌创作社会潮流。

文艺的发展和政治、法律、哲学等其他上层建筑一样,永远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唐代经济的繁荣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唐代南北经济的融合,与日本、朝鲜、波斯、天竺、大连等亚欧各国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使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开阔了诗人的视野,丰富了诗人的精神生活,为唐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没有开元的繁华,杜甫不可能写出“米肥粟白,公私粮仓富”的壮丽诗篇。唐强大的国力使知识分子意气风发,他们强烈追求济贫救亡的理想,热切向往建功立业的非凡人生。李白《李尚易》云:“大鹏一日随风起,冲天万里。如果风停了,它仍然可以扬走汹涌的水。”杜甫的“让君从命,然后使俗纯”表达了政治理想,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在诗歌中表现出罕见的宏大抱负。

初唐政治清明也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因素。唐太宗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进行政治变革,倡导一代纳谏之风,实行“言之凿凿,空有纳谏之心”的政策。他的历任皇帝大多继承了这种风格。这种清明政治带来思想解放,儒释道并存,知识分子无文禁之忧,创造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诗歌创作的巨大社会潮流。不仅皇帝、将军、文人从事诗歌创作,就连和尚、道士、尼姑也从事诗歌创作,写诗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

平民地主阶级是唐诗繁荣的主要社会阶级基础。科举制度使平民这个贫穷国家的地主登上了政治舞台,形成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虽然处于封建统治的上层社会,但大部分还是落入了下层社会,经历了各种坎坷,与下层社会比较接近,对社会现象和民生疾苦比较了解,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文学上,他们成为反对贵族文学的新生力量,如初唐四杰、白居易、李商隐。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经常对政治形势不满,要求革新。可以说,唐诗是在这些平民地主阶级诗人手中繁荣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