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根据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稳定增长。到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3000万亩,平均亩产450公斤,产能保持在1350万吨,其中优质小麦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400公斤以上,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1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平均产量1.30公斤/亩以上,比2010增产近5%,总产量260多万吨,棉花产能300万吨。全区油料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产量达到75万吨。根据市场需求,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60-180万亩,年产甜菜640-720多万吨,食糖80-90万吨。
(2)设施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取得快速发展。到2015年,保护性农业总面积将达到1.5万亩,比2015年增加4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和拱棚面积分别达到90万亩和60万亩。冬末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市场供应期明显延长,保护地农产品总产量达到500万吨,比2010增长一倍。平均每亩产值达到1万元,比201增长52.6%。全区农民人均设施农业纯收入接近或超过65438元,比2065438元翻了一番。实现区域布局、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基地将实现水、电、路全部配套,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提升设施农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外向型设施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籽瓜、胡麻、红花等特色农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市场优势进一步凸显。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完善,良好农业规范(GAP)得到有效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得到大力开展,农田残膜回收率力争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绿色、有机食品产品突破1000个,总产量突破500万吨。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本实现,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下降3个百分点。按照“分区域、分阶段、分时段”的原则,在全区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4)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5年,加大中低产田、盐碱地改造力度,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水肥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占适宜户数的52.3%。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万千瓦(局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
(5)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1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5000个,比2010年增加一倍;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19家,年均增加48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万家,全区订单带动农户比例达到60%;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5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000个,50%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参合农户将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0%以上,合作社成员收入水平超过其他农户20%以上。农民、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更加紧密,农民进入市场的程度将显著提高,“一村一品”将会强大。
(六)农业科技转化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5,基本建成农业技术公共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基本实现“一户一人一技”。在农产品生产中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粮棉高产栽培技术各5000万亩以上。保护性农业和优势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继续扩大,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随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管理体制和营销机制的推广。
(7)农民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年均增长约11%,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南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的85%以上。全区地方国有农场GDP年均增长8%以上,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多元,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出1.600多元。
第四章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
在重点发展自治区产粮大县和伊犁河谷国家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南疆棉花、设施农业、瓜果和特色园艺生产;以北疆天山沿线棉花、加工番茄、保护地蔬菜为重点,围绕发展畜牧业,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结构;东疆吐哈盆地以葡萄、哈密瓜、保护地蔬菜为主。伊犁、塔伊盆地、阿勒泰等地区重点发展优质小麦、玉米、杂豆、保护地蔬菜和籽瓜。在乌鲁木齐、各地州中心城市和大型工矿开发区所在县市积极发展“菜篮子”工程,保障城市果蔬供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特色农业和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原产地认证和市场开拓。
第一,食物。粮食生产坚持“区域平衡、略有剩余”的发展方针,按照国家粮食安全储备基地建设的要求,加快调整粮食布局结构和品种结构,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增长。提高优质小麦生产比重,加快优质粮和特种粮生产发展。重点发展南疆昌吉、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和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的小麦、玉米和饲用玉米生产,北疆五地州和拜城、乌什县的冷凉地区和北疆昌吉、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等地(州)的芸豆、鹰嘴豆等杂豆生产
——公刘县、尼勒克、察布查尔、雷姆、奇台、阜康市、昌吉市、巴尔坤、伊宁、新源县、昭苏、特克斯、霍城、塔城、额敏县、沙湾、乌苏、温泉、清河,为北疆优质小麦发展重点区域;南疆的轮台县、焉耆、库车、沙雅、新河、拜城、阿瓦提、阿克苏、温宿、喀什、疏勒、疏附、岳普湖、伽师、巴楚县、买买提、莎车县、泽普、叶城、阿克陶、和田、墨玉县。
——夏玉米种植区主要有和田、玉田、洛浦、墨玉县、皮山、阿克陶、巴楚县、伽师、疏勒、英吉沙、疏附、莎车县、买买提、叶城、乌什、温宿、伊犁等地。
——春玉米优势区主要有昌吉、阿勒泰、伊犁的公刘县、新源县、尼勒克、察布查尔、温泉、博乐、昌吉市、呼图壁、吉木萨尔、奇台、雷姆、拜城、叶城、乌什、莎车县、巴尔昆、塔城。
——水稻种植优势区主要包括温宿县、察布查尔县和米东区。
——马铃薯产业将以乌鲁木齐县、吉木萨尔、奇台、泽普、叶城、拜城、巴尔昆、尼勒克、富蕴、新源县、皮山、沙湾、塔什库尔干、哈巴河、伊宁、昭苏、雷姆等17个县(市)为重点。
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大豆等豆类作物。
第二,棉花。继续保持新疆棉花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调整棉花内部结构,积极发展中绒陆地棉、长绒棉、中绒棉等优质专用棉品种。立足增强棉花产业市场竞争力,坚持良种化、科学种植、提高单产、节水增效、加工增值的方针,继续在棉花适宜区建设和巩固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重点增加强筋、抗病、抗逆的棉花品种选育;充分推广以棉花高密度栽培和膜下节水滴灌为基础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以原棉“一致性”和“三线”为重点,切实提升新疆棉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重点建设南疆优质陆地棉区,包括阿克苏地区的英吉沙县、岳普湖县、疏附县、泽普县、叶城县、伽师县、疏勒县、买买提县、巴楚县、莎车县市和喀什市,阿克苏市的新和县、温宿县、沙雅县、库车县、阿瓦提县和柯坪县,轮台县和巴州县。重点建设阿瓦提、沙雅县、库尔勒市、巴楚县、马凯提县长绒棉区。重点建设中长绒棉区的岳普湖县、买买提县、巴楚县、莎车县、阿克苏市、沙雅县、库车县、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
——在北疆、东疆优质陆地棉区建设中,优先支持昌吉市、昌吉市玛纳斯、呼图壁,塔城市乌苏、沙湾、鹤峰,博州市精河、博乐,吐鲁番市托克逊、哈密市哈密等10个县(市)。北疆中长绒棉优先建设乌苏市和精河县,有机棉基地重点建设丰县。
第三,石油。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改良和推广,着力提高质量,加强田间生产管理,调整品种,降低成本,注重单产,提高产量,进一步扩大我区油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依托龙头企业推进油脂生产产业化经营,争创品牌,积极开发“绿色保健”产品。主要发展油菜、胡麻、油葵、红花、籽瓜、花生,重点发展伊宁县、霍城县、特克斯县、昭苏县、新源县、奇台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博乐市、温泉县、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福海县。到2015年,油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量1.5万吨;油葵稳定在200万亩,总产量42万吨;亚麻发展到50万亩,总产量5.5万吨;红花30万亩,产量3600吨。
第四,甜菜。根据新疆不同生态类型和育种需要,开展甜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新甜菜育种新材料。在提高含糖率的前提下,加强抗病、高糖甜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重点发展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新源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乌苏市、塔城市、额敏县、沙湾县、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阿克苏地区等地。
动词 (verb的缩写)设施农业。按照“规模、管理、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到2015年,南疆保护性农业面积达到65万亩,重点发展冬末生产型日光温室和春秋拱棚,兼顾春秋生产型日光温室发展;东江地区30万亩,发展冬末生产和春秋生产的日光温室和拱棚;北疆有55万亩。在平原地区主要发展拱棚和春秋生产型日光温室,在山地逆温区积极发展冬末生产型日光温室。立足区内市场,以周边国家市场为重点,在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哈密、巴州、和田建设保障区内产品供应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在伊犁河谷、塔城盆地、喀什、阿克苏、阿勒泰、周珂建设面向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的反季节出口蔬菜基地,在吐鲁番、哈密建设面向内地市场的哈密瓜、葡萄反季节生产基地。
第六,其他特色农业。
(1)瓜。积极培育商品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加快主推品种更新,大力发展青精瓜生产,合理布局,在吐鲁番建设早熟、设施化的优质四季供应基地,在哈密、昌吉、巴州建设中熟瓜基地,在哈密、喀什、阿勒泰建设晚熟瓜基地,形成早中晚熟相匹配的产供格局。延长甜瓜供应期,到2015年,面积达到1.2万亩,优质甜瓜产量240万吨,优质甜瓜商品率达到80%,逐步实现新疆甜瓜区域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业化。
(2)加工辣椒。以市场为导向,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扩大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重点发展巴州、塔城、昌吉、喀什、阿克苏相关县市(领域)。到2015,全区加工辣椒种植面积654.38+0.2万亩,鲜食辣椒总产量240多万吨,加工率达到60%以上。
(3)加工番茄。继续巩固新疆加工番茄生产加工在国内外市场的领先地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原料供应期90天以上。重点发展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南疆焉耆盆地。准噶尔盆地南缘包括昌吉市、玛纳斯、呼图壁、吉木萨尔县,塔城市乌苏、沙湾县。焉耆盆地种植区域包括巴州博湖县、焉耆县、和静县。积极推进拜城县、乌什县等新产区发展。到2015年,全区加工番茄面积达到150万亩,年产原料750万吨,加工番茄制品1.25万吨,力争年销售率达到95%。
(4)籽瓜。积极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搞好先进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重点发展塔城地区的额敏县、塔城,昌吉州的奇台县,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福海县。到2015年,全区籽瓜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籽瓜种子产量22万吨。
(5)亚麻。重点加强伊犁、昌吉、塔城等产区亚麻生产基地建设,到201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
(6)香料作物。引进筛选优良品种,加快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利用,提高终端加工产品竞争力。重点发展焉耆盆地、伊犁河谷、吐鲁番、喀什、阿克苏地区和和田地区部分县市,如薰衣草、玫瑰、薄荷、茴香(孜然)等香料作物生产基地。到2015年,新疆茴香(孜然)种植面积将达到654.38+0.4万亩,总产量达到654.38+0万吨,其他芳香植物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生产各类芳香植物精油200吨,芳香植物抗氧化剂100吨,建成亚洲最大的草本芳香植物种植、生产和加工基地。
7.外向型农业。
充分发挥新疆独特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积极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为重点,不断拓展对外农业交流合作领域,以伊犁、塔城、阿勒泰、喀什、巴州、吐鲁番为重点,加快设施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出口基地、物流通道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新模式,把新疆建设成为面向中亚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和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