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彤元年是哪一年?
宣彤是清朝第十二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称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称号。
2月从1909开通到1912,取消。1917年6月底,在张勋的扶持下第二次登基,7月,1。
清朝宣彤元年(1909),清朝改元朝为宣彤,意为“宣告天下各朝统一”,捍卫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扩展数据:
年号是中国历代皇帝记录年份的一种方式,也被认为是皇帝正统的标志。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历时两千多年。
每个皇帝称号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含义。溥仪一生多灾多难,也用过三个头衔。分别是:宣彤年(1909-1911)、大同年(1932-1933)、康德年(65433)。
一、清朝皇帝,宣彤的年号。
光绪皇帝38岁去世,一生无子。所以当光绪皇帝快死的时候,慈禧太后选择了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做皇帝。载沣是道光帝第七子奕譞的儿子。
溥仪作为光绪皇帝的侄子,出身是醇亲王,与光绪皇帝是道光的后代,这样皇室血统才能得到保证,这也是为什么溥仪被慈禧立为清朝皇帝的原因。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溥仪的父亲不是皇帝,他的祖父也不是皇帝。他的曾祖父是道光。溥仪继位后,次年改称宣彤。溥仪这个称号的含义也与他的曾祖父道光有关。
道光死于1850。他的儿子也继位为咸丰皇帝,给父亲道光赐寺名玄宗。溥仪年号的第一个“玄”字,是他曾祖父的庙名。所以宣布溥仪的年号的意思应该是:继续玄宗(道光帝)的统治。
其实两个称号的含义,载湉的光绪的“道光之绪”和溥仪的宣彤的“玄宗之治续”,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就是光绪皇帝载湉和宣彤皇帝溥仪都是道光帝的后代。这才是溥仪年号公布的真正意义。
宣彤的头衔使用仅三年后,溥仪在革命浪潮中退位。时隔五年半,溥仪被重置,再次使用宣彤头衔。
1965438+2007年7月1日,有“辫子帅”之称的张勋支持溥仪第二次登基,将民国六年改为宣彤九年。
这一次,宣彤爵位只恢复了12天,溥仪再次退位,他的宣彤爵位被取消。因此,“宣彤九年”是一个从未真正存在过的时代。
第二,伪满洲国当权,“大同”的称号
溥仪不甘心清朝的灭亡,一直在寻找复辟的机会。最终,溥仪把恢复清朝和皇位的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
193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间谍友原贤治到天津靖远,打着“恢复天皇制”、“宣彤天皇独尊”的幌子,诱骗溥仪成为东北的“皇帝”。
溥仪一直被复辟的梦想冲昏了头脑,对健二土肥元的话毫不怀疑,认为这是恢复清朝祖业的起点。
在与上原健二相识8天后,他从天津潜入东北,投靠了日本侵略者,迈出了作为侵略者傀儡的第一步。
起初,溥仪先到鞍山汤岗子,行动开始受到限制。几天后,我转到了旅顺。旅顺期间,溥仪的复辟梦破灭了。
1932年2月23日,溥仪在旅顺的苏太子府会见了半园正二郎。他明确告诉溥仪,新国家叫“满洲国”,以长春为首都,改名叫“新京”。
溥仪将是这个新国家的“统治者”。把《满人宣言》、《执政宣言》和五色满洲国旗放在他面前。
这违背了溥仪的主观愿望,不能被溥仪接受。第二天,板垣征四郎通过郑告诉溥仪,军方的要求不能改变。如果不接受,只能视为敌对态度,军方只能以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应对。这是军方的遗言。
1932年3月9日,溥仪被任命为伪满洲国长春“执政”,国号“大同”。当然,溥仪心里希望用以前的“宣彤”称号,但这不是他能决定的。
第三,“康德”的年号
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两年后,经日本政府许可,溥仪第三次当上了“皇帝”。日本政府允许溥仪重新当皇帝,但并不是真的想把权力还给溥仪。
而是想表明“日本没有吞并满洲的野心。既然满洲可以自由供养自己的天皇,当然不能说是日本的殖民地”。
这其实是日本政府对东北人民的欺骗。日本政府认为,让溥仪当“满洲国”的“皇帝”,更有利于日本长期统治中国东北。原来是碎玻璃。
据《末代皇帝传奇》一书记载,溥仪自称“康德”。“康德”这个称号并不只是溥仪所说的仰慕康熙的意思。这两个字的背后,还隐藏着溥仪与日本关东军的矛盾。
“康德”年号中的“康”字,确实是指康熙皇帝的意思,为了表达对始祖康熙皇帝的敬意。但“德”字指的是光绪皇帝。
193310日本关东军司令凌杰龙通知溥仪,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天皇”。这个消息让溥仪很兴奋。
溥仪想在仪式上穿上清朝皇帝的龙袍,以示自己是正统的清朝皇帝。因此,溥仪派人到北京容晖太妃去取一件保存了22年的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
穿上龙袍,溥仪的内心无比激动。没想到日本关东军给了溥仪一击。关东军司令说,日本政府承认的是“满洲国皇帝”,不是“清朝皇帝”,不能穿清朝的长袍,只能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的礼服”。
溥仪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于是派郑去和关东军谈判。最终,半园正四郎同意溥仪祭天时穿清朝皇帝的龙袍,但登极时必须穿大元帅的正装。溥仪也只好同意。但这件事让溥仪对日本关东军产生了反感。
1934年3月1日,溥仪第三次登基,正式改名为康德。溥仪之所以用清朝光绪皇帝的“德”字,是因为1908年溥仪入宫时,按照慈禧太后的遗嘱,继承同治皇帝为继承人,扛起光绪皇帝为继承人。
由于日本关东军拒绝承认溥仪为“清朝皇帝”,拒绝让溥仪穿上清朝皇帝的龙袍,溥仪只好取了“康德”的头衔,向世人表明他是继承了清朝光绪皇帝的正统清朝皇帝。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