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秋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除夕、清明节和重阳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也称为鬼节和七月三十日。根据传统习俗,中秋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相传,中秋节是道教和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七月本来是小秋,很多庄稼都熟了。按照通常的做法,人们会向祖先献祭新米,并报告收成。东汉时期,道教设“三会五拉拉”。后来,道教将中原帝官的生日和相应的祭祀日期定在7月15日,从而将7月祭祖的日期定在这一天。“中原”这个名称起源于北魏,是道家的说法。古书记载,道经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公赐福百姓日;七月十五是“中原”,是地方官赦罪的日子;10月15日是“夏媛”,这是水利官员救济厄的日子。《法书》记载:“七月中元日,地方官降,人间善恶已定,故道士夜诵经文,囚人免饥。”因此,在7月15日,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祀仪式来崇拜当地的官员和他们的祖先。民间祭祖活动一般在7月15日前举行,不限于某一特定日子。民众通过一定的仪式,在晚上将祖先的鬼魂接回家,每天早、中、昏三次提供茶饭,直至其回归。还的时候用钱把纸包起来,叫“包衣”,或者有仪式(或者佛或者道)。回去的时候烧纸钱衣服,这叫“涂”。另外,中秋节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在家里烧香,把香放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庄稼丰收,被称为“铺田”。那天商店都关门了,在街道中间,每隔百步就摆一个香案。香案上摆着新鲜的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子后面有道士唱着让人听不懂的鬼歌。这个仪式叫做“唱歌”。中秋节、除夕、清明节和重阳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也称为鬼节和七月三十日。根据传统习俗,中秋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相传,中秋节是道教和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七月本来是小秋,很多庄稼都熟了。按照通常的做法,人们会向祖先献祭新米,并报告收成。东汉时期,道教设“三会五拉拉”。后来,道教将中原帝官的生日和相应的祭祀日期定在7月15日,从而将7月祭祖的日期定在这一天。“中原”这个名称起源于北魏,是道家的说法。古书记载,道经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公赐福百姓日;七月十五是“中原”,是地方官赦罪的日子;10月15日是“夏媛”,这是水利官员救济厄的日子。《法书》记载:“七月中元日,地方官降,人间善恶已定,故道士夜诵经文,囚人免饥。”因此,在7月15日,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祀仪式来崇拜当地的官员和他们的祖先。民间祭祖活动一般在7月15日前举行,不限于某一特定日子。民众通过一定的仪式,在晚上将祖先的鬼魂接回家,每天早、中、昏三次提供茶饭,直至其回归。还的时候用钱把纸包起来,叫“包衣”,或者有仪式(或者佛或者道)。回去的时候烧纸钱衣服,这叫“涂”。另外,中秋节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在家里烧香,把香放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庄稼丰收,被称为“铺田”。那天商店都关门了,在街道中间,每隔百步就摆一个香案。香案上摆着新鲜的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子后面有道士唱着让人听不懂的鬼歌。这个仪式叫做“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