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土家族导游词

湖南湘西土家族导游词

湘西土家族苗族村寨民俗文化艺术丰富,土家族的摆手舞、始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族的芦笙、木鼓等都很有名,久负盛名。土家刺绣和苗族蜡染是必须的。土家族苗寨是歌的海洋。人人都会唱歌,无处不在,唱山唱海,感觉漫山遍野。有对仗歌、盘曲、民谣、草锣鼓等。形象生动,声韵和谐,感情真挚,优美悦耳。闻起来像产品,像春风。我们来看看土家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吊脚楼属于木结构,四周挂有独特设计的角楼,省工省料,美观大方,成为湘西一景。

湖南湘西土家族导游词

张家界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由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组成,总人口118400人,占全市总人口1552万人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白族65438+65438人。在漫长的繁衍、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在原始险恶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

土家

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要民族。张家界的土家族属于古巴人的一个分支,一个是古代普通人的后裔,也有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古代土著祖先。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历史上称为蛋人、天门蛋人、南人、武陵人、荆州人、无锡人、土人、土丁、土兵、土军等。

旧志曰:“民情淳朴,土厚风纯。”“楚风刚劲,其弊多于怒。永定属楚方,风俗尚简,中土人遗风犹存。”一位汉族官员曾感叹:“隐居深山,有清静醇厚之俗。所谓人生不为外事,安于千亩温饱,盖古矣!”这是历史上对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基本评价。

张家界土家族人忠诚、感性、好客、勤劳,忌骗、轻信,热衷于打抱不平,善歌舞,信巫鬼神,军事斗争。他们崇拜秦皇后,项,,以及五谷神,国王,土地和社会。

张家界土家族在中国战争史上有过辉煌的战绩。早在西周时,他就帮助周武王伐周,说“歌舞引凌,殷兵大败”;刘邦讨伐胡亥,秦二世、土家率先垂范,深得刘邦赏识。为了反抗东汉王朝的压迫,涂家渠帅乡在郴州虎头山打败了富博将军马援,使他死去。明朝洪武初年,秦王为了反抗朱元璋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带领地方兵连续打败了五个侯级将领。明朝嘉靖年间,召集湘西、鄂西各路土司前往东南沿海,一举击败敌人。明世宗亲自给土司“东南第一功勋”的牌匾;清朝时,土家族将领王政道、罗荣光用生命保卫了国家,打败了外族入侵。大革命时期,土家族人民坚持与贺龙将军、任、肖克等进行游击战争,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中,湘西土家兵敢于和美国人叫板,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曹里怀将军曾高度评价志愿军中的土家族士兵:“土家族是中国最勇敢、最善于战斗的民族。”

hflash

到了张家界,大家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

由于历代屯兵镇压土家族的政策,土家族被赶进深山老林,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满疮,山上毒草毒蛇。人们住在一起,爬楼梯是为了干栅栏。”再加上地少地少,土家族只好在陡峭的悬崖上修建吊脚楼。

吊脚楼大部分是木制的。早先土司王禁止土人盖瓦,只允许盖杉树皮和茅草,称为“只准买马,不准盖瓦”。直到清朝雍正十三年才开始建瓦。一般为四扇三室一排,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历代祠堂,是家族祭祀的核心。建筑按地形分为半挂、半挂、双手推车挂、钥匙挂、弯尺挂、水挂、渡河挂。富人雕梁画栋,檐高石阶盘绕,有诗画在空中的意境。著名土家族诗人王成栋写道:

奇山美水妙遍天下,酒村歌美。

吊脚楼上睡一晚,梦十年也浪漫

修屋赞梁

土家族人把盖新房当成繁衍子孙的根本,所以把它看得很神圣。修房子前,请风水先生选一个靠近山、沿河、在太阳背风的地方作为房子的声音。无论谁家有了新房子,远房亲戚邻居都来帮忙,自己只吃饭不拿工资,也就是所谓的“白干”。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都来送礼祝贺,称之为“倒梁酒”。

所谓梁,是指大厅屋顶的横梁。在梁树的选择上有一个古怪的规则:主人必须偷偷在山里找一棵有两个枝干的直树,不管树的主人是谁,尽管他偷偷把它砍倒,锯成两截,同时滚下山去。谁的头在前,尾巴在后,无伤无疤,就选哪个。这种习俗叫做“偷梁”。土家村有个习俗,偷梁不算“偷”。梁木一旦偷地,就要放鞭炮,贴红布,然后兴冲冲地请八个年轻人抬回家,好像是一路“偷”遍全城。树主不仅不追究,还祝贺他,因为这是吉祥友谊的象征,就像为别人的子孙立下基业立下大功一样。

梁木画在画面中间,左右对联如“从此美好幸福”或“皇道昌盛,五谷丰登”。

登梁时,请两位歌手或水墨大师为梁点赞。赞良有一定的调子,单调。其实是一种韵白表现的形式。屋脊山上架起横梁后,赏梁人爬上梯子,一人提着酒壶,一人端着茶盘,茶盘里放着筷子、酒杯、腊肉、糯米。提起酒壶喊:

手提酒壶闪着金光,壶里的酒闻起来很香。

欢欢喜喜的去家,和主一起赞美主梁。

茶盘接着喊:

手持茶盘是方形的,张郎设计了鲁班服装。

四角建龙凤榫,正中放金漆盘。...

赞美,两个人开始爬梯子,每走一步就要唱五句赞美的话,其内容是赞美古人恭维主人:

...最后三步,三元,刘备张观访问大仙;

南阳有个诸葛亮,曾三次访问高冈。...

十步,完美,张郎鲁班下凡;

盖高楼,盖大厦,东方富庶千年!

梁赞哲爬上屋梁时,两人坐在梁的一端,饮酒,互问互答,并称赞主东的房屋意象为仙境,琼楼和王龙宫,生日很长。夸完梁,把“梁八”扔下去。先拿两个象征财富的大巴巴在手里,问下面的主人:“富还是贵?”主持人回答:“有钱有钱!”当两个巴巴被扔下来的时候,主人家把他们抱在怀里。(最忌讳不能接),然后把小粑粑扔了,一边扔一边唱:

笑,笑,双手抱起梁粑粑,

一起往四面八方撒,越抢越发达!...

这时候宅子场上的人都在抢着争抢巴巴,好不热闹。扔完粑粑,亲朋好友在梁上放上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布,称为“搭梁”。此时鞭炮声震耳欲聋,梁赞一步步走下地面,一座座新房在欢腾的热烈气氛中中性。

土家族服装

相比较而言,土家服饰不像苗族那样穿金戴银,更贴近生活和实用。民国以来,土家族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主要用蓝色、蓝色、白色或条纹的布做成,有两三米长,绕着头转圈。女人通常戴绿丝手帕或白色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长达七八米。它是女性的终身伴侣,死后会用手绢包裹。衣服以蓝、白、印花布为主。男人穿一对束腹,两排有七到十一个扣子,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裤腿末端有花边。女子有右翻领、大短袖、花边饰和银铜饰,俗称“全翻领”,有满族遗风;没结婚的女生穿花衣服,讲究红绿;小孩子喜欢戴菩萨帽、老虎帽;男鞋多为蓝布,女鞋穿绣花鞋;姑娘出嫁,必穿“露袄”,一件鲜艳的桃红绣袄,八罗裙,和土老四的差不多。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罗裙是正宗的家居装饰。以前土家族男女都是不穿袜子穿打底裤的。尤其是男士们把裤子裹成人字,再配上布鞋或凉鞋,非常灵动。民族专家说,这是土家士兵的战服,带有传统“兵农合一”土司制度的痕迹。而民间工匠有不同的职业服装,如铁匠穿又长又宽的牛皮肚兜,防止烫伤;猎户座挂绣子弹头肚兜是实用需要;下雨天农民穿麻纤维很有必要。对于那些“命”差的孩子,要按照图老四的指示,穿上“100把锁”和100件衣服,也就是从100户人家要100块破布做衣服,否则就很难培养人等等。所以外地人说:土家族穿西装“讲究”。

土家族饮食

“嘴上两张皮,就是想吃好”,来张家界的客人都想尝尝土家族的民俗美食。

张家界盛产大米、玉米、高粱、红薯、荞麦、小米和各种豆类。平坝土家族以大米为主食,大山土家族以大米和玉米混合为主食。

土家菜讲究酸辣。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辣,心如猫爪,走路脚软。”所以你特别注意辣椒、花椒、辣椒、大蒜、小葱、韭菜、香椿等香料。据旧书记载,因土人居“山沟,冰泉寒,丘蒸,非辛味不足以暖胃健脾。”

土家族妇女多是制作酸辣食品的能手,如用四季的鲜菜、野菜或五禽六兽的肉,经干燥、腌制、烘烤制成干菜、腌菜、泡菜等,使生活情趣盎然。

土家族著名的地方菜有:

石耳炖鸡鸭。明清时期,张家界的石耳是敬酒给皇帝的贡品。据说这道菜在每年的皇帝宴会上都有供应。泥鳅钻豆腐也是一绝。让泥鳅饿三天,然后让他吃猪油,再放进豆腐里,慢慢煨,让泥鳅钻到豆腐里,直到豆腐熟。它的味道棒极了。还有鲜鱼炖苦瓜,牛肉炖嫩瓜,都是一般人不敢兼容的‘佳肴’;像血豆腐、莲藕渣、袁古平腊肉、棒棒肉、红烧鱼、瓦罐菜、鱼辣椒、烤茄子、烤辣椒(捣成泥)、野菜等。土司王流传的《土司王宴》一席18道菜,共8道菜谱,24道系列,足以和几道中国名菜坐在一条板凳上谈经典。尤其是土家的“三口锅”,别有风味。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招募湖南湖北土司兵抗击日寇,正好赶上年关。为了不错过军机,土司王提前一天下令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称为“合菜”,后来演变为“三锅”。各位嘉宾,到了张家界,建议大家去小饭馆尝尝“三锅”,永生难忘。

另外,逢年过节,土家族做糯米、竹叶、炒饭、饺子;春天用桐叶做麦饼,秋天做苦荞饼,都让人垂涎三尺。

土家族过年。

张家界土家族人过年团聚,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腊月大的话就是29过年;月小的时候就28过年了。土家族人称之为“赶过年”,提前一天过年。有一个关于“赶过年”的民间传说:

相传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腐败,日寇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朝廷多次派出大军抗击日寇,均以惨败告终。历史大臣张静前往朝廷,要求湘鄂情士兵抗击日本侵略者。明世宗允许他玩,派胡宗宪监督。永定叔茅岗土司秦耀之自知难归,决定陪亲戚过最后一年,于是下令:“蒸饭,切肉,倒一大碗酒,提前一天出门过年。”

因为时间紧,很多菜都没时间做,就把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也就是所谓的“合菜”。我吃好就上路了。这道菜后来演变成了“三口锅”。士兵上了前线后,很快就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世宗赐匾,上书“东南战功第一。”编年史书记是这样写这段历史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将士阵亡,除夕之夜,日军毫无准备,因此大获全胜。后人沿袭,成为家风。”

“赶过年”的习俗,体现了土家族人意识到大局、愿意为国捐躯的宽广胸怀,是土家族人的骄傲。

6月6日《谭侯孙批》

张家界土家族的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有时一月有好几个,但影响最大的民族节日是6月6日的“秦后鞣”。

相传朱元璋称帝后,背叛了农民起义的目的,封侯,滥建宫殿,强迫茅岗当地人贡献湘南大木。结果姚役甚重,湖广大旱,灾民相食,民不聊生。洪武三年(1370),时任慈利和平使者、湖广判官的土家族首领秦侯联合桑植、永顺、鹤峰等“十八洞蛮”愤怒揭批起义时,朝野震动。朱元璋亲自坐镇荆州,派出五名侯级将领出征。秦战败后,坚持抗战,被汉奸出卖。洪武五年农历六月初六,朱元璋下令将当年的秦皇后剥皮。那时候天已经黑了,北京七天七夜不知日月,不分白天黑夜。朱元璋意识到自己误杀了真命天子,天地不容。他赶紧跪在地上,向天地许愿。每年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秦皇后在宝座上坐三天,他亲自下拜三拜九叩。愿云开雾散,日月重见天日。朱元璋为了获得秦背的真影,还下令将秦背皮吹成鼓供殿中使用。为了防止虫蛀和霉变,每年的六月初六要翻一次谭的背皮,所以这一天又叫“晒后龙袍”、“晒后皮”。《永顺县志》记载:“六月六日,书衣晒干,相传茅岗土司秦后遭日刑,血溅衣上,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谓之“晒龙袍”。

木叶之恋

湘西苗族男女寻找伴侣,谈恋爱,渴望“追到场边”,而土家族男女则用木叶来表达感情。

土家族人每天都在山里与鸟和蝉一起度过。当他们孤独、快乐和忧虑时,或者有什么秘密的忧虑时,他们就摘下一片木叶,弹奏无字的歌曲。这些木叶的歌悠扬,悲泣,欢乐,悲伤。远远听去,鸟语啁啾,像一股山泉,充满诗情画意。吹树叶不容易。要吹好曲子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有些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但不便说出来,又不喜欢媒人说闲话,就用木叶求爱,把满满的爱写在木叶上。山里人这样唱:

满山都是成堆的树叶。郎能打吗?

有一天,我学会了只用木叶,不用培养基。

一千两银子很难买到阿妹的心。

媒人的嘴在流血,不值一首情歌。

唱着千古“哭嫁歌”

土家族女孩在接到男方通知结婚前十个半月停止外出打工。先是在吊脚楼的闺房里摆了一张八仙桌,放了十碗茶。九个邻国的女人被依次邀请围坐在一起,她们开始为婚礼歌曲哭泣。新娘在中间,叫“酒席”,右边的女人是“酒席”,左边的女人是“酒席”。新娘开始说话,回答问题,轮流哭,日夜不停。哭是有规矩的:母女哭,姑侄哭,姐妹哭,叔侄哭,姑侄哭,骂媒人...三到五天,有的十天半月。主要内容包括回忆母女情深,诉说离别之苦,感谢养育之恩,请求兄弟弟媳照顾年迈的父母,教导女性做人。

哭泣的婚礼歌曲一般都是即兴创作的,看到妈妈哭,就会看到阿姨哭。有不同的哭字,也有固定的哭字,如“比古人”、“同室哭”、“十画”、“十绣”、“十二月”。把唱和哭结合起来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因为哭有一个抑制挫败感的曲调。新娘之前一定要请老师练习(当然是保密的)。哭的时候用“嗡”“曼”“哎呀呀”等语气词哭,感人。如《哭姐》:

喝一口井水,踩一条岩板路;

十八年同村,一起玩,一起长大。

每天坐在板凳上,和油灯共度良宵;

织麻和筐一样,磨和磨一样。...

再比如哭闹的爷爷(音“丫”)妈妈:

妈妈,妈妈,我要走了。再帮妈妈梳头。

我曾记起太阳穴上的野花是绚烂的,我是什么时候额头上起了苦瓜皱纹?

摇篮还在耳边回响,妈妈已经为女儿煮了头。

燕子离开它们的巢,我的母亲,唉,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娘哭女:

锣轿子催姑娘去,一大堆话还不够;

世界上每三年就有一个闰,为什么不闰到第五个表呢?

哎,儿子不在了,妈妈也很难留下来,以后你可以从头再来;

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夫妻恩爱春秋。...

土家族妇女哭嫁的习俗由来已久。清代土家族诗人彭潭秋记载:“十姐妹歌,爱亲爱善,伤后别离,满含哀怨,泪随,亦是‘竹枝’遗风。“古代支竹词中有一首哭嫁诗:

桃花季好时节,说再见无限伤感。

哭娘哭嫂哭姐妹,多情棉裹泪。

用哭泣来庆祝美满的婚姻,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气质和文化自觉。

生孩子,养孩子

洒筷:“十姐”哭喷锣鼓催轿子。这时,新娘会被哥哥或表妹抬上轿子,母亲会在轿子周围撒上“五谷”,祈祷女儿出嫁后,五谷年年丰登、发达;在轿子前后各撒一双筷子,祈求女儿早日生儿育女(筷子的谐音),人丁兴旺。

产妇禁忌:新娘婚礼当天,为新房铺床的女人必须是有孩子的,在当地有一定名气的女人,不能是没有孩子的女人。寡妇不能进洞房。接收户口的女方也应该有儿女。

女人怀孕了就叫“尤喜”,不许坐在一个房间的门槛上,说亵渎了家神;你不能坐在扁担上或锄头上,说你的孩子将来懒;房子里不能钉钉子,怕“钉”到胎儿;不能打蛇,打蛇还得吐舌头。不准进洞房,怕“四眼风”;不要踩水牛绳,因为水牛会怀孕十二个月,怕超过月亮。...

婴儿出生:婴儿落地时,男方必须向丈母娘报喜。他生男孩的时候会抱一只公鸡,生女孩的时候会抱一只母鸡。婆婆一看就知道是男是女。

三天后,老奶奶去女儿家看她的孙子,这被称为“洗三”,然后人们同意给你一个礼物来祝贺一个吉祥的日子,称为“倒米酒。”奶奶会送布,婴儿毛衣,鞋帽,尿布,鸡,蛋,肉,米,摇篮。我还得给那对母子送衣服,说“孩子为生而跑,母亲为死而跑”,算是对那对母子的安慰。

晚上背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头上盖个尿不湿,说是辟邪;孩子100多天,舔猪尾巴,说不流口水;女生舔鸡翅,说长大了要梳头;让孩子喝鹅口汤,说长大了会说话;有的把孩子的脐带放在高高的山顶上,说长大了胆子大,能做大事;孩子到了一岁,就要“抠周”,也就是过第一个生日;当孩子受到惊吓时,会在门前的十字路口泼洒大米或找当地老板“吃怕了”;婴儿犯“夜哭”(俗称“哭百日”)时,在路边或桥柱上,写四首诗在纸上,让路人念:“帝皇,我家有哭郎,路人念一句,一觉到天明!”据说读了一百个人,孩子就不哭了。

篮子上的湘西

张家界分三级七山。土家族世代与山为伴,也与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姑娘出嫁,要编一个“洗衣篮”作为嫁妆。洗衣篮小巧精致,设计精巧独特,是她家家庭情况的标志,也是新娘一双巧手和勤劳手的“烙印”;女儿生孩子,娘家会给她一个“妈篮”(也叫“童篮”)。篮子长成圆柱形,做工非常精细。它是专门用来抱孩子的。宋祖英唱的《小筐》就是这种筐;用“高背筐”挑玉米、谷子,高背筐直径大(直径2尺多),腰细,底方,高于头顶;用“柴筐”砍柴拔猪草,又粗又大,经得起打;还有一种专门为男人挑玉米棒子设计的“撑筐”。用一根杆子把两个高3英尺,直径65,438+0英尺2英寸的汤圆串在一起。玉米球结实牢固,扛在肩上下高坡陡崖很方便。另一种木筐,几根棍子,串成一个可以放物件的空框,用丝扎紧,用来运原木、石头、送肥猪;最特别的是“水箩”,腰很长,口很小。用皮革编织,内外刷桐油。山上缺水,土人从峡谷取水,搬运白云深处的木楼。

筐,在山民眼里,就像沙漠里的骆驼,河里的船。外国人称之为“筐上湘西”。

除草,敲锣打鼓

每年春夏秋,山上都是挖地、种草、种茶的忙碌日子。邀请朋友、亲戚和邻居的几十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天在东方,一天在西方,他们是“白工”。为了调节疲劳,加快进度,请了两个歌手站在高山上,一个击鼓,一个敲锣,手指夹在喉咙上,用八度高的假声唱。土家族人称之为“割草锣鼓”。

割草、敲锣打鼓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唱“毕业典礼歌”,也叫“歌头”,然后唱“请神歌”。据说很久以前,土家族有一个叫张的农民,养了五个儿子。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五个儿子都被征召当兵,战死沙场。皇帝动了恻隐之心,给长子取名天门地,给次子取名地狱地,给三子取名邻里地,给四子取名桥地,给五子取名山神地。这些土地神老老实实为人民工作。歌手向山神歌唱:

你要保护幼苗,保护庄稼。

一天走三次,三天走九次。...

《秧歌》是早饭后上班唱的歌。它是草、锣、鼓的主要部分。它有固定的歌词,如“打鼓回官”、“爱姐歌”、“单曲”。也可以即兴,唱历史故事、古代传说、民间轶事。有时候,农民工累了,就唱几首“牛皮歌”调调口味;

叫我唱唱歌,唱首牛皮歌;

唱一个鸡和一个鸭蛋,唱一个鸟头和角;

唱一条倒流的河,唱一个滚上坡的石头头;

唱个蚊子哈欠,唱个糠壳拧成绳。...

晚会结束时唱《诸神之歌》;

山下见太阳,敲锣打鼓送神仙;

有的神跨鹤走,有的神骑狮;

只有土地无处可去,在岩板下定居下来。...

《永定县志》记载:“植草房内有唱金、击鼓、唱歌娱乐之人,亦为古田歌遗。”《桑植县志》也载:“夏割草,田埂上,二人间作,锣鼓相应,谓之打锣鼓。这农家乐也是用来省力的。”

禁忌

俗话说:“出国问禁,下乡问俗。”游客在异乡游玩,如果触犯了当地人的禁忌,就会惹上麻烦,增添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土家族有很多禁忌,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职业有不同的禁忌内容,这不仅反映了一种充满理想主义和迷信的文化心态,也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因为这是土家族长期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张家界土家族人早上把蛇叫“虫”或“瓣”,老虎叫“大猫”,猴子叫“爪子”,鬼叫“短骡子”。很多禁忌都变成了谚语。比如出门要选个好日子:“正月十四二十三,老先生不下寺”;“七不出门八不回,隔九天空手出门”;“春天不捡鹰打鸟,冬天不捡汗巾”;“上山不接麂,下河不接鲤”(指莫名死亡的麂和鲤);大年三十期间禁忌比较多,不能吵架,不能打孩子,不能关灯。大年初一,不谈“背时间”,“我爸妈嘴无边”;“三十六,跌跌撞撞”;“人过三十六,有喜有悲。”因为三十六岁死的人比例最高,灾数最多,所以人们总是避开三十六,就像外国人忌讳十三这个数字一样。36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都会搞个生日冲;每当人类记述婚丧嫁娶喜事时,偶然遇到序号36就是逆境的先兆,所以很多人首先要在序号36上写吉祥的话;不准孩子玩小鸟,说长大了写不好(用这种方法保护小鸟);不允许孩子采摘未成熟的桐子,说会得到“消耗”(保护桐林);木匠的院子板不能坐,铁匠的铁砧不能敲,阉割一样的工匠的号角不能吹,演员的皮箱不能靠,农民的拉条不能踩(欺主);不要在瓦窑前说“红”,也不要怕红瓦而叫“陈”,因为陈与“申”谐音;戏班称“伞”为“道具”,避用“散”字;年初听到百灵鸟(布谷鸟)的叫声,如果在床上睡觉或下山,就会不吉利,牲畜会在大年初一进家门,预示着“猪来穷,狗来富,猫来穿丧服”;野浣熊进家门,鸡爬树,狗进家门。没有灾难,就会有灾难。梦见清水泪,梦见白布到戴孝,梦见红花,梦见小孩防贼;梦鸡、梦鸟、梦小鱼有争吵(吵架),梦水牛有财富,梦带病越岭,梦飞升健康,梦带好东西上山,梦下山笑哭,梦有福气...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