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计划,光绪陈佳科电卷子,为什么专家只给100元?
收藏家:朱晓萍
收藏出处:一个月前我哥在古玩市场买了这张试卷。说到这还有一集。我哥哥是个书法爱好者。他通常喜欢收集一些东西。我哥哥住在河间县。那天,他在当地古玩市场散步时发现了这张试卷。根据他的经验,他认为这是真品,很有价值。但卖家对商品一无所知,要价150元,而我弟弟当天身上连100元都没有,不好意思砍价。临走的时候,他好心的告诉卖家,这是个好东西,你要卖的贵一点!没想到卖家看出了我哥的好意,连说,你有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我也找了个识货的。
藏品特点:此寺试卷长30cm,宽14cm,封面签有寺选卷。第一个标题是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甲平月吉日,吏部奉承。一枚翰林珍宝邮票。试卷内容以“孝应是治国之本”为题。署名刘春林,并点缀钢琴和印刷双方,以及一个翰林宝藏的印章。
相关背景资料:据说当时慈禧太后正准备庆祝七十大寿,想从科举考试中得到一个吉兆。她先是翻开了最上面的试卷,可是当她看着中奖的人,广东人朱如真,一看到“真”字就想起了甄妃,一看到“真”字就怒火上升。于是我在试卷里把朱如真扔到了一边。慈禧翻开第二张试卷时,心里不禁又高兴起来。因为第二张试卷是刘春林写的,他是直隶(今河北)肃宁人,“春雨”二字的意思是春雨变成雨,雨落下来。今年大旱,渴望一场春雨,自然是“好运”的征兆。于是,一大堆圈子,排在第一位。中国的科举制度兴起于隋唐,延续了几代人。清代沿袭明朝的考试方式,开设文科和武术两门课程,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文科考试的文人,必须通过“省考”和“国考”,才有资格参加“宫考”。宫中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后是“进士”。进士分前三(等。),前三名,第一名“1号”,第二名“2号”,第三名“探花”。迪美的第一个名字是《金典传》,三家的第一个名字是《玉典传》。1904年7月,清廷照常再次举行宫廷考试。考官经过精挑细选,将选出的卷子进行排名,上书慈禧太后“钦定”。1911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刘春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秀才。
鉴定专家:卢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化研究30年。
专家点评:所以之所以给出100元的价格,是因为这不是刘春林的笔迹,而是后来的仿制品,我这么说有几个原因。第一条:首先,它的签名上已经写了科举试卷的参考书目。如果这是一份真正的科举试卷,它应该写刘春林科举试卷,而不是使用这个名字。第二个原因: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刘春林获得了举人的称号。然后在光绪三十年1904,他是状元,正好是光绪二十九年。光绪二十九年,无论刘春林考不考,都是最后一名的卷子,也就是说他没有被朝廷选中。但注意它的正反面都盖有“翰林珍品”(印章)。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今天一个普通人的试卷没被录取。可以当宝收藏吗?第三个原因:以往的考试,都有升官、监考、盖章、记录、阅卷的官员。所有官员都必须在这张纸上留下他们的印章。但是上面没有像这样的木制邮票。那么第四个原因就是它的论文不对。我不可能再给你裱一张纸,然后让你在这张裱好的纸上写字。第五个原因是它的文字弱,所以基于这五个原因,我不认为这是刘春林的真正试卷。
专家组鉴定: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