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的地理环境
日喀则总体位于喜马拉雅山系中部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部之间,南北地势较高,中间隔着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地形复杂多样,基本由高山、宽谷、湖盆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横贯我国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最大的山系,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群峰林立,山峦众多。日喀则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分别是珠穆朗玛峰、洛子峰(8516m)、马卡鲁峰(8463m)、卓若尤峰(8201m)、希夏邦马峰(8012m)。珠穆朗玛峰,位于日喀则和尼泊尔交界处,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6438+03米,居世界之首,昂首俯视群山,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此外还有卡鲁拉、加佐拉、马拉、中拉、拉杰、马杰拉等多座高山。
位于藏南河谷上部的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河谷平原主要由拉孜-任布宽河谷和江孜-日喀则平原组成。还有喜马拉雅山北侧,藏南高原的彭曲河谷平原和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这些山谷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日喀则有234个矿床、矿化点和找矿线索,包括金、银、锌、铅、锂、锑、汞、铜、铁、锰、铯、铬、硼、云母、砷、盐、芒硝、钾、水晶、硫、磷、明矾石等。
开采的主要矿产有金、铜、铅、锌、铬、锑、玉、硼、矿泉水和花岗岩。
金矿:日喀则金矿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岩金开采地点为谢通门县马融乡。砂金矿包括南陵县达孜金矿和昂仁熊金矿。
锂硼矿:锂资源量654.38+0.53万吨,三氧化二硼资源量3220万吨,钾资源量3590万吨。基于654.38+0.990的货币价值和三分之一的可回收比率,潜在价值在654.38+0.5亿人民币以上。秋里楠木湖硼砂矿伴生部分芒硝,硼砂储量86万吨,品位28%以上。
矿泉水:矿泉水包括岗巴曲登尼玛矿泉水和江孜马龙矿泉水。主要生产曲登尼玛矿泉水。曲登尼玛矿泉口海拔512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矿泉水源,日出量约800吨。
建筑材料:砂石主要开采于雅江、碾河地区;花岗岩主要开采在康马县、谢通门县、拉孜县。农牧业是日喀则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日喀则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牧业的发展速度。日喀则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1.25万亩,占西藏自治区的1/3,粮油产量约占西藏自治区的40%,销往国家的商品粮占西藏自治区的50-70%,粮油总产量居西藏自治区首位。畜牧业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年牲畜产量达到550多万头(仅一、一马),相当于800多万羊单位,居西藏自治区第二位。
日喀则不仅是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大区,也是农畜土特产丰富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土特产有十几种。其中,亚东鱼、帕里牦牛、岗巴羊、桑黄油、霍尔巴羊、岗子大蒜、“连甘”高档糍粑、日喀则荞麦、艾玛岗土豆、拉祜族优质油菜。
1989年日喀则农牧业总产值达18777300元,比1980增长31.46%。其中农业产值占49.40%,畜牧业产值占42.14%。
1999粮油总产量达到35.2万吨,比1994增加7.2万吨,增长25.7%。农业总产值达到87545.06万元,比1.994增加47381.590元,增长54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元,比1.994增加249.88元,增长24.5%。1999年,畜牧业产值达到42110800元,比1994年增加152918800元,增长36.3%。成年动物的死亡率仅为2%左右。
截至2002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543.8+2.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8.4亿元,占总收入的65%。农牧民人均收入1.69元,分别比1.994和1.999增长65.7%和33.1%。日喀则地区粮油总产量达到78091万斤,分别比1.994和1.999增加21.925斤和3550万斤,分别增长281%和4.5%。其中粮食产量73984万斤,油菜产量41.07万斤,蔬菜产量1.58亿斤。日喀则末牲畜存栏量控制在570万头(仅1头、1匹)。肉类总产量271万吨,分别比1994和1999增长57.6%和19.9%。牛奶总产量5.72万吨,分别比1.994和1.999增长60.7%和21.7%。
2013年,日喀则推广“藏青2000”良种8.5万亩,占全区推广任务的80%,推广“西玛拉22”2.06万亩;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成为第二批中国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在江孜、拉孜等10个县实施10个农机示范村;新建青稞生产基地、退牧还草工程等19类186个农牧业项目,国家投资394438+000万元。2013年,日喀则农林牧渔总产值35.76亿元,同比增长3.7%。日喀则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所辖18个区县中有9个边境县,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边境线长1573公里,约占全区边境线长的一半。有4个开放口岸和29个互市贸易点。
1984年,国家投资成立日喀则第一家专业外贸企业。2002年,日喀则有7家外贸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和股份制企业。
2002年,日喀则口岸外贸进出口交易额达到5亿元(不含汇兑交易),比1987年的7000万元增长了6倍多。
从1984到2000年,日喀则外贸公司出口活羊近65438+万只,羊毛4000多吨,油菜籽1500多吨,牛羊绒近1000吨,青稞约130万吨,共创汇265438。2002年,外贸公司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出口市场除了传统的尼泊尔,还开拓了印度、日本和欧美市场。出口产品除传统的羊毛、绸缎外,还发展了纺织品、机电产品和玩具。
2002年,日喀则出口油菜籽2005吨,羊毛200吨,比2006年增长3倍5438+0。2001年,日喀则贸易额7890万元,其中出口51.3万元,进口2760万元。2002年,日喀则贸易额为8640万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71.06万元,同比增长约38.5%。
2013年,日喀则* * *开放口岸3个,待恢复口岸1个,互市贸易点28个。西藏自治区90%的边境贸易在日喀则的主要口岸进行。樟木口岸边境小额贸易额达20.44亿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日喀则邮政局成立于6月,1952。当时由10多人组成,大部分是和平解放西藏的十八军官兵。同年6月10,1日,日喀则邮政局正式对外营业。当时的邮局特别窘迫,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子和落后的通讯设备,业务也只有电报、电报、信件和包裹。邮政运输工具包括解放牌汽车、马步班和邮路。1969 65438+二月。按照政府的要求,邮电分开,持续了四年。1973年8月,邮电开始合并,之后并肩作战,直到1998。1998 9月10日,日喀则邮政局实行邮电分离后,开始独立运营,下辖17个县(港)邮政局。日喀则地区共有27个支局、办事处,邮路6条,总长2822公里,贯穿日喀则地区17个县(港)邮政局,其中国家一级邮路2条。截止2002年底,业务收入达到958万元,业务总量961元,人均劳动生产率53519.55元。
日喀则电信分公司于2000年7月18日正式成立,下设18个县(港)电信局和4个电信支局。截至2002年底,日喀则地区已有18个县(口)开通了17个县的光缆,并进入本地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43248门,交换机实际容量达到28162门。通信光缆线路总长1878.37km;长途业务电路总数达到4910,电话普及率由2002年的3.33%提高到441%。日喀则市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8.82部,电信收入4824万元,劳动生产率24.49元。
日喀则移动通信分公司于2000年7月28日正式成立,独立运营,单独核算,隶属于中国移动集团西藏自治区移动通信公司。2000年底,在线用户2134人,业务收入750万元,固定资产334万元。
中国联通日喀则分公司于2000年8月11日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批准,在日喀则国鑫寻呼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2006年3月22日正式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前,日喀则没有现代化的公路,只有骡马驿道,货物运输靠人驮畜完成。旧西藏有通往噶伦堡、印度、尼泊尔的古道,日喀则通往印度的古道是从拉萨向西南经协加尔、定日、聂拉木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至印度。3月1951,拉日公路建成,10月20日建成通车,1955。结束了日喀则地区没有“一条公路”的历史,开辟了日喀则地区公路建设的新时代。1955日喀则至江孜高速公路于6月开工通车,全长90公里。1956年,赖雅公路建成,全长547公里。骑马公路1958建成,拉孜至普兰的拉普公路1960建成,骑马公路1962进一步改建为中尼公路的一部分,中尼公路1962开工,1962年7月。4月20日,1991,中尼公路大竹卡至日喀则段改建工程开工,1992 11通车;4月1993,1开始中尼公路六曲至中北乡段改建,10月1994通车。1960,佳佳至吉隆的佳吉公路建成,1963通车。定日至吉隆公路修建于1960,全长190公里。日喀则至南木林公路,修建于1960,全长60公里。1960日喀则地区所属十一个县中,除聂拉木、谢通门外,其余县均已通车。4月1967日喀则至谢通门公路由日喀则专署勘测,5月开工建设,1967。
20世纪70年代,日喀则县乡道总长6153公里,有81个区(乡)、336个公社、1个生产队通过公路或简易公路连接,而14个区、1个公社、854个生产队没有通过公路连接。
上世纪80年代,日喀则18个县全部通了公路。99个社区俱乐部中有92个已经通车,475个公社中有365个已经通车,通车率为76.8%,2192个生产队中有2093个已经通车,通车率为95.4%。日喀则县乡公路里程已达1716 km。
到2002年,已经形成以日喀则为中心,通往拉萨、山南、阿里,邻近尼泊尔、印度及该地区18个县市;以G318、G219为干线,省道为骨干,县乡公路、专用公路、边境公路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2002年底,日喀则市公路里程为12242.691公里,两条国道为1240.625公里,六条省道为871.096公里,14县道为1847.29公里,有65个乡镇。日喀则没有二级及以上公路;日喀则市203个乡镇中,198个乡镇通了路,占乡镇总数的97.54%,5个乡镇不通公路,占乡镇总数的2.46%,1751个行政村通了路,占行政村总数的865438个。公路密度为6.7243公里/100平方公里。等级公路1962.685公里,等高线公路10280.006公里..
2011年7月8日,日喀则和平机场正式开航。
2013年,日喀则市区公交89条,市区公交线路9条,环城公交线路11条。2001年,日喀则市18区县建成区面积达到26.44平方公里,比1996增长45%。其中,桑珠子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7.59平方公里,比1996增长50%。2001年,日喀则城镇化水平为9.7%,比1994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日喀则市城镇化水平为35%,比1994高5个百分点。从1994到2000年,日喀则地区固定资产总计20.37亿元。
2000年,日喀则市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比1959年增长676.85倍,比1994年增长4.67倍。从1994到2000年,各区县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5.02亿元,用于进一步改善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其中,仅桑珠孜区在此期间就投入了6543.8+0.36亿元。截至2002年底,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道路长度达到391公里,道路面积98.53万平方米,市区人均道路面积30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9平方米。
2002年,日喀则市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月销售量为890吨,日供应量达到74.17吨。市区新老水厂年实际供水量438万吨,其中新建水厂由上海市投资4500万元1995建设。邮政也比1959增长了313倍,比1994增长了13.5倍。“九五”期间,城市绿化也得到了改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33公顷,园林面积48公顷。按日喀则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绿地面积近70平方米。2008年至2011年,日喀则* *完成了60737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此投入资金46亿多元。2012年日喀则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18806户,自治区投入的312多万元补助资金已全部到位。在财政支持下,2008年至2065年,日喀则市共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5,438+0,429个,2065年至2065年,共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378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从2008年到2011年,日喀则在农林水事务方面投入60多亿元,落实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和僧尼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老及孤儿生活补助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落实教育“三包”资金预计达8.5亿元以上。
2013年,日喀则投资5010万元,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牧民安居工程11904、全村推广工程30余项,投资174万元,解决了5.32万人、293座寺庙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23亿元,4338户有电;解决33个乡镇、148个建制村和58个建制村、120座寺庙的通畅问题;建成9221农村户用沼气;完成各类造林22.7万亩。日喀则广播电视“入户”实施加快,完成2.66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94%和96.09%。截至2002年底,日喀则18个县(市)共有中学2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纯高中2所。县(市)镇有小学217所,教学点729个,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1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园)。日喀则小学85936人,初中18481人,高中3443人。园区现有幼儿园750所,社会力量办学学生3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0.42%,初中入学率为34%。日喀则有中学教师1440人,小学教师3304人,藏族教师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90%以上。截至2002年底,日喀则市13个县(市)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普六”人口覆盖率达到78%。
2007年和2008年,日喀则市全面完成了“扫盲”和“普及九年教育”任务,“普及九年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截至2009年底,日喀则市已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拥有235个观看点,78个计算机教室,111“班班通”教学资源系统,44%的乡(镇)实现了“班班通”教学资源。1955 10,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初期只有45名医护人员,12张床位,内、外等9个科室。这是日喀则第一家正规医院。1959年6月以来,县(市)医院陆续成立,1972年6月成立地区卫生学校,设有护士、医士、药学、藏医等专业,成为我区第一所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学校。1974年,宣布成立地区防疫站,逐步开展地方性甲状腺肿和麻疹的普查和治疗,建立麻风医院,开展计划免疫和综合防治工作。
1959年,日喀则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个,其中地州2个,县级3个,共有床位55张,其中地州45张,县级10张,卫生技术人员8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0.18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1658人。
1982建立日喀则藏医院,后建立聂拉木藏药厂,瑞士红十字会援建边雄藏药学校,对发展民族医药,解决农牧区缺药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65438至0983,卫生执法监督启动。从65438年到0986年,妇幼保健工作重新开始,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援助下,基层妇幼保健项目在江孜等七个县逐步开展。
2002年,日喀则县、乡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农牧民占日喀则农牧区总人口的78.08%。有19个防疫机构,8个妇幼保健机构,3个医院被评为“爱婴医院”。孕产妇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5.02/万下降到2002年的38.37/万,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430‰下降到2002年的25.49‰,平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02年的67岁。* * *有藏医医院2所,藏药生产企业1家,17个县(市)都设有藏医药科,形成了藏医药医、教、研、产体系。2002年,日喀则市共有各级卫生机构245个,床位1271张,卫生技术人员14人,分别比1959多240个,床位1216张,人员65438人。
2013年,日喀则开展了农牧民僧尼免费健康体检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完成农牧民僧尼体检61.51.000万人次,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91.000万人次,确诊129例,手术1.655例。藏历年: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日喀则在藏历65438+2月1和藏历65438+10月1都庆祝“农民年”。
卡琳节:游览卡琳是藏族人民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的民族习惯。过去,在藏历5月1到5月15的半个月里,人们走出庭院,去参加浓荫遮蔽的卡琳节,这个节日逐渐成为卡琳节。
达玛节:藏语意为赛马和射箭。它首先在江孜流行,并在许多其他地方举行。过去,江孜达玛节在每年藏历4月19左右举行。有赛马、赛马、摔跤等活动,但主要是佛展、跳跃、祭祀等宗教活动。现在达马节大多在农闲季节的六月举行。
沐浴节:众所周知的“天上白星闪烁,人间河流需医”的说法,指的是藏历七月中旬,白星在湛蓝的天空出现一周,星光照射的河流、泉水、小溪与之汇合,具有水的八德。在金星闪耀的七天里,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牧区,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带酒带饭到河边,到泉水边尽情地喝水、游泳、洗澡、洗衣服。
观果节:观果起源于古代,兴盛于近代。这是一个希望丰收的活动。虽然希望之果因地而异,但其形式和内涵都大同小异。镰刀开之前,农事稍闲时,村里的男男女女就穿上新衣服,和和尚们排着队围着庄稼游泳。游行队伍由善男信女带着香烛、经幡、经书、宝伞、宝瓶、铃鼓、锣钹、法国号、彩箭等引领,全村人跟在后面。队伍向东南西北方向行进,各方都向这个神献祭。一路上不停地吹着喇叭,摇着鼓,念诵着佛经,挥舞着彩色的箭,喊着“就像中央一样美丽,就像中央一样美丽”(带着幸福和幸运来),烧香祭拜村神,祈求丰收。翻完庄稼,我们就在阴凉处吃喝。之后,我们将有赛马,牦牛比赛,唱藏戏,跳舞和其他娱乐项目。
奔牛节:白浪县的奔牛节将在8月举行,届时各村的农牧民将聚集在一起,带着自己的公牛进入指定的斗牛场,然后在各乡各村举行斗牛比赛。比赛中,两头牛的打斗密不可分,场面惊险刺激。最后弱者被推倒或者逃离,两头牛的激战就可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