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萧何,失败是萧何忠,萧何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这个成语也可以简单的形容为“成败萧何”。讲述了萧何和韩信的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少读兵法,带了一把剑。然而,他很穷,无法养活自己。他曾经以乞讨为生,被双腿羞辱。当项梁响应陈胜、光武起义,渡过淮河时,韩信投奔了项梁。项梁死了,韩信被项羽领导,项羽只是个“郎中”。当时他多次提出建议,项羽都没有采纳。
西汉元年,汉王刘邦领兵入汉中,韩信弃楚回汉。我本想出人头地,但回到汉后,我只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小官。后来韩信因犯法与十三人一起被斩首。幸运的是,在行刑期间,他被滕公夏侯婴保释。在滕公的推荐下,刘邦让韩信做了掌管粮草的军官,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总后勤部军官萧何。萧何听韩信谈兵,很是赞赏。到了汉中都城南郑,韩信见还是没有提拔,就不辞而别了。萧何闻讯连夜追赶,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此后三年,韩信充分发挥军事指挥能力,辅佐刘邦,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斗争的胜利。所以韩信被封为齐王、楚王。后来有人痛斥韩信谋反,于是降他为淮阴侯。
汉十一年,刘邦还在前线与陈作战。有人告诉韩信说,他和陈先生一起密谋杀害吕后和王子。随后,与萧何密谋,萧何告诉韩信,陈战败,让韩信立即入朝祝贺。韩信信了萧何,入宫。吕后命令武士不经审判就把韩信绑起来斩首。
韩信被萧何推荐,拜为大将,却因为萧何的设计而失去了理智。人们哀叹韩信之死,重在外因,所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概括。一个“成功”和一个“失败”绑在一个人身上,看似扯平。其实谁又能算清功过是非、利益得失呢?而且韩信的“成功”和“失败”,根源在于主观因素和个人行为。
在江苏省沛县汉城,汉初三杰雕像矗立在刘邦雕像旁。张亮,一个聪明人,成功后隐退,从而保住了性命;忠心耿耿、技艺高超、温顺听话的萧何死了;韩信,英雄,玩忽职守,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