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旅行的?

现在的人想出行,都是分分钟的事情,交通便利,网络发达。在没有汽车和飞机,没有网络攻略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出行的?

出远门在古代是一件大事。也许你出去了就不回来了,比如秦始皇和杨迪。所以出门前一定要算个卦,翻翻生肖,看看周易,给生肖选个吉日再出门。到了明代,专门针对旅行的占卜书风靡全国,简直就是必备的旅行手册。

择吉日,无策难动,所以这种东西“策”古已有之。《山海经》是旅游宝典之一,其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河流、民族、物产、物产、医药、祭祀、巫医等。记录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见死不救”、“食人”、“见洪”等60多种自然灾害,以及“吃了不饿”、“拿了不冷”的130多种食物,简直就是生存手册和救生指南。

还有古代驴友的游记,如张素的《台游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布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和现在。游遍泰山、普陀山、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奓山、恒山、九嶷山等名山;游览太湖、闽江、黄河、富春江、闽江、九里湖、钱塘江、小水、响水、郁江、钱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可以说是超收藏级别的旅行指南。

当你出去的时候,你必须带上你的身份证。如果要出国,护照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出行必须携带官方的“道路指南”,以及作为古代护照的“通关文书”。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怎么去?你在走路吗?是的,只是散步。你在电视剧里看到的车马,都是有钱人或者官僚的交通工具,马只有唐玄奘这样的公共出行才有。当然,除了步行,还有水路。隋唐时期,大运河开通,连接南北。在明朝,租船服务也很普遍。但是水路也会因为天气和水流方向的变化而影响出行,这个时候可以去陆地。

其实我无法想象古代人旅行时是怎么带行李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带衣服、干粮、雨伞等生存必需品,还要带夜壶上厕所。有了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都是附庸风雅。所以,还是有车的。富人坐马车,穷人坐骡车或牛车。

骡车“保驾护航”,续航时间长,速度快,距离远。坐飞机去岱岳只需要几天时间,是你旅行的首选。不想冲?我推荐“太平车”系列服务,非常粗糙粗糙。它由牛拉着,每天的行程不超过30英里。车体上挂着一个铁铃,行驶时发出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就像喇叭一样,让迎面而来的车辆提前做好避让准备。妞妞是“和平车”,享受慢生活。

无论如何,古代人真的很难走出家门。不像今天我们带着糖旅行,轻松省时省心,而且是定制的。活在21世纪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