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鱼塘如何养鱼

中国池塘养殖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主要是鱼苗的人工繁殖(见鱼的人工繁殖)、鱼苗繁殖(见鱼苗繁殖)和食用鱼繁殖。

1.放养鱼种规格应根据不同鱼种的较好生长阶段、当地气候条件、养殖技术水平、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我国常用的鱼种有草鱼100 ~ 500g,青鱼500 ~ 800g,鲢鱼50 ~ 300g,鳙鱼50 ~ 500g,青鱼15 ~ 50g,鲤鱼15 ~ 50g。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2、混养和密养

即不同习性、不同食性或同一品种但规格不同的鱼类混养在同一个池塘中合理密植,这是中国池塘养殖技术的核心。鲢鱼、鳙鱼生活在上层水,草鱼、鳊鱼生活在中、下层水,青鱼、鲱鱼、鲤鱼、鲫鱼、非鲫鱼生活在底层水。

当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个池塘中时,与单只鱼相比,不仅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所需饵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惠互利的关系。

如鲱鱼和鲤鱼吃蜗牛、蛤蜊等底栖动物;草鱼和团头鲂是草食动物,但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较差。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茎叶细胞,可以起到肥水、培养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悬浮有机物的作用。鲢鱼和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如果将这些鱼混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饵料资源,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鲤鱼、鲫鱼、青鱼和非鲫鱼都具有以碎屑为食的特点。它们觅食时翻塘泥,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改善池塘的生产条件。混养中,各种鱼之间也有矛盾,比如争夺食物,占据生存空间。通常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避免或缓解,比如控制一些鱼的放养量,提前收获一些鱼,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等等。

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鱼混合养殖,可以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模的鱼种,从而减少养殖鱼种的池塘,扩大食用鱼的养殖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鱼比例和放养的鱼规格合适,饵料优质充足,饲养管理细致,放养密度越高,产量越高。

由于气候、鱼种和饵料资源的差异,中国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混养。最常见的是鲢鱼鳙鱼和草鱼鲢鱼,其次是鳙鱼鳙鱼草鱼,在珠三角比较常见。鲱鱼和草鱼并重,以鲱鱼为主的混养在太湖地区较为普遍。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鲤鱼是主要品种。

3.圆形捕捉和释放

也就是说,一次完全放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喂,分批捕捞一些符合商业规格的成鱼,然后适当补鱼。采用这种方法,池塘中的单位水体可以始终保持适当的密度,避免放养初期由于鱼种少而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养殖后期由于鱼的生长和生存空间的相对缩小而抑制鱼的生长,从而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扩展数据

白天,鱼塘下风处浮游植物产生的氧气和从空气中溶解的氧气总是多于上风处,而且风力越大,上下部的溶解氧含量差异越大。另一方面,在夜间,由于鱼塘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夜间耗氧量大,所以上风处的溶解氧比下风处多。

定期补充淡水。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鱼塘残留饵料和污物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变差,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一般7天-10天加一次淡水,每次加水15cm-20cm。

当池水变质严重时,宜采取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主要饲养鲢鱼、鳙鱼的池塘应为草绿色或褐色,透明度为20厘米-30厘米;有草有鲤的池塘水色比鲢鱼鳙鱼池塘浅,所以每隔7天-10天灌一次淡水,每次抬高水位15 m -20 cm。鱼塘夏天要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百度百科-鱼塘

百度百科-池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