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风水是怎么形成的?

易经说:“古代的埋葬是为他们的厚衣服支付的,他们被埋在田野中间,没有密封或树木。”葬礼在古代是非常简单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埋葬死者逐渐发展成为一件大事。今天保存下来的很多重要文物都是墓葬的遗迹,比如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四五千年前埃及法老的陵墓。从中国到春秋时期,孔子大力提倡“孝”,重葬之风越来越盛行,延续了几代人,逐渐形成了一套宏大繁复的祭祀礼仪制度和丧葬制度,以及各种精美的。由此,坟墓被认为是埋葬祖先和父母的第一个地方,可以作为过去的一种孝道,也可以作为未来的参考。所以从皇帝到百姓,对坟墓的摆放都格外重视。作为一个为人们选择埋葬地点的风水先生(风水师),阴宅是第一位的。

风水理论认为,祖坟的风水会影响后代的命运;一个国家国王陵墓的风水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皇陵都非常重视陵点的选择,以求皇权永久。帝王陵墓一般都位于都城附近,如西周、秦、汉、隋唐,都是以长安为都城,所以这五代的帝王陵墓大多集中在长安附近。元、明、清三代都以北京为首都,所以这三代的墓葬都位于北京附近。

唐代帝王陵区位于关中盆地北部,陕西渭水北岸的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山区,东西绵延300余里。唐陵的特点是“依山为陵”。与秦汉陵墓不同,它们是人工夯筑的,坟墓很高,唐陵是第一座这样的陵墓。十八座唐墓中,只有显灵陵、庄玲陵和端陵位于平原,其余都建在山峰之下,居高临下,形成了“南立北立”的局面。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它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以东22公里的九军山主峰。九军山陡峭,海拔1.888m。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中南高峰相望。东西两侧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更衬托出灵山主峰的险峻雄伟。除了周围群山的护卫,后面还环绕着水镜,前方是渭水,山水秀丽,更是雄伟壮观。

从昭陵主峰向南,有167座英雄贵族墓葬,占地约30万亩。李世民的弓玄居高临下,两侧排列着陪葬墓,衬托出昭陵至高无上的精神。

甘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梁山,赣县西北。据《新唐书》?《高宗年谱》记载,余光斋元年(684年)李治葬于甘陵,神龙二年(706年)重启甘陵路,武则天葬于墓中。凉山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山顶有三座山峰,中间为最高峰,即作为陵墓主体的甘陵地宫,比九君山还要陡峭。南面的两座山峰比较低,东西相对,形状相似,就像天然的大门和亭台楼阁。上面有土墩,形似乳头,俗称“乳头山”。东边有豹子谷,西边有大漠谷。整个地形就像一个仰躺的人体,头朝北,脚朝南。甘陵因山而陵,因山而墓。气势恢宏,规模宏大,陵园可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南、北、东、西城墙基址分别为1450m、1450m、1582m、1482m,城墙均为夯筑。内城四面都有门。墓地里有石雕。除内城四门的一对石狮和北门的六匹石马(现存一对)外,其余石像均排列在南面第二、三道门之间...从南到北,有一对华表,翼兽和鸵鸟,五对石马和车夫。有十对石人,还有无字碑、圣碑和六十一尊“范酋长”像,不减宫中气派。

北宋皇陵,起于之父永安陵,止于之父徐的永泰陵,共有八座陵墓,集中在河南珙县洛河南岸的平台上。陵区以知田镇为中心,仅十公里的距离内,就形成了相当大的陵区。

北宋都城开封位于珙县,远离都城汴京。主要原因是这里景观优美,土质优良,水位较低,适合挖墓富葬。南有宋岳少室,北有黄河天险,可谓“歇黄河,踏宋岳”,被风水先生视为“山高水长来”的吉祥之地。

宋代陵墓在地形选择上不同于其他世代。历代陵墓都是居高临下,或依山傍水,而宋陵则是面朝嵩山,背靠洛水。每个陵墓的地形都是南高北低,陵墓平台位于最低处。原来宋代盛行“五音姓李”的风水术,与汉代的房屋绘画有关。这种风水术是根据五行把姓氏分成五音,然后根据声音选择吉位。宋朝皇帝姓赵,属于“角”音,有利于仁兵定位。肯定是“东南穹,西北洼”。所以宋代墓葬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

明代以后的风水特别注重山川之形,所以明清时期特别注重陵墓的风水,在建筑的配合下,陵墓的选址和规划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十三陵,位于北京西郊昌平县北十里,公元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明朝灭亡于1644年。明十三陵的修建持续了200多年,从未中断。燕王朱迪在南京登基后,计划迁都北京。永乐五年(1407),皇后徐氏去世后,朱迪没有在南京建陵,而是派礼部尚书赵江和江西著名的风水先生廖进京寻找吉土。

朱迪的人跑了两年,才找到几个可供选择的地方。据说涂家营本来是选在口外的,但因为皇帝姓朱,“朱”和“猪”是谐音,猪要进涂家营必须宰杀,不能用。另一个地点在昌平西南的阳山脚下,因为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谷”,猪旁边的狼比较危险,不能用。我也选过京西的“严家台”,但是“颜佳”和“颜佳”谐音,不吉利。北京西边的潭柘寺风景虽好,但山深地窄,没有留给后人发展的空间,一直没有当选。永乐七年,江西风水师廖等人选定的今陵区终于选定。

清东陵位于遵化马栏关附近,JD.COM燕山南麓,北依昌瑞山,南依金星山,东临余念关,西临黄花山。* * *有14座陵墓,150多人被埋。

关于东陵的选址,有一个故事是顺治皇帝亲自规划选址的。自从顺治皇帝入关坐镇京师后,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和叔父多尔衮都派人来选陵。秦的两批田健大臣和风水大师都去过,他们都看中了这块宝地。回京向皇上报告后,顺治皇帝很高兴,说要亲自去看。不久之后,顺治皇帝被许多八旗禁卫和运动员包围了。他们骑着马一路来到JD.COM的燕山山脉,爬上了凤台山顶。顺治皇帝登上山顶,向南望去,犹如一条毛毯,尽收眼底。向北望去,群山如潮,绿意无边。阳光宽广,紫雾迷蒙。山川壮丽,景色自然。顺治皇帝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发出由衷的赞叹。他背对着马,在凤台岭选了一个向阳的地方,非常虔诚地向天祈祷,然后量了一个适合风水的地形,对身边的朝臣说:“此山草木茂盛,有君王,可为我长生殿。”他一边说着,一边脱下戴着的白玉手指,举下山坡,说:“着陆点定为山洞。”于是大臣们在手指停下来做笔记的地方堆了一堆。后来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墓就真的建在这里,也就是顺治皇帝的孝陵。

孝陵背靠昌瑞山主峰,左右两翼为天然沙山。整个山头北高南低,节奏分明,气势雄伟。为了防止墓葬在汛期被山洪冲毁,不仅在建筑下堆了桩进行加固,还修建了完备的排水系统。在地面上,利用自然倾斜的地形,设置开放式排水沟,使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陵墓内的水通过明沟涵洞,全部汇集到龙恩门外的神辽桥下,再从两边的水道排出。可见,孝陵的风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科学选址和建筑技艺。

古代风水选址除了生态和实用功能外,还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视环境景观的组织。在古代,万物有灵的观念导致了对山川的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为崇拜山川、日月、山川的国家仪式。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引导人们用人类的精神、伦理、社会秩序去模仿自然,并把人生理想寄托于此。所以在风水的观念中,往往有一种追求美丽悦目的自然,思考环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