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习俗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流传千年的天籁之音“客家山歌流传千里,情长,郎之心,妹之心。”客家山歌是中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继承了《诗经》三百篇代代相传的风格,主题鲜明,地方特色鲜明,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其艺术风格独特,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流畅自然,文艺有内涵,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七字型,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歌的时候经常触景生情,即兴演唱,随口而出,感情深厚;唱腔丰富多变,节奏自由多变。分别是梅城山歌、松口山歌、石马山歌等有异同的客家山歌,音调不同。仅梅州一地就有100多种音调,但都是高亢嘹亮,抒情悠扬,非常优美。在演唱艺术上,继承了傅必兴的传统技法,经常使用直接叙述、比喻、双关、断句、夸张、叠字等手法。在类型和体裁上有民歌、情歌、抒情歌、尾驳、玄学歌、唱腔、猜调等;歌唱的形式有独唱、二重唱和表演唱。

千百年来,客家人用它来歌唱他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他们的感情,激发他们的斗志,并交流感情,与朋友保持联系,自娱自乐。

民谣节盛况

心,如:“山歌紧心紧,井水紧心紧,直到青山转,荷花开。”但在旧封建,唱山歌是各级禁止的,只在山野里唱。从50年代开始,发展到公开演唱,在北京甚至海外演唱。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客家山歌脍炙人口。这里被誉为“山歌之乡”,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山歌歌手,如、刁嫂,以及现代的姚楠、唐明哲、。“在东师范里,有一个唱歌的平台,来自四面八方的歌手各显身手。梅州客家山歌犹如梅江,源远流长。为了弘扬客家文化,梅州每年中秋节都会举办民谣节,热闹非凡。

酒俗文化

家庭成员非常好客。每当亲戚朋友来了,都喜欢用自家酿的米酒请客,也叫“水酒”。如果是第一坛提炼出来的酒,就叫“九娘”。这种“酒女”好吃,虽然度数不高,但是后劲很大,容易醉人。当他们喝酒时,他们非常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用八仙桌,俗称“八仙桌”,是供八个人坐在一起的木桌。入座时,他们很重视座位的排列,一般按照亲朋好友的尊卑顺序入座。宴会厅的大小就是这样安排的。比如正厅只有一张桌子。此时面向大门的左侧为第一,右侧为第二。然后从左到右,穿插前言,面向正殿的右侧最小。如果安排两张桌子,此时左边的桌子大,右边的桌子小,座位错开。如果安排三张桌子,那就叫“一等座”。在这种情况下,酋长受到尊重。如果安排五桌,一般安排为“梅花席”。

酒席之间第一次倒酒(也叫筛酒),先按辈分顺序倒酒,再给自己倒酒。倒酒后,酒壶口不要对着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不礼貌。敬酒时,烤面包机要站起来,左手按胸(表示尊重和真诚),右手举杯说几句吉祥话,先喝一口表示尊重。如果有人迟到,罚款1-3饮料,女士半杯。中途离开的话要喝1-3杯才能走。

在饮酒时,客家人有猜拳的习俗,以增加各种宴会场合的乐趣和兴奋,无论是粗俗的,优雅的,简单的或复杂的。猜拳的时候也有一些规则。比如三点钟不能玩拇指中指食指。一会大拇指要侧着,不要上翘。打第二局的时候,如果用拇指和食指,就要侧着打。不能像轻型驳壳枪一样用食指指着对方表示礼貌。

客家人的饮酒令很有学问。猜拳数从零到十,如果猜中了双方做的手指总数,就是赢家。如果双方同时猜中或猜中失败,也使用“四字”名称,如猜中“一”时,称为“一品促销”;猜“二”的时候叫“两家和好”;猜“三”的时候叫“三星高照”;猜“四”的时候叫“四季发财”;猜中“五”时,称为“五子考中”;猜“六”的时候叫“六六顺利”;猜“七”时,称为“七巧图”;猜“八”的时候叫“八仙过生日”;猜“九”的时候,叫“九长”;当你猜“十”的时候,就叫“完美”。所以是吉祥话。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的人喝酒,三杯酒下肚就过关了。如果余晖还没结束,可以再来一组或者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与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除了猜拳斗酒,还有斗酒的手指号。惯例是指定一个人作为晚宴的负责人。根据大家给的手指总数,谁数到谁就喝一杯。举个例子,如果每个人都伸出六个手指,那么喝酒的人就是第六个。此外,还有“转勺”争酒。桌子里放一个勺子,一个人转动勺子。当勺子停止转动时,勺子的柄指向谁,谁就有酒喝。除了“猜单打和双打”,在手心放一两个硬币让别人猜单打和双打,输的人喝酒。

客家人的酒单多种多样,有教养的人喜欢“字单”(包括地方特产单、农谚单等。)、“诗令”,还有“将军令”(大多别出心裁,涉及趣味,让人忍俊不禁。),包括猜测。客家人喜欢用酒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来增加精神,消除孤独感和困意,直至酩酊大醉。(摘自三明侨报)

婚姻风俗习惯

客家人的婚俗深受古代风尚的影响,主要目的是传宗接代。客家男女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客家社会的正式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入豪门”,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虽然客家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但总体来说,男女关系还是比较平等的。例如,客家妇女和男子在家里工作得一样好。所以,女人在家的时候和兄弟是平等的;结婚的时候,父母重视他们的婚姻,公婆必须遵循传统礼仪,循规蹈矩,才能娶到好媳妇。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是按照古代的“六礼”来的。随着社会的变化,虽然有变化,但一般都是参照旧制度处理。六大祭祀仪式:“告别、定日子、给彩礼、献嫁妆、接新娘、送别、祭奠、吃面条、碗鸡”。它类似于古代的六礼。在婚礼仪式中,仍有扰房、圆房等旧习俗。

新娘婚后第三天,娘家设宴招待女儿女婿,称为“请三朝”。这一天,女儿不能待在父母家,必须回婆家。在一些农村,娘家过几天邀请一些妇女和亲戚去女儿家做客;或者娘家请女儿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男女公婆自己选择日期,举办酒席互相邀请,称为“登门”,以加强两家公婆之间的交流。

婚宴招待客人,俗称“喜宴”,非常隆重,尤其是过去。其中,女方到男方家做客称为“大客”;男方会在门前放鞭炮欢迎,在他们到达之前不能设宴。新郎应在丈母娘的第一桌端着壶,轮流给丈母娘斟酒。客人们按辈分、年龄和家庭情况就座。大厅左上为首席,右为次席,老人在上,客人在下,以此类推。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招赘婚姻、换父母、换父母、再婚等。其中一些逐渐变得稀少和消失。

中国新年习俗

和全省大部分地方一样,客家人把过年当做一年中最隆重最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为春节做准备。9、10月份会晒红薯片、年糕片,用于过年煎、炸。“冬季至日”一到,就开始蒸酒。近30天前,家家户户都会蒸糖饼,做米果,杀猪,做豆腐,杀鸡等。,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12月23日祭灶。23号晚上以后把厨房的炉子刷干净,把旧的厨房炉子拿下来烧了。30号早上,贴一张新图。当你得到一个免费的,你应该放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蜡烛,放纸炮。

进入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五,出门的人要赶紧回家过年。进入年限后,要教育孩子不要互相骂,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在进入新年前后,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清扫灰尘和打扫房子。要把厨房的桌子板凳洗干净,被褥蚊帐洗干净,干净地过年。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是过年最温暖最欢乐的一天。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拜菩萨和神。除夕夜,各厅要挂祖先画像,大门口要贴大红春联。谷仓门上、牲畜栅栏前、家具床上、水箱旁都要贴红纸条,叫“封年”或“走红”。大人小孩都要洗个澡,穿上新衣服,干干净净地过年。每个大厅还将布置桌子、香案、鸡、鱼、肉、水果等。,来祭拜他们的祖先。

除夕夜,我们吃团圆饭,有丰富的菜肴。桌上多放些碗筷,表示邀请祖先回来过年。饭前要给祖宗筛酒,把酒洒在地上,然后开始吃。席间,老人和孩子吃鸡腿,以示对老人和年轻人的尊重。

年底吃一顿团圆饭,把灶台洗干净,以防正月初一或者一整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迎新。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火通明,这叫“点旧岁火”。有些地方的牛棚、猪舍也要照明。父母要给孩子压岁钱,有的地方给老人压岁钱。

正月初一开门,按照《通书》规定的吉祥时间,突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我在农历正月初一早上吃素。晚饭后,人们用吉祥的话互相拜年。孩子们穿着新衣服,他们很开心,很爱玩。他们有的争着给老人拜年:“我爷爷叔叔家有钱,蜜饯都给丫(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邀请)会去她父母家拜年。一般小两口一起去,还有一个女婿一个人去;有的当天就回来了,有的待了五六天。去的时候要带上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然后在岳家的祖宗面前烧香,点蜡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醉,不能醉也不能热情。

大年三十早上吃“年饭”(有的是前年二十九晚上蒸的,有的是正月初二晚上蒸的)。筷子插在饭里,家里几个人插几双,再插一根多叶的树枝,上面放些橘子、柚子等水果。吃年夜饭前,要把饭放在“日”神龛上,祭拜神灵和祖先。年夜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类似于除夕夜吃团圆饭。三年级不能杀动物,但是鸡要二年级杀或者过年的时候留下。

一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五天,一年就结束了。大厅里的祖宗遗像要放好,纸帘要取下来烧掉,外出办事的可以出发了。

元宵节元宵节的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也被称为“上元节”,每家每户都要为新年准备菜肴和饮料。要过元宵节,春节游乐活动将达到高潮。

从农历新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的娱乐活动不断进行,以游龙灯和舞狮为主,有些活动在正月初一和初二开始。龙灯和狮子在到达之前会提前贴好,来了之后会给红包和零食。龙灯、狮子队等。不仅会在各家各户演出,还会在村里的各种寺庙、祠堂里给神灵、祖先拜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市场期间,各种龙灯、船灯和狮子灯将在聚会上表演,这被称为“开市”。春节到元宵节期间,各地也有一些娱乐活动:

一般在大年初一,三五人的队伍会给各家各户发春牛的图片,包括吹唢呐、打鼓、敲钹的,他们会在各家门口打,发“新年快乐”的红贴,主人会给他们发红包。

稻草龙被切成块,装满香,由孩子们背着在猪舍的火炉和牛棚前跳舞,以祝贺家庭平安和六畜兴旺。家人要给红包,孩子会开心,主人会求好运。

蝙蝠灯也是孩子们挨家挨户跳的。“火龙进屋要蜡烛”“恭喜发财买房”。蝙蝠灯不收红包,只收蜡烛。

船灯像船,在陆地上表演和歌唱。春节前彩排,锣鼓队,打十次配合。到达村庄后,我们会吃点小吃,然后在空地上表演。船夫和船夫会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朵花》等曲调,船夫只是划船,不会唱歌。晚上会在祠堂里“开天官”,唱“天公保佑百姓”之类的,最后喝一杯,吃一顿晚饭。

狮子灯笼上有傩人,有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只猴子,一个沙和尚和一个锣鼓队。狮子、猴子、沙和尚唱完之后,会表演武术、拳击、刀舞、耍棍、跳桌子。狮子队会在过年前请一个师傅辅导武术。

二月的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节”。扫墓前要在祠堂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宰杀猪羊,请鼓手演奏,礼生念祭文,引三颂。春分扫墓开始,先扫先人和远祖的坟,全家、全村都要大规模出动,队伍往往达到数百甚至数千人。开基祖坟和远祖祖坟扫墓后,再分房给每个房间的祖坟扫墓,最后各家给私家扫墓。在大多数客家地区,春季祭祖和扫墓从春分或更早开始,最迟必须在清明节结束。各地都有一种说法,清明过后墓门紧闭,先人的灵位就不用了。

清明三月清明,祭祖。除了春分,大部分客家地区扫墓祭祖,有的地方也在清明扫墓。在清明节的这一天,也有祭祀祭坛的地方,比如路边的土地伯公。

端午节是五月初五的龙舟节。家家户户都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节是一个大节日。在很多地方,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回家过年。

在中秋节,7月15日通常被视为客家地区的“鬼节”。有的地方要提前一天过节,称为“七月十四人过,七月十五鬼过”。

有些地方,客家人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8月15日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一个大节日。吃月饼,赏月,庆祝团圆。家家户户都要买餐桌,买猪肉,宰鸡鸭,做米饭水果过节。在中秋节晚上,家人聚在一起过节,吃月饼,饭后赏月。

重阳节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重阳节,俗称“九月节”,是一年中年底的一个大节日。有句话叫“重阳节后无大节”,很多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要带着他们的孩子去爬山,一些人在山上放风筝,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避免邪恶的灵魂和瘟疫。很多老人说,这个习俗是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的,代代相传。在这一天,一些老人和妇女去寺庙烧香拜佛。

冬天的至日是在农历的十一月,也被称为“冬至”。冬天的至日,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做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来补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