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皇帝婚礼的场景,皇后和皇帝穿的衣服应该很华丽。
公元1922 12 1年零时左右,已经退位但依法拥有爵位的清朝皇帝宣彤,身穿龙袍,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在庄严肃穆的干青宫登上了皇位。他亲自将冯玉送出皇宫,前往地安门猫儿胡同侯迪迎娶皇后,从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帝婚礼的盛大仪式。
秦的选择代表了天意。由于欢迎仪式定在印石(3点到5点),婚礼只能安排在午夜。同时,秦还规定,皇后要避开海(21至23: 00)、毛(5至7: 00)、卫(13至15: 00)的“三期”,因此不宜安排在上午、下午或午夜。半夜,全城休息,只是街上的一景。也正是月圆的时候,夜晚像一片小白天,一点也不碍眼。
根据宣彤皇帝颁布的一道圣旨,贝勒载涛总是处理与婚礼有关的所有事宜。载涛受命后,立即查阅了《清惠殿》和《皇帝婚礼档案》,决定沿用同治皇帝婚礼的模式,并考虑加入民国以来的新花样。预算后确定“婚礼费用要省”。根据当时的报道,关于费用总额主要有两种说法:1922 10。10月28日,《平报》称“清帝婚礼费用”“最近经王婚礼筹备处核定为40万元”;1922 10 10月30日,国强日报称,“由于资金短缺,婚礼部长载涛、朱一凡、应劭、老凌等开会,想方设法压缩婚礼开支,商定花费(统计)一万两千元。”一百万两就是一百万元,相差甚远。这只是一个预算,恐怕我也搞不清楚实际要花多少钱。蒲嘉后来在回忆录中说,花了40万,也就是按这个数字,按现在的价格可以购买20万袋“洋面”,实在奢侈。
为了筹集这笔庞大的开支,清朝曾经“准备公文”,追讨民国政府历年来所欠的“优待费”,得到的答复却是“难以照办”。然后同意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抵押,于是从内库征集了1000多件金盘、金瓶、金盒、金碗、金壶、金瓶、金手炉、金如意、金葫芦、珍珠、玉器、白玉、珊瑚制品,均为乾隆、道光、咸丰、同治时期遗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随后,装了41箱金银器皿,瓷器玉器陈设装在两个桶里。10月2日,用1922 11汽车将他们运送到东交民巷汇丰银行。后来,由于未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赎回抵押,这些国宝因超过期限而被“抵押至死”,成为伦敦的财富。这就是宣彤皇帝盛大婚礼的背景。
皎洁的月光笼罩着雄伟而戒备森严的紫禁城。自宣彤皇帝在辛亥革命后不久诏令退位以来,这里发生过几次热闹的事件,如1913年玉龙皇后的葬礼,1917年因张勋复辟溥仪第二次登极,但这次都没有来得隆重。
据当时的报道,神武门、景云门、干庆门等清宫所有大门都挂有门神,左边是申屠,右边是雷宇。画像丑陋狰狞,妖怪都不敢炫耀。迎接皇后的冯玉决定从东华门的中门进出,于是大门被特别装饰:大门左右两侧临时安装了四盏隐藏灯,门神当然也少不了。大门前,两排身着大礼服的军警站在用黄丝扎成龙的彩柱下。
清朝皇帝结婚,皇后的婚礼轿子都是从故宫的正门——午门入宫的。明清时期,出入午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中最高一级是午门中门,实际上是皇帝出入的专用门。但女王在婚礼仪式上被允许坐婚礼轿子入宫一次,宫考一等奖、二等奖、探花三人,出宫时也允许走一次。至于文武百官、宗室王公等,只能根据身份在东西角的东门、西门、左右门出入。宫中的低级官员、内监、侍卫、医生、厨工、工匠根本不允许出入午门的大门,只允许出入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对于皇后来说,一生只有一次进入午门中门的机会。是荣耀,是九口之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门问题!
民国以后,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移交北洋政府使用,溥仪的生活圈子局限在故宫的后半部分,所以他的婚礼轿子不仅可以进大清门和午门的中门,而且无权使用前三殿范围内的东华门和西华门。如果让皇后从故宫的后门——神武门入宫,那就太丢人了。大婚仪办与北洋政府反复协商后,决定破例开放东华门,供皇后入宫。那天,东华门的左门柱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卡片,上面写着“所有参加仪式和庆祝的人都是从神武门进出”,表示这扇门是专门为女王开的。萧瑟冷清的东华门,快十年没有解锁了,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变得热闹而有气势。
从10月30日夜开始,165438+不同层次的观众陆续从神武门入宫。神武门前停满了汽车、马车和骡车,神武门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棚子。据《庆侍从名册》记载,第一个来的是溥仪的六叔宰勋,最后一个是北京警备司令部高级警官聂显范,有237位显赫人物。其中有20多位外国男女,3位中国杰出女性,20多位国会议员,20多位身着民国大礼服的政府武官和身着燕尾服的政府公务员。剩下的都是宗室亲戚,清朝的王公大臣,老老少少,在小朝廷任职的官员。他们穿着清代的服装。这些观众中只有少数地位高的可以通过京云门进入,普通观众和外国人都在京云门外。京云门旁,点着50对喇叭和双喜竖杆灯,南路铺着厚厚的棕色地毯,转到干青门,有礼仪用具。
伴随着午夜的钟声,宣彤皇帝溥仪步入干青宫。在这里,皇帝的宝座前已经摆了三张礼物桌:中间的桌子上,摆着“节”,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东桌上有“金书”,西桌上有“金印”。它们不是授予女王的物品。册封大典在第一天举行,而“书文”和“宝文”也已交付给婉容。这种“金书”和“金印”代表着女王受尊敬的地位,是皇帝送给女王的最重要的礼物。
当宣彤步入干青宫时,悬挂在宫外东、西檐下的钟、鼓和石编钟等古代乐器突然响起。
响,十六种乐器演奏,《中和少乐》之《隆平之章》。乐曲中,溥仪先巡了三礼桌,然后即位,乐曲就此停止。然后大臣们拜了拜,位于寺庙外的“单笔达乐”开始演奏“清平之章”。王公、大臣、副使、观礼人按身份、地位依次入殿,三跪九叩礼,祝贺新郎、皇帝。正天使宰贞和副天使赵旭跪下聆听迎娶皇后的圣旨,接受“祭”。当溥仪“下台”离开干青宫时,“中和少乐”又上演了“示和章”。此时,迎娶女王的仪仗队已经在干青门外甚至京云门外列队。
庞大的迎亲仪式,充分展现了清朝统治300年的“余晖”。
先是步军指挥衙门骑兵,后是北京警察署骑兵、保安队骑兵和两个班的军乐队。一个班演奏外国音乐,而另一个班演奏中国音乐。当然,他们只能分开玩。然后是一辆黄缎银顶轿子,三辆黄缎银顶车,都没人坐。皇帝把它们给了王后,供她平时使用,所以她不得不空着它们到处走。再有七十二人持龙凤旗、御伞、瓜、斧、钹、棒、牌。这就是所谓的銮甲,是皇帝或皇后出门必不可少的装饰品。还有四个由许多轿夫抬着的黄色亭子,原来放在宫东西礼台上的“金书”和“金印”,以及只有女王才有权享用的凤冠霞。
然后,有六十个人举着巨大的宫灯。其中也有打扫房间的官员,有中华民国政府派来帮助照顾他们的警察,有警察保安队,有带领雅布队的行军队伍,还有中西军乐队。这背后是指挥婚礼仪式的最高官员:举着“圣典”的正统天使清亲王和举着“圣旨”的副天使郑亲王昭煦。自然,这个“神圣的节日”刚刚被放在干青宫中央的仪式桌上,“圣旨”刚刚被宣读。只有皇帝派来的使节才有资格举行节日,手握诏书。恒勇等八名禁军护卫簇拥在使臣身边,使臣身后的其他人则手持手提香炉,插上四支已经点燃的香烛,一点点轻烟缭绕夜空。
最后是皇后骑的凤玉。这块金冠凤玉是三天前放在干青宫的丹雍上的。光绪大婚时在杭州订的,这次又上釉了。于风又称Xi轿子,不同于普通的轿子,它是由十六个人抬着的大轿子。轿顶涂金,分三层。第一层是圆形的,中间是一只巨大的金凤凰。凤凰象征着幸福幸运的新娘和高贵的王后,背上有金色的屋顶。二楼也是圆形,四周是绣有黄缎的蓝凤凰屋檐,屋檐上立着九只小金凤凰;三楼有一个方檐,檐背拱起,檐角各立一只金凤凰,口中有长长的黄丝耳朵,叫“竖缨”。轿子由明黄色缎子制成,绣有彩色凤凰。轿子左右两侧有透明玻璃方窗,饰以金色双喜大字。轿子前的帘子、轿子、座套都绣着红绸、蓝凤凰、金喜字、彩云、蝙蝠、吉祥花。世世代代绣着葫芦花边,寓意福寿无疆,子孙后代生生不息。在于风周围,除了32名清朝官员和一些随行的民国军警警卫外,还有100多对号角和鼓,以显示他们的强大气势。
作为婚礼的总经理,载涛把照顾新人和婚房的任务交给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蒋婉珍。姜出生于广东名门望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当过诗人,擅长绘画,见多识广,说话彬彬有礼,机警果断,在溥仪的婚礼上真的露过几次脸!
早上1后,婚礼的仪式安排准备就绪。溥仪派出使节,带领前内务府大臣曾冲之妻蒋婉珍和两位“明妃”,在多名女官的陪同下,在于风市中心放置了一柄“随心所欲写有宝龙二字的御笔”。然后坐上轿子,从东华门出宫。于风被送走后,载涛的妻子,如福晋,明木,和女性官员,去坤宁宫的东暖阁,皇帝的洞房,为新娘和新郎铺床。绣有“龙凤”精美图案的床上用品也是杭州制造。床中央有一个装满珍珠、宝石、金银、谷物的“宝瓶”,床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把手。打下之后,他们抄近路出了神武门,去了皇后的府邸。与此同时,溥仪派出蒙古王子那彦图、蒙古郡王贡桑诺布、再泽、溥心四位钦差大臣,打理干青宫的一切,而自己则退居干青宫西暖阁休息,等待皇后入宫。
3000多人的迎亲队伍,从东华门离开东安门,夜晚踏上月球,浩浩荡荡地向北方进发。经北池子,进西北三门,过景山东街,出地安门中门,沿地安门大街进猫儿胡同,向西到皇后府。一路上,道路铺着黄沙,街道溅着干净的水,到处都是红黄相间的装饰品。从午夜开始,这里的警察部门宣布戒严。但是,道路两旁还是人山人海。大部分都是住在这个路段的居民,但是不允许随意走动。至于获准观礼的中外人士,均佩戴“小朝廷”颁发的钢徽。请参见“发布”章节。
在有着五颜六色方块的皇后府大门前,皇后的父亲郭不落?容元,皇后的哥哥郭不落?润良和皇后哥哥郭不落?奔跑中的齐家,早已跪在那里迎接圣旨和圣日的到来。仪仗队到达后,父子俩先面对圣旨和圣日,然后和天使、副天使一起进入庭院,冯玉被抬进前院。然后把太仆寺雇来的普通轿夫去掉,换上太监,然后抬进内院,放在主台阶前,面向东南。这个方向也是清宫的秦田健所规定的。据占卜,该机构宣布,皇后应前往东南吉尔吉斯斯坦时,她上升和下降。抄近路早来的蒋婉珍等福晋、已婚妇女、女官请皇后穿上一对包子、一件如意衣、一件龙凤和谐袍,万事俱备。
当于风到达时,天使宣读了圣旨,女王亲自接过圣旨并向其致敬。按照约翰斯顿的说法,“她跪在地上,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包括六次双臂下垂、头微抬的起身,三次下跪,三次鞠躬。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种礼仪相当于最受尊敬的鞠躬——九次。”仪式结束后,接受金相册和金印。与此同时,蒋婉珍等人为皇后晋升于风做准备。他们先烧藏香,在凤凰里抽一圈,然后抽皇后用来遮头的锦帕。抽完后,把中间的把手移动,“御笔用‘包衣’二字,移到一边,请皇后把苹果和如意捧在手里,戴上盖头,升到去。当首席太监刚刚降下帘子,太监们就上了轿子
一个个挺直腰板,穿过内院和外院,抬到皇后府门口,再换成太仆寺的普通轿夫,回家。
此时已是凌晨3点,天空晴朗,月亮依然又圆又亮,月色皎洁。仪仗队的末端已经走出了猫儿胡同的东口。还能见到女王的父亲郭不落吗?容元跪在红席子上,目送女儿入宫。在长长的仪仗队伍中,于风向东走南锣鼓巷,穿过北皇城根宽街,南行穿过大佛寺和马史街,到丁字街以西,进入东安门大街,过桥进入东华门。此时比预定时间(凌晨4点)稍早,为3点40分。这期间月亮已经不见了,路灯稀疏,天也黑了。然而,围观的人群依然拥挤在街道两旁。他们都站在维持秩序的警察后面。以中华民国公民的身份来看清朝皇帝的婚礼,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观众席中还有一个著名人物——梅兰芳,他在晚场戏后的晚宴上碰巧遇到了结婚典礼。徐济川先生回忆说:
1922年冬天的一天,梅先生正在东兴楼吃晚饭,正好赶上溥仪皇帝的婚礼,街上交通堵塞。梅先生和几个朋友去真光电影院楼上的休息室看热闹。据梅先生说,只见一对对身穿红缨帽、官服的人,骑着马,举着旗枪,缓缓行进,过了好久才走完。然后是一对对金鞍玉缰的马,没人骑,也是两行。然后是所有执事,包括瓜、斧、钹、旗、幡、伞、盖等。,都是成双成对。每个人都穿着队长的衣服,排着队走。然后是鼓,喇叭,号角等。,但是他们不放音乐。只有无数的马蹄声静静地在街上响起。乐队后面是一对穿着花衣服,举着喇叭灯的人。灯笼后面,又有马在骑。有几对人戴着冠羽,黄夹克,腰刀。最后是两个骑着冠羽马的人,其中一个拿着“节”(这是京剧《苏武牧羊》里苏武举用的家伙)。在它的后面是一艘由许多装扮成船长的人抬着的“于风”(“女王”就在其中)。在“于风”的正前方,有几对穿着花衣服扛着炉子的人,他们可能是太监。在“于风”后面是一对对的骑手,穿着顶级羽毛和长长的豹皮马甲,手里拿着豹皮枪。还有一些官员骑着马,带着剑和箭。这些仪式花了大约两个小时才结束。当梅先生开车回家时,他看到临街的房子挤满了人。
梅兰芳先生看到的是相当真实的,可以用真实的婚礼来证实。据记者报道,沿途至少有上万名围观者,佩戴着钢铁徽章的先生、太太、少爷、小姐,或坐车、马车、人力车,来来往往观看仪式的人络绎不绝。
冯玉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慢慢被抬到景云门。太仆寺的普通轿夫,终于被挪到了大理石台阶下。轿子里的太监们庄严而小心地把冯玉抬到干青宫前,他正对着皇帝的宝座。从东华门到干青宫,门口前后都铺了棕色地毯,凤凰起落的几个地方都铺了红地毯。
按照满族传统,新郎要在新娘下轿前,在新娘头顶射三箭,以驱走黑煞,保平安。对皇帝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皇后受人尊敬,但在皇帝面前也是奴隶。向她射箭意味着她也必须受到惩罚。起初,溥仪很感兴趣。她拿箭要射,却被蒋婉珍挡住了。考虑到溥仪高度近视,婚礼上不能戴眼镜。一旦她不小心伤害了女王,那就不好办了。溥仪听后觉得有道理,觉得没必要拘泥于旧的条条框框,于是发了一道临时法令,免除射箭仪式。
按照清朝的祖制,皇后下轿时,前一天入宫的妃子要亲自带领女官、宫女下跪迎接,以示皇后与贵妃之间的等级。溥仪似乎没必要多想。既然女王已经放过了这一箭,根本就不让舒菲下跪,所以她再次宣布,她将免除下跪的仪式。
溥仪被领进洞房,坤宁宫的东暖阁,有资格随于风来干青宫的王公、清廷高官、帝王将相也都撤退了。在于风周围,只剩下蒋婉珍、明妃等福晋、女官、太监,皇后被人们拥着走出了于风。蒋婉珍立即上前接过皇后捧着的苹果和如意,并递给她一个花瓶,这是婚礼仪式中必备的吉祥物品。然后在还披着的皇后的搀扶下,在手持珍珠灯的女官的指引下,穿过东隔断进入坤宁宫,来到了东暖阁。
在这里,新娘还必须按照满族习俗,跨过一个预先设置好的火盆,以求日后生活更加富足;然后跨过马鞍和苹果,乞求婚姻生活的安宁。这些节目结束后,蒋婉珍从皇后手中接过花瓶,领着她去见皇帝。这时,有人向溥仪赠送了一个新的秤,要求皇帝用秤揭开皇后的大红色面纱。这大概是满族人让新娘规划柴米油盐,节衣缩食的习俗吧。蒋婉珍很小心,怕毛手毛脚的溥仪挑皇后的脸,就从他手里接过杆秤。其实皇室新娘讲什么节俭?于是溥仪伸手摘下了遮住皇后脸的面纱,第一次看到了她美丽的脸庞。
当婉约美丽的面容第一次出现在溥仪面前时,一度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但未能对他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从揭开面纱开始,优雅的婚姻生活就开始了。按照满族习俗,皇帝和皇后要在洞房里完成一系列礼仪。
福晋等...龙凤呈祥的地方请坐左边,之后再坐右边。女官先在婚床上摆了一个金盆,又用圆盒装了儿童糕点,请皇帝和皇后一起吃饭。福晋等人在邀约后盛装出席,但还是戴着双喜。加上扁簪和富贵绒花,戴上佛珠,大摆筵席,一杯酒。几个保镖在寺庙外唱了一首问候歌。女官退出酒席,福晋、明福邀皇上、皇后同享床榻,去东南坐帐礼。女官依旧在婚床上摆了一个金盆,福晋等人请了皇上和晚辈长寿面。仪式结束后,他退出宫云。
吃完“儿童饼”、“盛宴饮酒”、“长寿面”,对于健康的少男少女来说,自然是一个温柔甜蜜的夜晚。然而,溥仪却留下了“龙凤喜床”,那张高殿柱后、挂着“升月恒月”匾额下的大床,那张挂有“龙凤”绣红丝带的双木床,回到了养心殿的卧室。溥仪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利用了婚礼。不久前,她特意让上海亨达利钟表行的德国老板从国外买了一套水晶家具,摆放在自己位于养心堂的单身卧室里。在她新婚的第一天晚上,溥仪觉得回来享受这套水晶家具更舒服。
2012-08-27 19:02:46
13478gwcpsj
清帝婚礼的真实婚房2009-10-13 10:45清帝婚礼的真实婚房
大家都知道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剧中有很多婚礼,但我真的不太关注皇帝的婚房。随意猜测,坤宁宫不可能全是婚房。皇帝结婚的婚房在哪里?
坤宁宫,宽九间,有暖阁。清帝婚礼的洞房(婚房)位于坤宁宫东端,即坤宁宫东暖阁。
清帝结婚,婚房的墙壁用红漆装饰,天花板上挂着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门,西门、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均饰以金漆双喜字,寓意出门见福。
清朝皇帝婚礼时,洞房西北角有一张龙凤床。挂在床前的窗帘和放在床上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绣的,上面绣着100个表情各异的孩子,被称为“百子帐”和“百子被”,五颜六色,光彩夺目。
双喜灯笼是古代婚礼中绝对不可或缺的婚房饰品。在清帝婚礼的婚房里,双喜宫灯更是必不可少!
玉杯——皇帝婚礼的吉祥物,明代玉雕大师陆子冈的作品,真的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杯子整体形状由两个圆柱形杯子并联而成,杯底有六个动物脸作为脚。杯的一面雕刻有凤凰形状的杯柄,另一面浮雕有盘绕爬行的双刺。杯顶和杯底饰有一圈绳纹用于捆绑,结扎口上有一方印,刻有隶书“万寿”二字。杯身两面刻有杨雯隶书,一面为“湿楚蒲”,雕琢而成。玉液和花蜜让你快乐。”末署“朱云明”三个字。诗的上方是“联杯”二字。另一边是“九怪香烟,千里之外,日月。“愿你长命百岁,醉在凤凰。”诗的上方有“子刚之”二字,表达对国王婚礼的美好祝愿,是婚房中必不可少的物件。
(解局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敬酒的专用杯。)
黄侯丰馆
冠饰以龙凤为主,龙采用金丝叠花工艺焊接,镂空,立体感十足;凤凰贴翠鸟毛,色泽持久艳丽。皇冠上的珍珠、宝石、重量都不一样,最大的一颗含128颗宝石,最小的95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3426颗,最重2,905g,最轻2165g。冠上镶嵌着龙、凤、宝石花、翠云、绿叶和线轴。这些部分先分别制作,再插入牙冠的套管,形成凤冠。凤冠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工艺有花丝、镶嵌、凿刻、勾绘、穿线等。点翠面积很大(四峰有23个翠峰,翠云有上百个翠叶翠花),镶嵌的宝石有400多颗,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珠子和珠宝串。最后的组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饰品的摆放,上千颗珍珠的穿线,上百颗宝石的镶嵌,一顶皇冠上众多饰品的排列都是合理的。凤冠之口饰以珠宝,金龙、翠凤、珠宝相得益彰,气势磅礴,非一般工匠所能及。凤头上,金龙腾起,跃过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于宝石与树叶之间。这是清朝皇帝婚礼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皇帝的婚礼轿子
皇后的轿子从午门中门入宫。午门中间的门是皇帝专用的,只有皇帝结婚了才能用皇后的轿子!
清朝皇帝非常喜欢班智。为了满足皇帝的愿望,王公和地方官员纷纷向班智进贡。扳指最初是满族人射箭时用来保护手指的,后来成为帝王的象征。皇帝结婚时,玉指也可谓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皇帝的婚礼极其豪华奢侈。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皇帝载淳结婚,* * *花费1120万两白银;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皇帝载淳结婚。在国家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还是花了552万两白银。图中洞房的装饰和陈设都是光绪皇帝结婚时的原始状态。
皇上出嫁,会在坤宁宫东暖阁住两天,之后会在其他宫里住。如果先结婚再当皇帝,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所以清朝只有同治和光绪两个皇帝年轻登基的时候用过这个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