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点痣有大麻烦了!杭州女性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检出恶性肿瘤

近日,杭州某医院普外科因“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收治了一名中年女性患者。没想到,这种转移性恶性肿瘤与一颗激光斑“痣”密切相关。

视觉中国供图

莫名其妙的淋巴结病,其实就是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54岁的冯女士(化名)身体一直很好。一个月前,她在左脖子上发现了一个肿瘤,她以为会消退。然而一个多月后,不仅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逐渐增多。冯女士到当地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活检。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为“左颈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冯女士随即转院到杭州某医院进一步诊治。

影像学检查显示,冯女士颈部两侧及耳后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未发现相关脏器肿瘤。那么,这种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在哪里呢?这是恶性肿瘤癌吗?是肉瘤吗?还是淋巴瘤?此时临床证据难以解决,外科“转向病理科”。

病理医生在了解了详细的病史后,立即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了冯女士的病理活检组织切片。镜检发现左颈部肿块为组织结构完全破坏的淋巴结,肿瘤细胞呈异形,呈实性片状分布,取代了淋巴结的正常组织结构。高倍镜下,一些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少量棕色色素颗粒沉积。正是这几个显微镜下的色素颗粒引起了病理学家的高度警惕——这种转移性肿瘤很可能来自恶性黑色素瘤,需要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检查才能确诊。

不久后,家属给冯女士送去了一块病理组织蜡块。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异性标志物HMB45和MelanA在肿瘤组织中呈强阳性,而其他与癌、肉瘤和淋巴瘤相关的特异性标志物均为阴性。最后病理诊断最终——冯女士颈部肿块为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痣明显增大时可能已经恶变。

根据病理诊断结果的指引,医护人员得以问诊:冯女士从小左心耳就有一颗扁平的小痣。2018后,她感觉痣明显增大,偶尔伴有瘙痒。同时考虑到对容貌的影响,于2019年5月去做了一次激光点痣(治疗机构不详),之后并无不适。直到一个月前发现脖子上有一个明显肿大的结节才去医院。

体检显示,冯女士左心耳内外可见多发隆起的痣和明显的不规则斑块状痣,大小均为1cm左右,颈部两侧及左耳后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根据临床特征和病理检查结果,最终确诊冯女士为耳部多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全身多处淋巴结转移,属于临床中晚期。冯女士随即转入市一院肿瘤科进行综合放化疗。

办理的医生护士也感叹,冯女士第一次发现耳痣明显增大时,很可能是痣已经恶变了。如果冯女士当时去专门的医疗机构做了完整的痣切除手术,术后送到病理科检查痣的性质,而不是匆忙做了激光点痣,那么短时间内多灶快速复发伴多发淋巴结转移的可怕后果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激光等不当治疗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

至于激光点痣,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理。它是利用激光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瞬间作用于色素组织,使色素被粉碎分解,被巨噬细胞吞噬,随淋巴循环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去除色素的目的。但这一般只适用于体表非常小而平的普通鼹鼠。对于较大的痣和色斑,不宜使用点痣,因为点痣后无标本送病理活检,会漏诊和延误一些可疑病变或恶性病变。

冯女士只是认为明显增多的“黑痣”会影响美观,就轻率地做了激光点痣,直接导致肿瘤痣细胞经激光刺激后迅速进展为耳部多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复发、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转移。众所周知,处理不当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快速生长,如刀切、绳绞、盐腌、激光、冷冻等。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皮肤肿瘤,起源于正常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虽然其发病率仅占全部皮肤恶性肿瘤的5%左右,但其危害不容忽视,死亡率绝对是皮肤肿瘤中的第一位。

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在中国翻了一番,每年新增病例约2万例。黑色素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我国患者的病变往往比较隐蔽,人们认识不够,所以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早期发现率较低,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因此,正确区分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普通痣非常重要。

杭州某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张说,大部分人都会有色素痣,而且大部分是良性的普通痣。但是,如果你身上有很多痣,你可能需要多注意一些痣的形状和变化,尤其是少数高危人群。如果原来的痣最近突然发生变化,如突然增大、不对称、边界不清、颜色杂色、直径超过5mm,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鉴别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