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在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每个人都写了一篇作文,人们用它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你知道怎么写好作文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民俗作文。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民俗作文1现在最新的节日是清明节。再来说说它的习俗。清明节也叫踏青节。这一天除了注意禁火扫墓,还要忌针、忌洗衣服。在一些地区,妇女被禁止行走。而扫墓就是俗称的上坟和祭奠死者。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带着食物、酒、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给亲人的坟墓献上食物,然后将纸钱焚烧,为坟墓培育新土,折几根绿树枝插在坟头上,然后磕头祭拜,最后吃完食物回家。清明节之所以又被称为踏青节,是因为此时正是春光明媚,草木葱茏的季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在这个节日里,有的人有身边亲人的恩情,有的人有春游时亲近自然的喜悦。让我们祝福所有的人。

过年的时候,盖了新房的人、娶了媳妇的人、新女婿来拜年的人、老人们过生日的人,竹马狮灯队在主人家会玩得更开心、更搞笑、时间更长。玩的招数更有针对性,会叫:三星牌坊照、骑龙送子、五子入考、高堂献寿等等。主人的待客更有礼貌,也更丰富。由于演出时间长,白天没玩够,晚上会有更多的演出,会吸引村里和外面更多的人。所以,每逢春节,我们家乡的孩子都喜欢赶着去参加舞狮队,看舞狮、唱戏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

家乡民俗丰富,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我心里就像巧克力一样甜,醇厚甘甜,已经成为家乡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到春节,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乡,不仅是为了过年,也是为了品味家乡醉人的风土人情!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食物——鱼糕。节日期间,人们总是拿出鱼糕来品尝。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我家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每年10月,村民们会聚在一起,开一个小“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购买别人的农产品。整个交易会将持续大约十天。在此期间,每个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在这些日子里,大家都不在干农活,全村人都会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庆祝今年的丰收。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但在游子的心中,“故乡”的感觉永远不会变。

民俗作文2我的家乡位于准格尔盆地边缘的一个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成吉思汗也曾长期在此居住,所以有很多蒙古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县命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接下来,我将向你介绍蒙古的民俗。

蒙古族起源于埃尔贡流域,历史上被称为“吴萌石委”和“蒙古”。蒙古族是东北亚的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周边省份。世界上大约有1000万蒙古人,语言是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中国。

世界上大约有10万蒙古族。中国蒙古族人口581万,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居第六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在河南、四川、贵州、北京、云南。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依赖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目前以养殖为主。蒙古族善歌善舞,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欢摔跤。蒙古蒙古包和乐乐车是他们游牧生活中的伴侣。

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蒙古语系,包括内蒙、乌伊拉特、巴尔胡布里亚特。科尔沁的四种方言。目前常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14世纪初,原始文字经蒙古学者查格依·沃斯尔改造,成为通用的蒙古语。

《蒙古秘史》等经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食被列为对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医学发明。蒙古有个习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在迎宾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一种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唱着吉祥的祝福语和赞歌,渲染着尊敬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朝向接受哈达的客人。客人要站起来面对敬酒者,专心听敬酒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客人要微微前倾,献哈达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客人双手合十放在胸前。

献哈达的人表示感谢。蒙古有很多习俗,比如拜神,吃骨肉。和你一起唱:蒙古族人的劝说往往是通过真挚的感情来表达的。唱歌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是一个主唱唱完,大家举杯一唱,然后大家一起欢呼。最近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开始喜欢上我这样的蒙古人了?

民俗作文3欢歌笑语辞旧岁,歌舞迎新年。农历正月十四,武冈市一年一度的花会比赛在温州路北段拉开帷幕。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当然不会错过这精彩的一幕!

一大早,我妈叫我起床,说我要去看花会。我一听到“花会”这几个字,就赶紧穿上衣服。晚饭后,我和哥哥、妈妈、爸爸一路小跑到了那里。锣鼓喧天,彩带飞扬,放眼望去,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温州路宽阔的路面变得有些狭窄,很多大大小小的人依次围了上来。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到最拥挤的一圈前面,费了好大劲才进去。“我们幼儿园!”我惊呼,难怪这个节目这么吸引人。原来这个节目是小娃娃表演的。都是浓妆艳装,有的踩高跷,有的舞狮,还有个七品芝麻官。最搞笑的是他!只见他满脸两撇上翘的胡须,穿着鲜红的官服,表情夸张,举止幽默,走路神气活现,仿佛真的是个大官,让人笑弯了腰。人们不时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有的还不停地举起手机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今年的节目特别丰富,有划船、秧歌、龙灯、扇子舞、高跷,还有精彩的杂技表演。他也是我们家乡武功乡的参与节目。我和弟弟挤在台前,看得津津有味。

其中一个节目叫“吞钢珠”,听起来很吓人。我心想:“钢珠能吞下去吗?咽下去会怎么样?”最后,我看到表演者围着舞台转了几圈,伸腿,弯腰,做热身运动,然后拿出一个钢珠,让在场的一个小朋友检查钢珠的真伪。最后,他让孩子慢慢把钢珠放进嘴里。他难以下咽,脸涨得通红。我很担心。很快他就把球吞下去,在台下打雷。还是没吐出来。我真的很担心他会出事,心里七上八下的,好像要跳出胸膛一样。最后,他用尽全身力气吐出来。掌声和喝彩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我对父亲说:“我终于知道我们家乡为什么叫武术了。”你知道,没错!就是武功乡懂武术的人多!哈哈!我是其中之一!

花会比赛不仅给美丽的节日带来了欢乐,也为这个传统节日画上了耐人寻味的句号。

民俗作文4满族波波,满族民俗。满族人喜欢吃黏糊糊的东西,因为黏糊糊的东西饿,方便狩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制作精美、风味独特的各类小吃,统称为“满清珍品”,故有“满汉全席”之称。满族波波历史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栗脸窝窝头”,又名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宴席叫“波波席”,每桌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所用面粉多为粘稠状,即以糯米、黄米、小黄米为主,配以适量的其他米渣,再以豆沙、坚果、糖为馅。主要品种有沙琪玛、绿豆糕、苏叶糕、豌豆黄、牛舌糕、打糕、炸糕、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会煮几锅豆沙包,冻着了就带着吃。现在在沈阳的冬季市场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子的叫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和酸菜,烹饪方法也很多。比较有特色的菜有肉食礼、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等等。

遇到喜庆事件或祭祀时,要举行吃肉仪式。一桌有八个人。晚餐时,主人会端上一块猪肉和肉汁。客人们不用筷子,而是用自己的刀把肉切成块或片,蘸上肉汁,依次饮用,十分大方。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招待亲朋好友的一道主菜。五花肉,切成薄片,和切得很细的酸菜同时放入锅中,然后放入盛好的,煮开后切成小块。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那家餐馆全是白肉血肠,风味无与伦比,很受消费者欢迎。

火锅是最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的狩猎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原汁原味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中国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都会让人联想到“噼里啪啦”的森林篝火和“吱吱”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现在风靡全国的火锅始祖。除了菊花火锅,还有著名的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天新粮成熟后,农村几乎家家都泡酸汤。把整个刚打好的玉米放在坛子里浸泡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酸味,磨成水,过滤去渣去皮,就成了面汤。吃的时候把锅里的水烧开,把特制的汤盖套在左手的大拇指上,左手拿着一团汤面,右手挤压,把挤压出来的汤条直接放在锅里煮,取出来,拌上肉酱、蛋酱或葱花酱等调料就可以吃了。

民俗作文5每年过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在自家院子里看舞龙!舞龙需要预约。新年过后,一家人会早早准备好贡品,兴奋地在家等待龙灯的到来。经过漫长的等待,元旦终于到来了。舞龙的人一到,我们就兴高采烈地跑到院子里去看。在龙开始跳舞之前,院子里的人异常兴奋。鞭炮声响起,龙开始翱翔。鞭炮放得越响,龙跳得越欢!

“哟嗬……”只有领导喊了一声,龙头一提龙就醒了。然后身体稍微动了一下,随着鞭子的刮擦声,龙开始翱翔。鞭炮点燃了缕缕轻烟,龙在云间飞翔。周围的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大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爷爷拉着我的手,钻到龙的身体下面,好像在飞一样。

鞭炮声越来越大,我恐惧地捂着耳朵,却止不住兴奋的感觉。只见一位身穿黄袍,手持龙杖的老先生走到水龙头前,双手鞠躬,喃喃自语着什么。虽然有些句子他听不懂,但是他那严肃的样子让我不敢出门。接下来,就听到身后一群人“嘿”的一声,鞭炮声越来越响,漫天都是烟花。龙跳得更开心了。龙头跟着龙珠,旋转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弧线。随着锣鼓声的节奏,龙身转圈,时而猛扑,时而昂首,场面十分壮观。

当龙尾与龙头相对的时候,也就是高潮的时候,我们已经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烟、肉、鱼、鸡鸭等贡品,郑重地摆放在黄色的大桌前。据奶奶说,人们之所以这么尊重和热爱龙,是因为据说龙是神,有着巨大的力量和神力,可以帮助上天,保佑灾难,主宰乾坤。所以它可以让世界有九年的洪水和七年的干旱。但如果我们尊重它,它也能保佑我们幸福平安。所以人们认为龙有威望,受人尊敬,有美德值得珍惜,所以故意请龙消灾祈福。大人们纷纷领着孩子们虔诚地磕头,默默祈祷新年新气象。

“砰!”随着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烟花散去,金色的阳光映衬着,仿佛化作了千万个新的希望。刚才那位老先生拿出了很多红条,说可以保平安。谁不想要和平!大人小孩都蜂拥过去。

黄龙在院子里游来游去,游到了别的地方。当然,我们不会就此罢休,于是我们跟着这条可以维持和平的龙来到了另一个地方。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对它的热爱是不变的,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是永远不会变的。

民俗作文6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和妈妈姐姐去给我们的祖先扫墓。这一天的天气有点阴沉,像是要下雨,让我想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死”的诗句。一路上,我看到许多人拿着菊花、鞭炮、冥币...东西烧到了他们的祖先,而我和妈妈一路找到了奶奶的坟。那里有那么多坟墓,包括祖坟(就是全家人的坟墓)。

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先烧香,然后把准备好的冥币烧给奶奶。愿奶奶在天国里得到很多钱,给自己买东西,给自己买衣服,买车开车,等等。最后,我向奶奶祈祷,希望我的成绩能一步步提升,不要一年到头感冒鼻烟,姐姐高三了,今年要面临严峻的考试。当然希望考个好大学!!每年上坟都是这几个程序:第一,烧香。第二,烧冥币和一些天国用的东西。第三,磕头。第四,烧鞭子。这也是对死去亲人的纪念。

想着想着就想起小时候奶奶去世的时候。那时候,我奶奶虽然满脸皱纹,头发花白,但还是会对我们下一代露出慈祥的笑容。从小到大,奶奶慈祥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微笑让我忘记了自己的胆怯。她的微笑让我感到亲切;她的微笑让我真诚地感受到了长辈对下一次的关心............

从小到大,奶奶一直很关心和照顾我们。奶奶家后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会种一些青菜,橘子,红薯,豆子。收获之后,我们会分享一些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和妈妈每次回外婆家回来,都会从外婆家的园子里带点蔬菜回来。那段时间,我很好吃,因为我有奶奶种的好吃的菜。但是奶奶几年前去世了,我当时很难过,因为我再也看不到她那慈祥、温暖、亲切的笑容,吃不到她做的香甜可口的饭菜,再也见不到她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死。这句话又传到我耳朵里。每当想起这首诗,我就会想起那些离开我们去了天堂的亲人。我不禁想起他们,想起他们对我们的好。虽然这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每年的4月4日都会去看望他们,给他们扫墓。也是一种悼念吧!

民俗作文7过年!过年了!新的一年又来了。孩子们,你们知道新年由来吗?有海关吗?哈哈,我来告诉你!

根据传说,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除夕夜,村里的人都逃到深山里躲避年兽的伤害。

今年除夕,人们要去山里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一个老乞丐。村民中没有人关心这个乞讨的老人。只有一个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建议他赶快上山,以避免野兽年。老人笑着说:“如果婆婆让我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年赶走。”半夜,“年”兽闯进村子,发现老婆婆家贴着红纸,屋里灯火通明,还有鞭炮。年最怕红色,最怕火光,最怕鞭炮,只能迷茫的逃离。第二天,当人们回来时,村子仍然安然无恙。

这个故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从那以后,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放鞭炮,等待新年的到来。这个习俗越传越广,最后成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知道了过年的由来,再来了解一下绍兴人是怎么过年的吧!在绍兴,一进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为过年做准备:包粽子、除尘、杀鸡鹅、晒鱼干和酱肉、准备过年的衣服、给亲戚朋友买礼物。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把灶神送上天。送完灶神,除夕夜前,家家总要选个吉日祈福,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大祭祀。绍兴人称之为祈福菩萨,以感谢神灵保佑,祈求来年幸福。人们说天上的菩萨不入不洁之宅。因此,在祈福之前,必须将大殿、祭祀台和祭祀器皿清扫干净。

除夕夜,首先要做的是给祖先分年,也就是祭拜。祭祖结束后,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最丰盛的一餐。过了除夕,就是“年夜饭”。子女向长辈行礼,长辈将事先用红纸包好的硬币分发给晚辈,俗称“压岁钱”。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一些人会燃放鞭炮,俗称鞭炮。有的人玩得不亦乐乎,通宵达旦,也就是俗称的守岁坐长夜。据说坐长夜可以保佑长生不老。

绍兴等地过年的习俗也差不多。在新年和旧年之间的一个月里,人们都很忙。

民俗作文8去年我在外婆家度过了寒假。奶奶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十足。她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看秧歌。

大年初二,爷爷奶奶一大早就起来了,把院子里长长的走道打扫干净,放上一个大圆桌,放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热茶,然后大人们开心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上蹿下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

终于,锣鼓声响起,很快我就看到一群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阿姨和奶奶来到我家。我和妹妹对着院子里的大人喊:“来!来!”一位老人走在前面,一进院子,双手拱着拳头说:“新年快乐!新年快乐!”爷爷奶奶赶紧迎上来,说:“新年快乐!”然后热情的请他喝茶抽烟。

一支烟抽完,队长下了命令:“出发!”锣鼓声响起,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随着鼓声扭动身体。他们左手挥舞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挥舞着鲜艳的扇子,时而排成一长串,时而排成红绿两列。当他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向空中挥舞时,就像蝴蝶在天空中飞舞。看的人越来越多,调皮的大孩子爬上了墙。奶奶也迫不及待地跳了下去。她跑进房间,拿出扇子和手帕,加入秧歌队,有时还逗一些队员跳,引得大家乐不可支。慢慢地,锣鼓声停止了,胖奶奶也筋疲力尽了,但她也和爷爷一起笑了。

这时,一个聪明的年轻人拿起鼓槌,用力地敲着。两只鼓槌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再加上锣鼓声,就像鞭炮炸花,连躲在窝里过冬的喜鹊都惊呆了,冲向蓝天。最后,所有的声音都停止了。爷爷奶奶赶忙叫大家坐到圆桌旁休息一下。大家一边吃蛋糕,一边聊天。

我问我妈:“为什么过年要跳秧歌?”我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为了庆祝丰收,娱乐村民,大家组织了一个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是为了吓跑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渐渐的,就成了现在的秧歌。到了清代,秧歌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原来这个热闹的秧歌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民俗作文9“我家在东北,松花江边,那里有山有田,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而流行的民歌,我不禁笑了。想起来这首歌和我的有点像!老家在东北,现在住在大连。不管是什么理论,我都应该是东北人!

有句老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真的和其他地方有点不一样!首先,东北的民居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在东北,大多数人住在平房里。东北人从来不捂着住房,也从来不认真分什么卧室,客厅,厨房。他们做的只是一堵墙。东北厨房有一个地下窑,不算太大,用来存放土豆等食物。东北厨房还有一个生活炉灶,从里面出来的热气通过铁管输送到卧室取暖。

再看,就是两个嵌在大水泥里的锅。当然,你需要一张嘴来生火。56个民族中,恐怕70%都是软床(我现在就是!而在东北,我睡的是炕,其实是又长又硬的床(老家的炕有两三米长!)。床下有个洞,是用来连通厨房的。这样,在外面做饭的时候,你就坐在热炕上。如果是冬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可以说东北民居根本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进厨房,再进炕卧室。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会有一个小房子。客人来了,坐在别人的炕上,没有对立,更亲切!其次,东北人的口味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东北人特别喜欢炖菜。什么猪肉烩面,鸡肉炖蘑菇,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

除此之外,东北的文化习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在其他地方,几乎所有的歌都是哼着跳着。但是东北的二人转却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他们两个在当地,但是大家都知道!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来,不需要舞台,不需要服装。可以哼歌,边唱边跳,养眼又养眼。不开心的时候,来最后一段,说不定心情会转阴转晴!最后,东北人的性格和其他民族有些不同。

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殊风情,让人感到亲近。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正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民俗,孕育了东北这样一个豪爽、大方、不拘小节的民族!

民俗作文10“鞭炮声隔一年,春风送温暖进屠苏。千家万户天天老是换新桃换旧桃。”迎接我们的是笑声、爆竹声和满满的期待。我们来到了湖北,我们思念已久的祖国。大年初二,我们在襄阳看了古城墙、米公庙、古隆中。现在让我把他们介绍给你!

米公祠,原名宝金斋,位于樊城,由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所建。米菲(1051-1107)人称“米向阳”。米菲非常喜欢收集砚台。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受人民爱戴。他卸任去世后,修建了米公庙作为纪念。

位于相城区,古城墙始建于汉初,略呈方形。在东南角,有钟铉大厦和淑女城。城墙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约10米。汉水河是城北的水池,东、南、西三面都刻有市政厅。市政厅的宽度为130米至250米,深度为2至3米。它是宏伟的,真的很神奇!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隆中。说起古隆中,大家一定想到了诸葛亮,他有一个巧妙的计划。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本名孔明,65438-27岁隐居古龙。我年轻的时候失去了父母,后来跟着舅舅去了荆州。17岁叔叔去世的时候,我去襄阳隆中苦读,那里叫“卧龙”。代表作品有《模型前》《模型后》。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笼等。后来刘备参观山寨,诸葛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策略,使刘备茅塞顿开。进入隆中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道路两旁成荫的树木。继续往里走,就会看到气势恢宏的古龙中门,别具一格,由三道门组成。中间是一扇大门,上面印着三个大大的红色大字。两边各有一个小门,三个门中间有两根柱子,上面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三访人间”,下联是“且向两代人献真心”。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三顾堂,刘备三邀诸葛亮出山。有一个浮雕:诸葛亮和刘备互相行礼,张飞却双目圆睁,眉毛倒竖,看上去气鼓鼓的。怀疑?为什么那边有一口六边形的井?原来是诸葛亮在这里打水用的,现在还是那么晶莹剔透,在灯光的照射下还是那么波光粼粼,让人惊叹。

其实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的,就像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人的一生离不开先天的灵感和后天的努力。让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努力,只有先付出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