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孟姜女在长城哭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据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夫妇,男的叫范希亮,女的叫孟姜女。婚后仅三天,范希亮就被招募去修筑长城,不久就死于饥饿、寒冷和疲劳。孟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去长城找丈夫,得知丈夫已死,放声大哭,哭下长城八百里。此后,山海关被定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孟姜女庙”就建在那里。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

有些人认为孟姜女在长城哭泣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的长城是秦朝以后修建的,而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在山海关以北数百里。历史上曾有哭墙的记载,但故事中的事件发生时间远早于秦统一六国,所以与秦始皇完全无关。

考证史籍可知,《左传》中有“哭城”的故事:齐国人齐梁,在春秋初(794-781)攻打莒(今山东莒县)的战斗中阵亡。齐梁没有儿子,妻子很无奈。她扑到齐梁身上,在城门口哭了七天七夜,城墙塌了。这大概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始资料。后来西汉的刘向又加上了齐梁妻子哭了十几天“去子水死”的细节。崔宝,阿津人,在《古今笔记》一书中有所记载,内容与《左传》大体相似。但上述书籍表明,齐梁姓范,从未出现过“”这个名字。直到敦煌石窟发现唐代屈子词,才见到最早的孟姜女送寒衣上长城的记载,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增加了“送寒衣”的情节。

唐末《齐梁之妻》诗说,齐梁之妻是阿沁人,到长城哭悼丈夫。“一号城塌了,然后齐梁的尸骨出土了。”到了宋代,广为流传的齐梁开始有了姓氏,但众说纷纭,有范与万、齐朗与梁之说。南宋郑樵说:“齐梁之妻,以经所言,数十言,而她化为千言……”看来,孟姜女的《哭长城》是由齐梁的《哭城隍》演变而来的,故事的最后时间大致在北宋。

宋以后,孟姜女的故事被编成评书,由歌和杂弹组成。四点钟“孟姜女庙”里香火不断。从皇帝到官员,孟姜女成为“贞节女神”,被列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一孝,被神化为“七仙女后裔”。明朝中期,孟姜女建庙的做法盛行于各地。

孟姜女的故事已经流传和演变了两千多年。故事本身的内容不一样,有不同的看法。如何看待这个故事,争议更大。

有人说,孟姜女的《哭长城》是随着历代时代和风俗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战国时期,哭调盛行于齐国都城,悲壮的素材是齐梁战死,妻子迎接。西汉“天人感应”论盛行,齐梁妻哭城成了崩城坏山的感觉。六朝隋唐时期,乐府中有一首送衣歌,于是增加了送寒服的内容。可见他的故事是符合文化演变的,是随着时代和各地风俗而变化的,是随着人民的感情和想象而发展的。

但也有人否认孟姜女是《左传》中齐梁的妻子。有人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哭嫁题材很普遍,《左传》中也有记载,所以单凭哭嫁这个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有人说,女人哭倒长城很荒唐。况且,把齐国的蒋猛变成秦国的孟姜女,把攻打程菊变成修筑长城,就是想在秦始皇身上栽赃。

关于孟姜女《长城哭》的意义和评价也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作为一个民间故事,孟姜女的长城哭反映了人民反抗重徭役的精神,是秦始皇“政治无情”的历史见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孟姜女也被列入“大批判专栏”,说这个故事是为了欺骗和煽动老百姓骂秦始皇,名为“孟姜女庙”,实际上是儒家的招魂庙;以表彰孟姜女的“贞节贞操”命名,实际上是对秦始皇“暴政无情”的攻击,暗指无产阶级专政。也有人说,孟姜女长城哭的故事,完全是孔孟尊孔反法的需要。编个以花代树的故事,出丑,真是可笑。

两千多年来,孟姜女长城哭的传说以故事、歌谣、戏曲等多种形式流传,并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顾颉刚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著名学术专著《孟姜女故事研究》是一部观点成熟、体系完整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