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死刑一定要“秋后问”?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明确规定了秋后斩首的条款。据史书记载,自汉代以来,对死刑犯进行审问和斩首的日期都是在秋天之后。

秦朝虽然尊法,但主张用严格的法制来统治人民。但是到了汉朝,提倡儒家思想治国。这时候大臣们纷纷上书,建议汉武帝在秋天以后处死死刑犯,理由是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犯人死后可以归根,这样才符合天意。汉武帝听了这个建议,此后后世各朝统治者都沿袭了秋后问政的做法。

在古代社会,自然科学远没有现在发达,很多神秘的自然现象古人都无法合理解释。所以我们才轻信鬼神玄学理论,相信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作为统治者的皇帝对此更是深信不疑,所以每年皇帝都要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这个角度来看,死刑的执行自然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春天万物复苏,生命开始旺盛,不宜执行死刑。秋天,草木凋零,万物休眠,天地萧瑟,可以进行斩首。

此外,学术界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古代是以农立国的,在士、农、商三者中,农民的数量最多。秋天之前,人们会忙于农活,没有空闲时间观看犯人被斩首。如果他们在秋天之前被处决,就不会有威慑作用。但是秋天庄稼收割完了,普通人基本上就没事干了,空闲时间多了。这时候对犯人斩首容易引起人们的围观,从而警示人们遵纪守法,做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