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的萨迦寺
萨迦派采取血统和法家两种传承方式。宫阙杰死后,他的儿子宫加宁布(1092-1158)主持萨迦寺。贡嘎宁布学识渊博,使萨迦派的教法更加完备。他被尊称为“释迦”(释迦大师),是该派的早期始祖。贡嘎宁布的第二个儿子索娜姆·方谟是萨迦的第二个祖先。第三子扎巴坚赞主持萨迦寺57年,是第三祖。萨班贡嘎坚赞(1182-1251),四子别钦沃布的长子,是萨迦派的著名人物,也简称萨班,或萨迦派潘地塔,是第四祖。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崛起,武力统一中原。1240元朝阔端入藏前,想召唤在各教派中声望很高的萨班公嘎坚赞。1244年,萨班贡嘎坚赞带领侄子八思巴(1235-1280)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1247年在凉州与阔端相遇,并写信劝说吐蕃僧侣和贵族接受元朝对西藏的条件,从而正式将西藏纳入祖国版图。忽必烈汗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元朝中央政府。之后,他封八思巴为“太傅”,给余音下了“一统天下,统一佛教”的命令,即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协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统率西藏十三万户。八思巴查西藏户籍,造法。1268年,他正式建立了一个与中国其他省份结构相同的地方政府。
14世纪下半叶,随着元朝的灭亡,萨迦派被西藏的噶举派所取代,但依然存在。
萨迦派忍不住嫁人,以道国教授为主要修行。萨迦派在发展西藏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萨迦派辅佐元朝领导西藏,西藏结束了四百多年的战乱局面,社会生产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当时文史上流传着很多萨迦派一些高僧的译著和作品,比如萨班的《圣人》,八思巴的《揭露你所知道的》等,都是影响深远的佳作。八思巴在忽必烈的授意下创造的新蒙古文字,又称八思巴文字,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萨迦寺建在中曲河两岸,故称萨迦南寺、萨迦北寺。整个寺庙有40多个建筑单元,是一个宏伟的寺庙建筑群。公元1073年宫阙杰布初建萨迦北寺时,结构简单,规模很小。后来萨迦派的法王们继续在山坡上上下扩建,铺上金色的屋顶,并加建了许多建筑,从而形成了蜿蜒曲折、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八思巴被元朝中央政府封为“皇师”。掌管西藏后,萨迦北寺成为西藏地方政府机关所在地。
萨迦派的本钦(萨迦派本钦是元代萨迦派地方政府的首席官员)于公元1268年受八思巴委托建造萨迦派三布。当时,一些汉族工匠也参加了建造,后来又进行了几次扩建和翻修。气垫宏伟,平面呈方形,四周高墙环绕,总面积14760平方米。
萨迦南寺基本上是仿照汉区的古城。是一座坚固的城堡,防御性能良好,挡土墙河还依稀可辨。在城堡里,有寺庙和修道院。大经殿总面积5775平方米,正殿由40根巨大的木柱支撑,木柱直径约为1.5米,木柱直径约为1米。其中前排中间的柱子被称为四大名柱,分别是“元帝柱”(据说是忽必烈赐的)、虎柱(据说是一只老虎装的)、野牛柱(据说是一只长角的野牦牛撑的)和黑血柱(据说是波塞冬送的血柱)。大雄宝殿高约10米,殿内可容纳近万名喇嘛诵经,殿内有佛祖三世、萨迦派潘地塔、八思巴等佛像。萨迦寺的另一个重要殿堂是欧东拉康,里面有11萨迦法王灵塔。寺内墙壁上绘有巴斯巴早年的画像和建造萨迦寺的壁画。有壁画反映了西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即萨班和阔端的会面。瓯东拉康南侧有一座“普康”,是该寺僧人念诵《普巴(多见)经》的地方。
从南四寺正殿出来,穿过走廊到前院,再沿着几十道长长的楼梯走到正殿顶楼。平台的西侧和南侧有宽敞的走廊,墙上绘有珍贵的壁画,南墙上绘有萨迦派创始人的雕像,西侧绘有大曼陀罗(坛城)。
萨迦寺南寺经过多次修缮,尤其是1948大修,部分地方变化较大。正殿前增加了一些附属建筑,正殿的木墙换成了泥墙,重新绘制了很多壁画,特别是墙上有垛的女儿墙换成了藏式平檐。但总的来说,南寺是藏族平川寺建筑的代表,融合了藏汉建筑风格。
萨加尔王朝统治时期,是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所以萨迦寺除了大规模的寺院之外,还有一些官邸等建筑。公元1265年八思巴回到萨迦寺时,为自己设立了一个“让”,管理个人财物及相关事宜。八思巴死后,传至贡嘎洛珠坚赞(65438+4世纪上半叶),萨噶昆家族分为四个“让”(让原指西藏宗教领袖的住所,后演变为宗教领袖处理政教事务的机构),由父子继承,而萨迦法王的王位则由这四个“让”依次继承。这四个“让”是:西托让、拉仓让、仁钦岗让、都缺让。
西托让的建筑是一个长方形的四边形,长56.6米,宽40米,高四层* * * 16.3米。原来是巴西巴当法王时的官邸,当时他管理着卫藏13万户。后来一直是萨迦王朝的政府所在地,最后成为四大让之一。
拉康拉让的建筑原本是巴斯巴死去的地方。在萨迦寺南寺大经堂右侧的城堡里,有一个在三楼,几乎和正殿一样高,然后就是四拉让之一。
仁钦岗和都克让都是巴斯基巴时代的建筑,规模相当大。到了15世纪,都是各自独立的阿旺贡嘎仁钦和白马屯对旺久兄弟,为了争夺萨迦法王的皇位,产生了矛盾,互不相让,于是建立了彭措坡张和卓玛坡张两个家族,萨迦法王由长子轮流在这两个家族中担任。他们的宫殿建筑当然是萨迦寺的重要组成部分。
萨迦寺自建成以来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萨迦王朝统治西藏长达70余年,寺内文物极为丰富,尤其是经书。萨迦寺的图书资料集中在三处,即北寺的吴泽、古戎图书馆和河南寺大雄宝殿,共藏书约24000册。“吴泽”是圣殿最早的图书馆。据说在巴斯巴之前这里堆满了书,巴斯巴时代有少量的珍本藏在这个房间里。除了大量的古代藏文手稿,房间里还有大量的梵文贝叶和汉文经书。这些经部都是用金、银、朱砂或墨水制成的。南四堂藏书最多。据说这里的书是在八思巴当法国国王的时候,由西藏各地的作家抄来的。“古戎”图书馆的大部分书籍也是手稿。其成书时间可能比《吴泽》河南殿略晚。此外,还有一本明代永乐八年在内地印制的《华严经》,有御后序。藏文书籍有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历史等3000种。在北寺的“古绒”中,有不少是宋、元、明三代的手稿、文稿,而且大部分是历代法王注释、诠释的善本。现在,南四寺正殿法壁中保存完好、特别珍贵的书籍,都是在正殿后部和左右两侧有穿墙的大书架。书架上摆满了经书和经典,不同版本的书信约有两万封,其中最大的一部叫《铁圈八千颂》,是1.31.12。这些经典中有一些是难得一见的,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有学者认为萨迦派的书籍和壁画可以和敦煌相提并论,被称为第二个敦煌。除了这三个大图书馆,其他小厅和两个法国国王的章节里也有很多手稿和印刷书籍。
此外,萨迦寺还有十箱历史档案。据说有些是萨迦派统治时期的重要文献,有些是乌拉官、税、印、民事诉讼等文献,是研究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珍贵资料。此外,萨迦寺还有2000多块印版,包括《萨迦派简史》、《萨迦派创始人传》、《萨迦派传》。
萨迦寺有丰富的历史文物。作为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里面有元代中央政府赠送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印章、印文、皇冠、服饰等。这里有各种佛像、法国垂饰、刺绣、供品、瓷器以及宋元以来法国国王的遗物。其中有两枚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价值较高的文物印章,一枚是玉质梵文印章,一枚是刻有汉藏蒙文字的青铜三体印章,上面用中文刻有“成化二十一年九月礼部所制”字样。据不完全统计,萨迦寺现有佛像2万余尊,其中不少是元明以来的珍贵文物,其中铸有“大明永乐年”标志的铜佛数十尊。萨迦寺内有四件稀世珍宝,分别是贡布古鲁(珠青白瓦巴从印度请来的偶像胶)、朗杰曲丹(大翻译家帕白罗扎瓦建造的佛塔,常出塔,被奉为神水)、文殊菩萨(萨班本尊,相传尊前七日读文殊经可开启智慧之门)、尤卡姆塔拉。萨迦寺的镇寺之宝是当年忽必烈送给八思巴的一个黑色木盒。盒子里有一个巨大的白色纸海螺。寺里的和尚视其为生命之外的东西。只有在一个宗教吉祥的日子,他们才会打开盒子,拿出海螺,由一个和尚吹奏。萨迦寺收藏的瓷器有2000多件,大部分是元明时期的,少数是宋代的。唐卡和壁画是西藏寺院中的两朵奇葩。萨迦寺有3000多张唐卡。经鉴定,宋、元、明三代珍贵唐卡360余件。萨迦寺的壁画色彩斑斓,栩栩如生。除了宗教内容,壁画还记录了八思巴往返内地和西藏,被封在北京的场景。萨迦寺有一件萨班的袈裟,一个翡翠红金的缎面,一个红色的丝绸衬里和绣花鞋,这些都是中国大陆制造的。巴斯巴的遗物包括一顶酷酷的帽子和三只鞋子,也是中国大陆制造。此外,寺内还收藏有元代兵器,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萨迦寺每年都会举行许多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其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就是萨迦寺夏冬两季的金刚舞。萨迦寺夏舞每年藏历7月举行,冬舞历11月19日开始。神舞表演时,舞者都戴着萨迦寺护法和各种灵兽面具。《神舞》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杀魔的基本内容。每年在这两次法会重合的时候,都会有成千上万的远近僧人和居士赶到萨迦寺朝拜观礼,祈祷神舞能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